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們搬遷而龍湖古寨被完整保留,潮州唯一一個女祠堂位於這裡
龍湖古寨位於潮州韓江西面,創建於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這在廣東,乃至國內而言,都屬於國寶級的建築。
早期的龍湖古寨大約有一萬人居住,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初,香港的服裝加工廠落地於此,村裡大部分人賺到錢後便搬到了古寨西邊重新規劃的居民區,於是也便有了今天被保護完整的龍湖古寨。
古寨中有一個阿婆祠,這是潮州唯一一座女性祠堂,是潮州龍湖寨的富商黃作雨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為其生母周氏建造了一座祠堂——阿婆祠,
如今依稀能夠看到在這裡曾經祭祀的模樣,其中保留至今的古老建築風格,突出了孝為先的道理,雖然牆面上掛著中國古老的孝道文化,但是在這裡現身說法,從阿婆祠本身的建築,特殊的定位,就不難發現其中孝文化在這裡的體現。
清代富商黃作雨的母親是丫環出身,後來被納為黃家的妾。潮人稱妾為阿婆,或赤腳。這樣的女人沒有名分、沒有地位,所以去世後,按封建禮法死後牌位是不能進祠堂的。
而黃作雨是一個大孝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出於對母親的敬重,他冒著各種壓力依舊斥巨資在他的宗族祠堂旁建起了這座更寬大、氣派的祠堂,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所以稱為阿婆祠。
整個阿婆祠的大廳屋架為「四柱三載五木瓜」做支撐,十八「花坯」、「鳳冠」為裝飾,其雕刻細膩精美絕倫。屋脊採用「通花雙金錢」做裝飾,這種潮汕建築史上較為少見。
前後廳均採用通長進階石,石長8米,重量約為12000斤,建築造詣以及投入的建築成本當時可見一斑,令人嘆為觀止。
曾今有人說安徽黃山有一座女祠堂——清懿堂,號稱中國唯一一座女祠堂,建於清嘉慶年間。實際上,這座阿婆祠建於清康熙年間,比清懿堂早建一百多年,這無異對當時來說,是一種對傳統思想的解放。
雖然時過境遷,但是在當時建造一座女性祠堂,何況這個女性並非正房,對於當時的傳統思想 而言,其實是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相信在做這個決定之前,黃作雨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不過,潮州作為一個當時就比較開放的地區,或許就算是有壓力,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阿婆祠的門樓肚較於同類建築比例極為張揚,占整座建築物寬度的二分之一,故又稱闊嘴祠。門樓為石結構,
整個祠堂分二進一天井,石刻門額由清康熙四十八年進士翁廷資題寫「椒實蕃枝」四字,正門上福祿石雕對稱,門匾兩旁有漢白玉石刻四幅,外為通花麒麟,內為浮雕「加冠」、「進爵」,雕刻工藝,巧奪天工,兩幅長1.5米,寬1.5米的巨幅石刻浮雕「松鹿」「松鶴」分居門肚左右,意為六合同春。
宗祠是潮州文化的核心,在整個龍湖古寨有五十多座宗祠,是用於祭拜祖先、感恩戴德的地方,為家族的團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傳承著中原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在這裡的祠堂種類雖然繁多,數目眾多,對於後人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雖然說大部分生活在龍湖古寨的人們都已經搬遷出去,只有一部分老人在此居住。
不過很多人每年到了祭祀的季節,到了鄉親們相聚的時候,依舊不遠千里,從各地趕回來,充分的體現出潮州人對於家族觀念的理解,雖然說新思想的思潮一直都存在,但是對於很多人潮州人來說,有些傳統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
在整個龍湖古寨裡面設置了三街六巷,三條橫街緊靠東面、六條橫巷緊靠西面,南北直接貫穿。形成了牆為天、空為地,天地合成泰卦,象徵著通達、心通的寓意。
作為人傑地靈的龍湖古寨,這裡除了阿婆祠,還有國內第一座祠堂——先生祠,也是龍湖古寨獨一無二的學生為老師修建的祠堂。當時祭拜不斷,一共連續祭拜了十八代。
或許是因為潮州人傳統的思想中對於老祖宗留下東西的珍惜,也有很多其他的元素,最終,龍湖古寨被完整的保留下來,成為至今我們能夠感受數百年前潮汕文化,歷史和建築珍貴遺產。
而傳統思想與新潮思想的碰撞,也恰好造就了潮汕人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努力的走出去,然後儘可能的回報故里,也使得至今在潮州的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很多感人的故事。
無論是第一座學生給老師修建的祠堂,還是兒子給母親修的阿婆祠,無疑不見證了了自古以來,潮汕人們敢作敢為、敢為人先的精神,至今都影響著後世人們,代代相傳。
圖文系作者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