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海歸啃老七年:是你毀了我前途
關於家庭教育,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劉長銘
壹
前段時間,上海的一則報道引起大家的關注,標題是《48歲海歸在家啃老七年:被包辦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上海82歲的丁阿姨老伴已離世,前幾年她又患上尿毒症。她48歲的兒子畢業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擁有碩士學位。但從2012年回國後,就開始在家啃老,白天睡覺,晚上玩電腦,不肯外出工作。
兒子不僅不工作,還將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不順利都怪罪在自己母親身上。認為就是因為母親從小溺愛自己,為自己包辦一切,才導致現在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丁阿姨也承認,因為孩子從小成績好,對他有很高的的期望,所以學習以外的事情,樣樣都是她包辦,兒子對她已經依賴慣了。
為了逼迫兒子去工作,丁阿姨甚至狀告兒子不承擔贍養義務,但後來考慮到即使官司勝訴執行起來也會十分困難,還有可能會影響母子感情,丁阿姨最終還是選擇了撤訴。
中國式的父母一向以心甘情願為孩子付出和犧牲而著稱,但這種家庭教育卻很難讓孩子走向獨立,形成健康的人格。
從小被家人溺愛,什麼都被包辦的孩子,大多數都成了大家口中的巨嬰。他們即使已經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卻還像長不大孩子,心安理得地啃老,認為理所應當繼續依賴父母。
父母盲目的付出和犧牲可能會毀掉孩子。
貳
周末,朋友阿芸要去加班,不得已把她六歲的女兒帶到我家來,托我照看。
阿芸把女兒送來的時候,我看得頭都大了。
杯子、毛巾和玩具等日常用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還給我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的活動時間表和注意事項,上面列出包括喝水、吃點心、添衣服和上廁所等等時間,甚至具體到每次喝多少毫升的水都寫得清楚明白。
寶寶非常乖巧可愛,可是這一天下來,我發現六歲的寶寶從喝水到穿衣戴帽,一概不習慣自己動手嘗試。
下班後,阿芸來接女兒回家,寶寶像白天我教她的一樣,拿起外套要自己穿上,費了半天因為袖子沒套上,急得快哭出來了。
我在旁邊鼓勵她,讓她別著急。可她娘看不下去了,衝上去一把幫女兒把衣服就套上了,寶寶反而哇地一下就哭了。娘倆大包小包,雞飛狗跳地回去了,這一幕讓我看著都累。
其實孩子在很多時候都有嘗試的願望,但不少父母總擔心自己的孩子做不好,就像阿芸一樣,所以連嘗試的機會都不給孩子,在愛的糖衣下,孩子的自信心卻在一點一點被消磨。
父母應放手,允許孩子做他喜歡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有耐心,要不怕麻煩,只有孩子自己去做才能在勞動中經受鍛煉,樹立自信。
叄
事事包辦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重慶商報》一則「大學男生臟衣服寄回家洗3年花上千快遞費」的消息引人注目:
報道中的這位大學生從小就受到家人百般寵愛,在家中幾乎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考上大學後,每隔兩個月,便會將臟衣服快遞迴家,讓母親清洗。
此前,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網路訪談中,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劉良一談及快遞業務時也舉例說到,目前高校學生把積攢的臟衣服寄洗,再通過快遞寄回來,成了一種郵政新業務。
01、西安理工大學新生小寧住校期間因突然流鼻血,在自己不會處理的情況下深夜致電向母親求救。
02、瀋陽一名准大學生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被重慶大學錄取,卻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沒信心獨立生活而不得不在開學前夕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選擇次年復讀考取本省高校。
03、一位來自遼寧的大學新生,開學前因不會洗襪子而陷入焦慮,並因此在報到時居然帶了上百雙襪子,塞滿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讓人啼笑皆非。
這些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現象引人深思。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能夠順利考入高校學習,智力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可為什麼生活自理能力會這麼低?究竟是誰奪走了大學生的自理能力呢?
今年開學季,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發起了「斷奶行動」,讓學生獨立自主辦理入學手續,這也是大學第一課的重要內容。
肆
我的一位朋友深知這個道理,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懶媽媽養出好孩子!其實她要告訴我們的是,懶媽媽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嘗試。
她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早上起床,她閉著眼睛躺床上裝睡,讓孩子自己穿衣戴帽;吃完飯,她借口時間來不及了,讓兒子抹桌子收拾碗筷;周末打掃衛生,她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一家人出去旅遊,孩子除了自己整理行李,一路上還會照顧媽媽。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朋友的兒子從小就非常自立,學習能力強,待人接物也很有禮貌。
的確,懶媽媽養出好孩子。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立呢?
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安戴爾·菲伯和伊蓮·瑪姿麗詩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一書里,告訴了我們幾個實用的技巧和方法,讓孩子從小學習自立。
第一、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讓孩子在每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能夠自己做出選擇。比如說是語文作業和數學作業哪個先做?比如說是先練琴還是先閱讀?甚至包括孩子願意上什麼樣的興趣班?這些事情都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孩子先學會在小事上做選擇,將來才能對自己的職業和生活方式有所把握。
第二、尊重孩子的努力
對於成人年來說輕而易舉的一些事情,小孩子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學。當孩子在手指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等發展得不太好的時候,系鞋帶、穿襪子、用筷子都是不容易做好的。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多去嘗試。
第三、不要問太多問題
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間,家長太多的問題,有時候只會讓孩子感覺他的生活被打擾。所以我們可以先給孩子一些時間,等孩子願意分享的時候,再和他一起聊他感興趣的話題。
第四、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
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時,我們應該首先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答案,因為尋找答案的過程和答案本身一樣有價值。孩子在找尋答案的過程,正是了解自然,學習科學的機會。
第五、鼓勵孩子使用外部資源
父母永遠都做不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需要鼓勵孩子不能完全依賴我們,要學會使用外部資源,包括查閱專業資料、請教專業人士、詢問有經驗的人,要讓孩子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向他人求助。
第六、不放棄希望
成長中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幻想,我們需要保護他們實現夢想的希望和努力。夢想的實現是個漸進的過程,讓孩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去尋找實現理想的必備條件,他才能真正從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關注哦
感謝您的關注
※張幼儀:壞的婚姻是所好學校
※我選擇「認慫」,只是為了不辜負之後的美好人生
TAG:亦步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