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巨頭掀 IoT 平台大戰,億級平台將不斷湧現

巨頭掀 IoT 平台大戰,億級平台將不斷湧現

過去幾年,物聯網(IoT)發展在第一波熱潮過後逐漸趨於冷靜,而就今年的巨頭動作頻頻,競爭越來越激烈來看,第二波熱潮已然到來。

物聯網設備接入量作為物聯網平台得以繼續發展的基石,不斷被各公司提及,百萬級、千萬級、億級,整個市場的容量和各公司的發展從這一數據也可見一斑。雷鋒網編輯就部分公司公布的平台設備接入量數據統計如下:

截止目前,華為HiLink設備的註冊量達到1000萬~1500萬台,激活率為70%(700萬~1050萬台);小米IoT開發者平台設備接入量達8500萬台;百度DuerOS設備接入量超過1億台;海爾U+平台用戶超過1.3億台;阿里雲Link計劃未來5年內接入設備量達到100億台。


IoT迎來第二春,平台設備接入量屢破新高

物聯網發展在第一波熱潮後,經過幾年的過渡期,如今整個市場又迎來第二波熱潮,而這第二波熱潮究其原因是物聯網操作系統、邊緣設備、智能硬體等整個生態中其他技術及產業日趨成熟帶來的局勢,具體表現為:

1)物聯網操作系統。各巨頭公司相繼推出面向IoT及其設備的操作系統,谷歌Cloud IoT Core、百度DuerOS、阿里雲AliOS Things、華為LiteOS操作系統等,操作系統的匹配為物聯網的設備連接帶來鋪平了道路;

2)邊緣計算。邊緣計算仍是現在物聯網布局中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幾年裡,邊緣計算布局也漸漸成形,例如微軟Azure IoT Edge、百度BIE、阿里雲Link Edge等;

3)智能硬體。作為物聯網最終服務對象,智能硬體的市場體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物聯網的發展速度,過去幾年智能硬體的熱潮帶來了整個市場的擴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年物聯網產業分析報告中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量為64億台,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量達到84億台,預計2020年將達到204億台。

物聯網生態的不斷拓展、智能設備量的不斷激增,為物聯網平台廠商帶來了更多機會,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百度、騰訊、阿里、京東等國內外科技巨頭,以及如機智雲、慶科雲等新興勢力都擁有自己的IoT平台。

如此眾多的物聯網平台各自有何特徵及應用方向?雷鋒網編輯將從雲端平台和終端平台兩方面為大家盤點國內外物聯網平台的布局及現狀。


雲端平台

國內

百度「天工」

百度「天工」是百度在2016年7月推出的基於百度雲構建的物聯網平台,同時融合了自家大數據平台(天算)和人工智慧技術(天智),自成一體(ABC戰略)。百度開放雲高級行業發展經理金鋒曾表示:區別於面向個人智能設備的終端物聯網平台,百度「天工」的目標是打造側重於面向製造、能源、物流等行業的產業物聯網平台。

百度「天工」是一個端到雲的全棧物聯網平台,提供包括物接入、物解析、物管理、規則引擎、時序資料庫、機器學習、MapReduce等物聯網產品和服務,設備接入能力在千萬級,數據讀寫能力在百萬數據點每秒。另外,百度作為國內第一大搜索引擎,擁有毫不遜色的智能大數據平台——「天算」,百度「天工」可以無縫對接「天算」大數據平台,同時,「天工」還可以通過自身提供的API介面實現與企業應用或其他第三方平台的對接。

以風電機組運維為例,通過應用百度雲「天工平台+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對影響風電設備使用壽命的主要數據進行長期採集,從歷史監控數據中找出故障發生前的數據,通過百度機器學習(BML)進行模型訓練,得到設備發生故障前的特徵和趨勢,並通過該模型進行設備故障預測,可提前12小時預測風電機組設備故障,故障預測召回率可達99%。

今年5月,百度「天工」發布智能邊緣產品BIE(Baidu IntelliEdge),進一步推進端雲融合,提供端雲一體解決方案。

BIE在雲端進行智能邊緣核心設備的建立、身份制定、策略規則制定、函數編寫、AI建模,生成配置文件下發至本地運行包,在本地運行包里完成數據採集、消息分發、函數計算和AI推斷等功能,通過一鍵發布和無感部署提高智能迭代速度。另外,BIE還支持PaddlePaddle和TensorFlow等主流AI平台訓練的演算法模型,與百度雲推出的函數計算服務完全兼容。

據百度官網信息顯示,百度「天工」如今已經能夠提供包括智慧城市、智慧物流、工業設備、車聯網、智慧家居各領域解決方案。其中在智慧城市方面已有霍尼韋爾、跡客科技、智向科技、百度系統部、從容維護客戶應用案例;在智慧物流方面已有中鼎智慧物流雲、陽泉智慧陸港客戶應用案例;在工業設備方面已有寶武集團、普奧運、登雲、物聯天下等客戶應用案例。

另外,百度在2017年7月發布的DuerOS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作為其在物聯網方面的拓展系統,截至2018年7月底,搭載DuerOS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已突破1億台。


阿里雲Link

2017年10月,阿里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發布阿里雲Link物聯網平台,提供物聯網雲端一體化使能平台、物聯網市場、ICA全球標準聯盟等三大基礎設施,宣布走「平台+市場+標準」三位一體戰略,並提出五年連接百億設備的目標。

早在2017年6月,阿里聯合200多家物聯網產業鏈企業成立物聯網標準聯盟。如今阿里雲Link已經完成生活平台、城市平台和商業共享平台的的搭建,解決方案覆蓋智能生活、智能城市、智能園區、智能農業、智能製造、智慧共享六大行業。

在基礎產品層面,阿里雲分別通過AIiOS Thing、阿里雲Link WAN、阿里雲Link Edge布局了嵌入式操作系統、廣域低功耗物聯通訊網路、邊緣計算三個方面;在應用服務層面,阿里雲Link可以提供測試與認證、魔筆、語音服務。

阿里雲Link分為基礎版和高級版(黃色部分為高級版本特有模塊),其架構主要由IoT Hub、設備管理、規則引擎和安全認證組成。

IoT Hub,支持PUB/SUB與RRPC兩種通信方式,幫助設備連接到阿里雲IoT服務。阿里雲Link的IoT Hub整個通信鏈路以RSA、AES加密,最多可支撐十億級別設備同時連接,支持設備使用CoAP、MQTT、HTTPS多種協議接入;

設備管理,提供生命周期、設備組、設備影子、固件升級、物模型、數據解析、在線調試、遠程維護、實時監控等多種設備管理服務;

支持規則引擎,當設備基於Topic進行通信時,可以編寫SQL對Topic中的數據進行處理,然後配置轉發規則將數據轉發到其他Topic或阿里雲服務上。例如可以轉發到RDS、Table Store、HiTSDB中進行存儲,轉發到DataHub中進而使用Streamcompute進行流計算,轉發到消息隊列MQ實現高可靠消費數據,或將Topic中的數據處理轉發到另一個Topic中實現M2M通信。

在安全認證方面,阿里雲Link通過為每台設備頒布唯一的證書,提供多種設備安全認證來實現安全認證。授權粒度精確到設備級別。

阿里雲Link如今已有諸多落地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停車解決方案、PFID藥品追溯解決方案、特種集裝箱物聯網解決方案等。以RFID藥品解決方案為例,針對醫藥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阿里基於物聯網技術,主要構建了藥品製造過程物聯網系統、藥品流通過程物聯網系統以及藥品銷售管理過程物聯網系統,通過建立覆蓋醫藥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過程的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流程,實現生產、流通、銷售全程跟蹤與控制。

京東Alpha-IoT

2017年6月,京東發布了Alpha-IoT開放平台。

據雷鋒了解,在此前後,京東針對物聯網APP、標準協議、產業聯盟等方面進行了多方布局。2014年,京東發布用於智能連接的京東微聯APP,用於接入各大智能設備,同年年底與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夥伴共建標準,發布物聯標準協議Joylink;2016年4月,成立智能音箱聯盟;2017年11月,京東聯合康佳、樂視、海信、三星、夏普、小米等數百家廠商成立智能大屏產業聯盟。

京東Alpha-IoT開放平台是2017年6月發布的面向硬體廠家的一站式智能硬體開發平台。該平台基於京東自家的 Joylink 協議,為各類生產企業提供跨品牌、跨品類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整體解決方案。整個平台包括一站式的開發平台、技術服務平台及內容服務平台。據今年年初京東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京東IoT平台國內外合作廠商已有300多家,接入設備1000餘類,每年銷售額超過300億元。

京東Alpha-IoT平台可以通過WiFi、藍牙、移動通訊網路(2G、3G、4G等)方式接入,接入端分為產品中心和應用中心。其中產品中心端接入遵循標準的產品接入流程,可以提供虛擬設備管理以及多維度(用戶維度、設備維度等)數據信息;應用中心端基於平台提供的SDK或API自行定製開發,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京東Alpha-IoT平台與自家的Skill開發平台(提供開發工具)、AI賦能平台(提供用於集成語音助手功能的標準API/SDK)共同組成Alpha智能服務平台,主要應用場景涉及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手機及可穿戴。


華為OceanConnect IoT平台

2016年9月,華為在HUAWEI CONNECT 2016大會上發布了其以IoT聯接管理平台為核心的OceanConnect IoT平台。

OceanConnect IoT平台能夠實現物聯網終端設備到雲端的互聯,提供設備和平台之間的數據採集和命令下發的雙向通道,對設備進行高效、可視化的管理,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並通過調用平檯面向行業的開放能力,快速構建創新的物聯網業務。

華為針對物聯網在2016年提出「121」戰略,即1個開源物聯網操作系統Huawei LiteOS、2種連接方式(包括家庭網關、工業網關的有線連接和2G/3G/4G/NB-IoT無線連接)及1個物聯網平台——OceanConnect IoT聯接管理平台。OceanConnect平台基於Cloud Native架構,提供包括設備接入、設備管理、數據分析、API網關、IoT Agent、規則引擎、業務管理門戶七項行業功能套件,以及與第三方平台的開放互通能力,從而覆蓋智慧家庭、車聯網、公共事業及平安園區在內的行業解決方案。

以智慧家庭為例,華為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家庭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費服務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使用戶可以與家裡的智能設備進行連接和溝通。通過OceanConnect IoT聯接管理平台,實現不同品牌廠家設備快速集成、跨網關設備規則聯動、統一家庭網關和App入口,涵蓋家庭自動化、家庭安全、人身健康、能源管理和家庭娛樂等多個業務場景。


機智雲智能硬體自助開發平台

2013年,機智雲推出機智雲物聯網雲服務平台1.0,隨後經過四次迭代,如今已經更新到機智雲5.0。

機智雲物聯網智能硬體自助開發平台同智能設備運用管理平台和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組成機智雲在物聯網端的整體布局。主要涉及家電、能源、商業、物聯改造等行業解決方案。雖與BAT等巨頭的生態體系有一定差距,但整個生態仍有自己的完整性。

雷鋒網了解到,最新發布的機智雲5.0平台包括機智雲5.0物聯網開發及雲服務平台和IoT開源套件GoKit4.0。支持設備端開發(GAgent、MCU開發)和應用端開發(APP端、微信端開發、設備廠家業務雲開發),提供IoT SaaS服務、企業SaaS服務及企業智能設備管理系統(CDMS系統)。

據機智雲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第二季度,機智雲平台接入的激活智能硬體全球出貨總量超過1000萬台。80000+名開發者,10000+家註冊企業用戶,平台日處理指令超過10億條。


慶科雲FogCloud

2014年,慶科雲發布物聯網操作系統MiCO,隨後開發出自家物聯網雲端平台FogCloud,2017年8月推出FogCloud 3.0,支持更多PaaS層、適用性更廣、部署更靈活,提供AI服務和第三方資源介面。

不同於BAT等巨頭企業,慶科雲以操作系統入局,FogCloud是慶科雲面向消費電子生產商、工業設備生產商和集成商的企業級物聯網雲服務平台,提供設備接入、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等平台服務。

FogCloud為設備及APP提供雲端服務,包括產品/APP管理 、消息通道、數據存儲、設備狀態數據遠程同步到手機設備,以及第三方微信平台開發、代碼託管、在線調試等功能,針對智能家電、工業領域、智慧農業、智慧城市及智慧醫療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2017年8月慶科雲CEO王永宏在2017慶科信息IoT解決方案上發布會上解釋了其「三點三線」的戰略方針。三點指FogCloud雲服務、智能硬體設備以及應用開發者社區,三線指將雲服務、設備、人連接起來的交互、配網等協議。

國外


谷歌雲端物聯網平台(Google Cloud IoT)

谷歌在2017年5月發布Google Cloud IoT Core服務內測版,9月發布公測版,今年2月面向大眾發布測試版,不斷加強物聯網的雲端布局。

Google Cloud IoT提供完全託管服務,用於連接和管理物聯網設備,設備連接量可達百萬級別。Google Cloud IoT從連接的設備中提取數據,構建與Google Cloud Platform的其他大數據服務集成的豐富應用程序。Cloud IoT Core 將收集的設備數據發布到 Cloud Pub/Sub 以進行下游分析。用戶可以使用 Google BigQuery 進行即時分析,通過 Cloud Machine Learning Engine 進行高級分析,或使用 Google Data Studio 中的報表和信息中心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物聯網數據結果。

Cloud IoT Core 由設備管理器和協議橋兩部分組成。

通過設備管理器,用戶可以用粗略的方式安全配置和管理各個設備;管理時可使用控制台或採用編程方式。設備管理器可確定設備的身份,並提供身份驗證機制,用來在連接設備時對設備進行身份驗證。它還會保留每台設備的邏輯配置,並可用於從雲端遠程控制設備。

協議橋為協議提供了連接端點,可對所有設備連接執行自動負載平衡。協議橋原生支持使用業界標準協議(比如 MQTT 和 HTTP)進行安全連接。協議橋可將所有設備遙測數據發布到 Cloud Pub/Sub,然後交由下行分析系統使用。

Google Cloud IoT平台支持大量嵌入式操作系統,可與 Android Things 無縫搭配使用,對來自領先製造商(例如 Intel 和 Microchip)的設備支持開箱即用,主要針對製造業、公用事業、智能運輸、油氣提供行業解決而方案。

Google Cloud IoT特點在於其端到端安全、便捷的數據洞察、角色許可權數據管理及自動部署設備能力。另外,在今年7月的Google Cloud Next 2018上,谷歌發布了 Cloud Services Platform,用於幫助用戶提升在谷歌雲上的速度、穩定性,以及安全性和管理能力,公布了其最新的Cloud TPU。


亞馬遜AWS IoT

2015年10月,亞馬遜在其re:Invent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AWS IoT物聯網應用平台。

AWS IoT是使互聯設備實現與雲應用程序及其他設備交互的託管雲平台,可以通過多台設備收集遙測數據,並存儲和分析數據。AWS IoT支持數十億台設備和數萬億條消息,並且可以對這些消息進行處理並將其安全可靠地路由至 AWS 終端節點和其他設備。即使這些設備未處於連接狀態,應用程序也可以隨時跟蹤所有設備並與其通信。

設備通過在 MQTT 主題下以 JSON 格式發布消息來報告自身的狀態,通過使用 X.509 證書保護設備與 AWS IoT 之間的通信,用戶可在註冊表中為連接到 AWS IoT 的所有設備都創建一個條目,制定相關規則,確定要基於消息內數據執行的一項或多項操作,每台設備都有一個可存儲和檢索狀態信息的影子,影子通過提供包含狀態信息(報告狀態和預期狀態)、元數據和版本號的 JSON 文檔來響應請求。應用程序可以通過請求更改狀態來控制設備。

AWS IoT組件包括設備網關、消息代理、規則引擎、安全與身份服務、註冊表、組註冊表、Device Shadow、Device Shadow 服務、設備預配置服務、自定義身份驗證服務、任務服務。提供AWS CLI、AWS IoT API 、AWS SDK 、AWS IoT 設備開發工具包介面,以創建設備並與AWS IoT進行交互。提供包括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可擴展存儲)、Amazon DynamoDB(託管型 NoSQL 資料庫)、Amazon Kinesis(大規模的流數據處理)、AWS Lambda(在 Amazon EC2 的虛擬伺服器上運行代碼以響應事件)、Amazon 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發送或接收通知)、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將數據存儲在隊列中以供應用程序檢索)六類服務,主要應用互聯網家居及工業IoT兩大領域。


微軟Azure IoT

Azure IoT是提供在雲中進行託管服務服務的 SaaS平台,充當中央消息中心,用於 IoT 應用程序與其管理的設備之間的雙向通信。藉助此解決方案可輕鬆連接、監視以及管理大規模的 IoT 資產。提供包括設備陰影、規則引擎、身份註冊 、信息監測功能。另外,為了處理感測器生成的大量信息,Azure IoT套件隨附Azure Stream Analytics,可實時處理大量信息。

通過與Azure IoT Hub、Azure 時序見解、Azure 機器學習、Azure Maps的組合服務平台服務,提供億萬 IoT 設備建立雙向通信並大規模管理這些設備。然後將用戶數據與其他平台服務相集成,以增強用戶的解決方案。另外,Azure IoT可以通過Azure IoT Edge、Windows 10 IoT、Azure Sphere、Azure Stack構建智能化安全邊緣。


終端平台

國內

QQ物聯平台

2014年10月,騰訊發布QQ物聯平台。

QQ物聯平台可以將QQ賬號體系及關係鏈、QQ消息通道能力等核心能力提供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傳統硬體等領域合作夥伴,實現用戶與設備及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

QQ物聯平台目前仍然處於公測狀態,支持WiFi、GSM設備、藍牙設備的公測接入,支持Linux、Android、RTOS版本系統的接入,針對不同版本的接入,給出了諸多SDK推薦選配方案,其中,針對Android平台的SDK,可以無限制選配。

QQ物聯平台除了擁有基本的互聯互通能力外,針對硬體設備在網路服務、雲存儲、統計分析等多個方面提供諸如身份識別、地圖定位、影音資源、雲存儲一體化服務,同時還可以針對特定應用領域提供業務定製雲服務。

目前QQ物聯暫時給出了影視頻類、溝通互動類、數據採集類和無線控制類產品案例介紹,但是相關平台仍在公測中。


微信硬體平台

微信硬體平台是以微信用戶ID體系為基礎推出的連接智能硬體設備的解決方案。通過微信硬體平台提供的AirSync、AirKiss、硬體JSAPI、直連SDK等技術,藍牙設備、Wi-Fi設備與移動網路設備等智能設備都能便捷地實現與微信之間的互聯和通訊,用戶可以通過公眾號查看和控制自己的手環、電視、空調和其它智能家電等。

智能設備能夠通過各種方式與微信綁定,如:掃描設備二維碼、調用JSAPI與用戶建立對應關係等。硬體設備廠商可以因此準確地了解到設備用戶的相關信息。

設備接入微信平台的數據傳輸方案目前包括平台基礎接入方案和微信硬體雲接入方案:

平台基礎接入方案,適用於擁有後台伺服器的廠商在不需要微信硬體平台提供的產品標準下在公眾號體系內獨立實現設備相關功能;

微信硬體雲標準接入方案,適用於希望通過微信硬體平台提供的產品標準能力集定義設備數據,實現設備的互聯互通的設備。可以通過直連SDK直接連接入微信硬體伺服器,也可以通過設備openAPI與微信的硬體雲對接。

目前,設備廠商可通過微信硬體平台提供的開發模式接入設備,微信官網也有給出諸如智能空調、智能電視、微信運動等接入參考方案。


華為HiLink

2015年12月,華為對外公布華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

華為HiLink用於解決各智能終端設備之間的互聯互動問題,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智能連接和智能聯動兩部分。HiLink Access提供HiLink生態體系的硬體接入和生態級接入平台,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可以通過HiLink Studio承載EMUI規範的UI+工具進行APP快速開發,通過HiLink模組、HiLink SDK或HiLink路由器進行硬體接入或生態級平台。

華為HiLink的APP開發採用智能家居APP首頁、設備控制頁面、設備功能設置頁面三層界面架構,層級遞進式導航進行智能家居應用。以凈化器為例,通過可以包含圖例、狀態欄、自動、睡眠、風速、殺菌、負離子、童鎖等功能。

目前,華為HiLink擁有2000多萬用戶,接入30多個品類,有100多個合作廠家,覆蓋覆蓋家庭娛樂、能耗、照明、自動化、安防等6大領域200多款產品。

在今年3月的AWE博覽會,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稱,今年的目標是希望這個平台的註冊設備數達到1000-1500萬台,希望三年之內,把支持HiLink家電設備的銷售額做到超過100億美元。


小米IoT開發者平台

2017年11月,小米在2017MIDC首屆小米IoT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全面對外開放小米IoT開發者平台。

小米IoT開發者平台是小米麵向物聯網領域的開放平台,實現智能家居設備、智能家電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出行設備等家用消費類智能硬體可被小愛同學、米家APP等控制,並實現智能硬體互聯互通。

目前,小米IoT開發者平台為智能硬體提供設備直接接入和雲對雲接入兩種接入方案。設備直連接入是智能硬體通過嵌入小米智能模組或集成SDK的方式直接連接到小米IoT平台,這一方案更適合開發者沒有自己的雲端的新產品,或者希望可以應用小米為開發者提供的線上線下資源;雲對雲接入方案是開發者自有雲端平台與小米IoT平台實現對接,從而可以實現與小米生態中的智能硬體的互聯互通。

小米IoT開發者平台的智能硬體接入流程需要經過註冊開發者、產品開發、產品提測、MIOT檢測、產品上線MIOT和產品推廣銷售幾個步驟。目前小米的基礎能力已經大部分已經對開發者開放(如下圖),高階能力中只有消息Push和語音控制在內測中,需要通過申請內測資格。

據2017年11月小米CEO雷軍在2017MIDC首屆小米IoT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IoT平台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台,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台,合作夥伴超400家。


海爾U+

2014年3月,海爾正式發布U+智慧生活戰略,並成立了U+產業聯盟,發布了U+智慧生活平台。U+智慧生活平台經過三次迭代,到如今的U+智慧生活X.0。

U+平台以U+物聯平台、U+大數據平台、U+交互平台、U+生態平台為基礎,以用戶社群為中心,通過自然的人機交互和分散式場景網器,搭建U+智慧生活平台的物聯雲和雲腦,實現包括廚房美食、衛浴洗護、起居、安防、娛樂在內的智慧家庭全場景生態解決方案。

海爾U+智慧生活X.0平台,以UHomeOS為基礎,通過「IoT+AI」雙引擎驅動,實現定製交互、定製場景和定製服務。UHomeOS針對家電設備製造商提供軟硬一體的方案,針對小型家居互動設備廠商提供LiteOS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針對家居應用開發者提供開發SDK,實現接入海爾包括設備資源和內容資源在內的物聯網生態。

2015年10月成立海爾優家,提出智慧生活1.0戰略,打造「電器——網器——社群場景——生態」閉環生態系統。構建了以「物聯雲平台和U+大腦」為核心的U+智慧生活平台,構築了智慧廚房美食生態圈、智慧衛浴洗護生態圈、智慧起居生態圈、智慧安防生態圈及智慧娛樂生態圈五大智慧生活生態圈。

另外,由UHomeOS解決方案、U+雲聯(互聯互通)解決方案、U+雲算(大數據)解決方案、U+雲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構成的海爾「U+物聯雲1×3」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家電、傢具、家裝、醫療、安防、機器人、通訊等七大領域有落地應用。


國外平台

谷歌Android Things

2016年12月,谷歌對外公布Android Things,2018年5月推出Android Things 1.0正式版。

Android Things是谷歌為Google Brillo更改名稱後的新版系統,為針對各種消費、零售和工業應用構建智能互聯設備的託管操作系統,提供交鑰匙硬體設計,以解決構建物聯網設備時諸如構建和部署設備成本高且速度慢、設備認證和網路兼容性很昂貴、系統集成需要深厚的技術專業知識、對於中小型公司而言擴展到生產級別的產品成本過高、大公司在提供硬體同時維護操作系統時也面臨挑戰等問題。

Android Things擴展了core Android Framework,通過Things Support Library提供了附加的API,使得開發者可以集成通常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中沒有的硬體。藉助Android Things可以構建無需電源管理的產品、通過WiFi或乙太網連接到Internet的產品、使用認證的生產硬體、連接兼容SoM的顯示器/攝像頭/音頻介面、Android框架、通過外設I / O API(GPIO,I2C,SPI,UART,PWM)集成其他外設以及使用Android Things Console推送無線功能和安全更新。

另外,Android Things 系統還加入了 Google Assistant 智能語音助手控制,可以通過語音命令直接操控那些搭載 Android Things 系統的智能硬體。


蘋果HomeKit

2014年蘋果發布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2015年5月宣布首批支持其HomeKit平台的智能家居設備在6月上市。

HomeKit允許用戶使用應用程序與家中的相關配件進行通信和控制。戶還可以創建控制附件(例如恆溫器或燈)的動作,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並使用Siri觸發它們。HomeKit對象存儲在駐留在用戶iOS設備上的資料庫中,該設備通過iCloud與其他iOS設備同步。HomeKit支持遠程訪問附件,多個用戶設備和多個用戶。HomeKit還為您處理安全和隱私。

HomeKit將家庭視為家庭自動化配件的集合,包括HMHome、HMRoom、HMAccessory、HMService、HMZone基本數據包,並使用獨立於設備的協議將iOS、tvOS和watchOS設備與家庭自動化配件集成在一起。其應用程序主要可以實現以下三類功能:

1)發現與HomeKit兼容的自動化附件,並將它們添加到持久的跨設備家庭配置資料庫中;

2)顯示,編輯和處理主配置資料庫中的數據;

3)與配置的配件和服務進行通信,讓他們執行操作,例如打開起居室的燈。

另外,用戶可以使用配件,服務和命令的邏輯分組來配置家庭,然後使用Siri通過簡單的語音控制來調用複雜的操作。


物聯網平台廠商的「分」與「合」

通覽國內外諸多物聯網平台,大都不只是提供一個雲平台,而均加入了AI平台、互聯互通平台(狹義上的物聯網平台)、邊緣計算三部分,或者更有財氣的巨頭公司會再為平台提供配套OS嵌入式系統。通過整體配備,自成一體,形成生態閉環。

這樣的閉環生態也帶來了物聯網平台廠商競爭的必然性,例如,在2017年7月5日,百度DuerOS與阿里天貓精靈同天發布,火藥味很是濃烈。

這樣的閉環生態也有點類似蘋果的閉環體系,但是現在的格局卻並非如智能手機的「iOS+Android」的兩大陣營(其他份額很小,可以不計),而是形成了N多陣營,這就帶來了多個物聯網平台的碎片化格局。但是隨著物聯網設備量的急劇增長,更多人對用戶體驗提出更高要求,也對平台的互聯性提出了需求,也就有了現在一些平台開始考慮互通性和兼容性。例如海爾與百度的合作,將為平台的互聯性帶來更多可能。融合會是一個趨勢,幾經合縱連橫後,最終會有幾個生態體系留下來,現在還難下斷言。不過,這一趨勢將會加速億級平台的湧現。

物聯網正在不斷影響著人類生活各方面,註定將會成為繼互聯網之後又一個改變人類遊戲規則的技術概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自然語言處理的下一個十年將在哪裡?CCF-GAIR 2018將給你答案
斐訊「被破產」 官方回應公告為偽造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