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四月錦市:錦上添花花更俏 宋代蜀錦富麗豐滿、光彩眩目

四月錦市:錦上添花花更俏 宋代蜀錦富麗豐滿、光彩眩目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1000多年前的宋代,農曆四月已到孟夏之時。如若在此時來到天府之國的成都,一定還能趕上熱鬧喧囂、遊人如織的錦市。

宋代成都有十二月市,根據時令、季節變化,銷售當地土特產品。三月的蠶市,農民從蠶市中買來養新蠶的工具,交換蠶種、桑條及蠶絲製品。

到了四月,用開春第一批蠶絲織錦的工作開始了。所以,四月被定位為錦市。

隋唐蜀錦空前繁榮

揚雄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成都絲織業歷史源遠流長,蜀錦更是自古名天下,成都也因盛產蜀錦,獲得錦官城的別名。

早在漢代,成都就已經「絲綿布帛之饒,衣覆天下」。揚雄在《蜀都賦》中描寫蜀錦:「若揮錦布綉,望芒兮無幅。爾乃其人,自造奇錦。發文揚彩,轉代無窮。」

錦里

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歲月中,成都一直佔據絲織業的重要位置,更是四川絲織業的中心所在。

蜀錦的工藝,在隋唐迎來空前繁盛的時期,紋樣圖案豐富多彩,章彩綺麗。

到了宋代,蜀錦不僅承襲了先前的精華,更是錦上添花般有了創新性的發展。

在宋代,什麼樣的蜀錦才能算作時尚單品,什麼樣的工藝才能堪稱高級限定?走在孟夏四月成都的錦市中,數十種的圖案紋樣,隨君挑選。

官方助推蜀錦發展

隋唐是蜀錦發展史上最光輝的時期。「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連唐代詩人劉禹錫也為美輪美奐的蜀錦所傾倒,寫下傍晚錦江畔少女濯錦的畫面。

到前後蜀時期,成都絲織業更是在唐代繁榮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錦的產量相當大。

史料記載,後唐滅前蜀時,獲蜀府庫存「紋錦綾羅五十萬匹」。唐庄宗「命蜀匠旋織十幅無縫錦為被材。被成,賜名『六合被』」。

後蜀皇帝孟昶更是有一錦被甚闊,「猶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織成。」

能織成十幅無縫錦,更能以一梭織成猶清代三幅寬的帛,可見蜀地的織造技術在當時全國各地區中是首屈一指的。

織造工藝的不斷發展,自然少不了官方的推波助瀾。

宋代時,政府放鬆了前代對人民衣著服飾的各種限制。

成都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蓉生在《宋代成都的絲織業》中寫道,從宋初起,除了很高級的皇室和官僚服飾專用錦緞外,一般綢緞已不再禁止。宋太宗曾詔令「錦繡鹿胎、透背、六銖、猗正、龜殼等段匹,民間有織賣者勿禁」。

錦上添花花更俏

唐代時,蜀錦的紋樣主要是以對稱為主的固定格式,雖然也是精緻非凡,但到了宋代,又發展出別樣的風韻。

唐代聯珠團花紋錦

在應用滿地規矩紋樣裝飾的方法上,從清地朵花到滿地紋錦上再提花,讓錦紋與主題紋樣的形成襯托, 使錦紋更顯得富麗豐滿、光彩眩目。

這種蜀錦品類,被稱為錦上添花或鋪地散花錦。

八答暈錦是這種蜀錦中的代表產品,產生於唐五代時期,在宋代有大規模的生產,甚至成為上貢品種,專門用於皇室和各級官吏的服飾所需,平民百姓不可隨意使用。

宋八答暈錦

八答暈錦採用了牡丹、菊花、寶相花圖案虹形疊暈套色的手法,更是在紋樣的空白處鑲以龜背紋連線等規則紋充滿錦緞。

用「錦上添花花更俏」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曾經失足的他 獲得上海見義勇為先進榮譽
低齡備考,只是功利應試的順延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