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她的愛情曾轟動歐洲,阿拉伯公主回憶錄背後的故事

她的愛情曾轟動歐洲,阿拉伯公主回憶錄背後的故事

最近,一部《延禧攻略》紅遍大江南北,小女生也是追劇狂人。與其他宮斗劇相比,該劇的主線副線都有太多甜死人的CP。有人喜歡富察皇后的溫婉、有人喜歡女主魏瓔珞的磊落。但是無論選擇哪一個,都是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

古今中外,愛情都是永恆的文學主題,幾乎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一份純潔、美好的愛情。

七夕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就讓我們講一個阿拉伯「織女」的故事:為了愛情,她拋棄了自己的公主身份,揮別了自己的家鄉、家人,放棄了很多人眼裡十分重要的信仰。——短短四年間,她從錦衣玉食的「阿曼公主」,自願變成了經濟危機中的「德國太太」。

1844年8月,一個女嬰在非洲桑給巴爾(今屬坦尚尼亞)的阿曼王宮呱呱墜地,這個女嬰被命名為薩拉瑪·本·賽義德,她的父親是當時桑給巴爾的阿曼國王:賽義德·本·蘇爾坦——這是一個偉大的國王(蘇丹),偉大不僅表現在他在奪嫡戰爭中表現神勇,更表現在他的高瞻遠矚,與美國開展貿易往來,甚至因此把自己的宮殿從馬斯喀特遷到桑給巴爾的石頭城。

賽義德·本·蘇爾坦(1806——1856)

薩拉瑪是蘇丹的三十六個孩子之一,她的母親為來自高加索地區的切爾克斯人,從小熟練掌握阿拉伯語與斯瓦西里語。但是,從薩拉瑪從出生到成長都在蘇丹的「行宮」且輾轉多個宮殿來看,其母應為蘇丹的情婦。

1851年,同父異母弟弟馬吉德·本·賽義德(母親為衣索比亞人)把6歲的薩拉瑪和他的母親接到自己的宮殿,在哥哥的照顧下,小薩拉瑪逐漸健康成長,哥哥教他騎馬、射擊。後來,她還自學讀書寫字。

馬吉德·本·賽義德(1834——1870)

巴喀什·本·賽義德(1837——1888)

1856年賽義德蘇丹去世了,他的同父異母哥哥(母親為老蘇丹的女奴)巴喀什與馬吉德陷入了搶奪王位的鬥爭中,在這場鬥爭中,薩拉瑪(當時作為巴喀什的秘書)作為巴喀什一方的秘書參與鬥爭,最後巴喀什鬥爭失敗,馬吉德登上新蘇丹的位置。薩拉瑪作為巴喀什的一黨,也被流放到溫古賈島上屬於她繼承的一個領地中。

少女時期的薩拉瑪

不久之後,馬吉德念及兄妹之情,逐漸與薩拉瑪修復關係,並搬回了蘇丹王宮所在的桑給巴爾石頭城居住,同時也因此與另一個哥哥巴喀什關係惡化。

正是在居住石頭城期間,薩拉瑪公主與大她五歲的鄰居德國商人魯道夫·海因利希·魯特(Rudolph Heinrich Ruete)相識,不久後竟珠胎暗結。1866年,就在薩拉瑪公主懷孕即將顯懷之時,她踏上一艘英國的護衛艦,來到當時英國的亞丁殖民地。

魯道夫·海因利希·魯特(1839——1870)

1866年12月,薩拉瑪公主在亞丁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兒子:海因利希·魯特(Heinrich Ruete)。1867年,在皈依基督教之後,薩拉瑪公主和魯道夫·海因利希·魯特正式舉行婚禮,並改名艾米麗·魯特(Emily Ruete)。

一年後,兩人的兒子在遷居德國的途中在法國病逝,年僅兩歲。兩人在巨大的痛苦中移居德國漢堡,之後兩人又在漢堡相繼生下安托尼亞(Antonia)、魯道夫(賽義德)(Rudolph Said-Ruete)、羅莎莉(Rosalie)三個孩子。

薩拉瑪公主與女兒安托尼亞、兒子魯道夫

本以為生活就此平靜,未料1870年,魯道夫·海因利希·魯特因車禍薨逝,拋下了妻子和嗷嗷待哺的三個幼兒。與很多人設想的不同,離開桑給巴爾之後,公主與哥哥馬吉德一直有書信聯繫,馬吉德也幫助了公主夫婦不少。

沒想到禍不單行,同年馬吉德去世,由於膝下無子,因此曾與他搶奪王位的巴喀什擔任了新的蘇丹。新蘇丹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最小的弟弟哈里發投入大牢之中,以防其與自己搶奪王位。直到三年半之後,他們的一個姐妹打算去麥加朝覲,因「害怕把這惡名背到聖地」才把弟弟釋放,與艾米麗心生嫌隙的他對於妹妹的幫助也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當時的德國當局拒絕了艾米麗繼承丈夫財產的請求。母子四人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經濟危機。

自丈夫去世以來,艾米麗就開始寫傳記,原想用這樣的形式為自己傳奇的愛情留下記錄,後來,在當地書商的建議下,艾米麗決定撰寫回憶錄,利用西方人對於神秘東方的好奇,將自己的故事訴諸筆墨。1886年,《來自桑給巴爾的阿拉伯公主回憶錄》正式在德國出版。這是至今為止第一本在歐洲出版的阿拉伯女性的自傳,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不久在英美兩國再版。

安托尼亞(艾米麗長女)藏1886年《來自桑給巴爾的阿拉伯公主回憶錄》德文版

該書甚至引起了當時德國宰相俾斯麥的注意,甚至有人說後者有意將艾米麗納入殖民計劃,欲將她的兒子扶植為德國在桑給巴爾的傀儡政權。

艾米麗的德國身份證明

1885年和1888年,艾米麗兩次回到桑給巴爾探親,之後又相繼居住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和雅法(今以色列特拉維夫-雅法)。

晚年艾米麗(1916年)

1922年,桑給巴爾當局同意給她每年1000鎊歲金。1924年,79歲的艾米麗在德國的耶拿因肺炎去世,安葬於漢堡,她也是賽義德蘇丹的三十六個子女中最後一個逝世的。

艾米麗墓

《來自桑給巴爾的阿拉伯公主回憶錄》之後在西方世界一版再版,在阿拉伯國家也有多個版本,成為研究阿曼在桑給巴爾賽義德王朝最好史料。

黎巴嫩版《來自桑給巴爾的阿拉伯公主回憶錄》,封面為少女時期的薩拉瑪公主

她的兒子魯道夫(賽義德)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1934年因納粹原因放棄德國國籍加入英國國籍,後在瑞士去世。為紀念自己的母親,他給他的女兒起名薩拉瑪。

1993年,在艾米麗後人的許可下,艾米麗給哥哥的信件、以及艾米麗回憶錄的續篇與之前的回憶錄再次集結出版。

今天,在桑給巴爾的宮殿博物館——巴喀什蘇丹的故宮中,有對於艾米麗的常設展覽。

桑給巴爾石頭城的宮殿博物館

縱觀她的一生,她曾為愛情放棄一切,又為了孩子努力生活,但最終最難忘的,還是那段與心愛的男人相伴相守的四年。

無論是「白月光」的富察皇后,還是「刺兒頭」魏瓔珞,也許漫長的時光磨礪下,她都只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女子。但是在她們的心底,永遠珍藏著自己最美的愛情。

最後祝各位「七夕」快樂,有情人終成眷屬!

今日主筆 小女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20年後埃厄終於冰釋前嫌,「非洲三角戀」中的這個國家真是既尷尬又害怕
探尋國家治理模式,中東國家可以從伊斯蘭哲學中得到哪些啟示?

TAG:中東研究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