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遺」油紙傘撐起鄉愁和致富一片天

「非遺」油紙傘撐起鄉愁和致富一片天

原標題:「非遺」油紙傘,撐起鄉愁和致富一片天

遊客在選購國家級非遺油紙傘。

畢六富(右二)給青少年講授油紙傘製作技藝。

編者按:

在四川省瀘州市分水嶺鎮,畢六富等一批老匠人通過傳承創新,在保留油紙傘經久耐用可做雨具的核心工藝基礎上,將傳統文化元素、時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走上了禮品型、收藏型、精緻型的發展道路。

桐香竹韻的油紙傘,年銷量超過10萬把,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油紙傘產業讓30多個貧困家庭走上脫貧增收的小康路。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戴望舒的詩中,那把油紙傘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如今在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在當地政府的重視下,那一把把散發著桐油清香、集古典韻味與時尚魅力於一身的油紙傘又重回人們的視野。

畢六富等一批老匠人堅守這門傳統工藝,通過傳承創新,在保留油紙傘經久耐用可做雨具的核心工藝基礎上,將傳統中國文化元素、時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走上了禮品型、收藏型、精緻型的發展道路。國家級「非遺」油紙傘走進春天裡。分水油紙傘廠的油紙傘每年銷量都超過10萬把,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油紙傘廠讓30多個貧困家庭走上了脫貧增收的小康路。

近日,筆者前往全國僅存的這家位於分水嶺鎮的桐油手工紙傘廠,一探究竟。

子承父業:油紙傘艱難傳承

走進分水鎮油紙傘廠,只見一位精瘦的60歲開外的大伯,著一身紅色的棉布中式服裝,在紙傘生產車間里正在給幾個小學生講解油紙傘工藝和現場示範製作。這位大伯就是分水油紙傘廠廠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傳承人畢六富。

分水油紙傘廠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瀘縣制傘生產合作社。如今,青石堆砌的廠房散發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從傘廠大門上那些斑駁的雕花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傘廠當年的輝煌。

畢六富的父母都是傘廠工人,畢六富的父親10多歲開始學做傘,時間長了,鋸托、穿紋、網邊、糊紙、扎工、晃油、箍烤……從製作傘架到敷傘面,每一道工序他無不精通。小小的畢六富就在這樣的環境里耳濡目染,15歲初中畢業後就加入到了製作油紙傘的行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尼龍摺疊傘的興起,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細琢的油紙傘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短短一二十年間,全國手工油紙傘生產企業紛紛關門停產,分水傘廠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專門製作油紙傘的孤獨堅守者,隨時面臨著倒閉失傳的危險。

1994年,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分水油紙傘廠開始另尋生路,也就是這個時候,畢六富開始接任傘廠廠長。他設法還清了老賬,下定決心絕不讓這一古老工藝失傳。

就這樣,雖然清苦,但在畢六富的帶領下,分水油紙傘廠在風雨飄搖中一路走來,並最終成為目前全國僅存的一家手工油紙傘廠。

慢工細活:油紙傘需90多道工序

瀘州分水油紙傘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全手工製作的油紙傘,從備料到最後的晾曬,製作一把傘要經歷9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種工具,歷時半個月時間。」畢六富說。

手工油紙傘的工藝非常繁瑣,製作雨傘傘骨的坯子和襯子,必須選3年以上且生長地向陽的楠竹,以確保其柔韌性。這些楠竹要鋸成50厘米長短,去掉節巴、刮青……僅坯子和襯子的製作,就有20多道工序。製作手柄、木柄和傘托,要選杉木等材料。為免使用中乾燥開裂,材料會經過精心泡製,溶解掉其中的膠質。

分水油紙傘的技藝精華,在於傘面手工皮紙的使用、石版印刷圖案以及桐油的使用。這種手工皮紙的原料以楮樹皮為主,有韌性、吸油性強,很適合做雨傘傘面。而手繪圖案和桐油石印則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兩項製作油紙傘的傳統工藝,堪稱「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石版印刷,就是利用石材吸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快速給傘紙印上精美圖案。

在糊雨傘的過程中,工匠會在膠水中兌入豆漿,以讓紙面更加平整。糊好的雨傘先陰乾,再以七八十攝氏度的爐火烘烤、定型,最終刷上桐油,串上五色絲線,一把傘才算製作完成。

畢六富驕傲地說,這種純手工製作出來的油紙傘反覆撐收3000次不損壞,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傘頂五級風中行走不變形,使用3年以上都能夠不破損、不漏水。

傳承創新:「非遺」油紙傘走進「春天裡」

2009年2月,文化部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辦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大展。展會上不僅有花色品種齊全的靜態展品,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現場生產演示。在分水油紙傘展覽區,古老的木架、油亮光滑的大理石印版、兌色桐油桶、棕刷等各類製作工具進入人們的視野。手繪圖案和套色石印工序繁複,古老而又時尚,讓觀眾發出陣陣驚嘆。這是分水油紙傘2008年3月進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後,畢六富首次帶著油紙傘技藝進京現場展示,讓更多人知曉了桐香竹韻里的分水油紙傘。

原來的分水油紙傘圖案單一、色調單一,都是以大紅傘為主。「雖然大紅傘被人們視為吉祥之傘,但傳統的民間工藝必須在保留其核心工藝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發展不斷融入更多時代審美元素,不斷更新產品結構,才會煥發出生命力。」畢六富說,自油低傘躋身「非遺」後,他就從增加傘面圖案入手,訂婚、結婚、祝壽、祭祀用時雖然還是大紅傘,但圖案已不再單一。用於婚聘的油紙傘圖案是「龍鳳呈祥」、「牛郎織女」、「天仙配」,恭賀孩子出生的是「二龍搶寶」、「喜鵲鬧梅」、「仙女散花」,生日饋贈則是「百鳥朝鳳」、「不老松」、「八仙過海」等。

近年來,畢六富還打破了數百年來分水油紙傘在人們心目中定格的模樣,以青花為主打圖案的八角傘,以傳統戲曲、胖娃娃為主打圖案的年畫傘等,都讓人耳目一新。這些油紙傘在保留傳統油紙傘經久耐用可做雨具的核心工藝基礎上,將傳統中國文化元素、時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走上了禮品型、收藏型、精緻型的發展道路。隨手撐開一把色澤淡雅的油紙傘,在圖案上並沒有多麼鮮艷複雜的花色,然而仔細觀察會發現那淡黃色的傘面上鑲嵌了星星點點的花朵和樹葉,拿在手裡既有傳統油紙傘的古典韻味,又多了幾分時尚和現代氣息……

精準扶貧:油紙傘成脫貧致富新產業

每天上午8點前,分水嶺鎮瀘南村貧困婦女李雪梅就來到分水油紙傘廠,開始一天的忙碌,或鋸托、穿紋、網邊,或糊紙、扎工、晃油,忙得不亦樂乎。一個月下來,李雪梅靠著做油紙傘有超過3000元的收入。

如今,在畢六富的油紙傘廠工人中,像李雪梅一樣的貧困戶就有26個,分水油紙傘儼然變身為一個脫貧增收的富民產業。

畢六富告訴筆者,近幾年隨著分水油紙傘的影響力的提升,並走俏國內外市場,油紙傘的需求量大增。面對用工需求量的增大,分水嶺鎮黨委政府順勢而為,把分水油紙傘作為正在推進的脫貧攻堅中一個扶貧產業來扶持。政府除了在生產廠房擴建上給予一路綠燈外,在油紙傘製作技藝培訓上,也撥出專款進行支持,每年培訓學員都在100人左右,讓一個個貧困群眾走上了製作油紙傘的脫貧增收路。同時,政府還通過媒體、網路和舉辦文化節等,加大對分水油紙傘的宣傳力度,促進了油紙傘產業的做大做強。

如今,那把只有在懷舊時才會被人們想起的油紙傘,在畢六富這代油紙傘製作傳承人的努力下,正以一種嶄新的形象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銷量也逐漸增大。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年年油紙傘銷量都超過10萬把,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讓30多個精準貧困家庭陸續走上了脫貧增收的小康路。

「油紙傘說到底是一件商品,現在有了政府的扶持和在國內外市場銷量的擴大,油紙傘在成長為一個脫貧奔小康新產業的同時,這項傳統技藝也將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畢六富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