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痛經是個大難題,怎麼才能緩解呢?

痛經是個大難題,怎麼才能緩解呢?

沒有經歷過痛經的人


可能永遠無法想像


那是多麼痛的領悟


尤其是那種


每月一次

準點到來的痛經


幫你看透紅塵


體會到生命就是


歡樂到痛苦的不斷循環


慢慢對痛經


擁有一種平常心




有沒有趨利避害的好方法?


大姑大嬸會告訴你


結婚吧

結婚就好了


生孩子吧


生完孩子就好了


……


然鵝


痛經大人告訴你:


哼,我沒那麼容易就拋棄你們的!





好吧~

面對這麼強悍的痛經大大


我們只好搬出強悍的中醫


比比誰厲害!


今天請到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

尤虎、周春祥


看看他們是如何手刃痛經大大吧









關於痛經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一、辨病症




根據臨床用藥經驗並參照現代醫學理論,痛經可以分為

非癥瘕類痛經

癥瘕類痛經

兩大類。




其中,

非癥瘕類痛經

主要是指現代醫學診斷的原發性痛經,盆腔炎症或宮頸炎等引起的痛經。



癥瘕類痛經

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部分盆腔炎、婦科腫瘤等引起的痛經。




癥瘕類痛經在臨床用藥時需要在非癥瘕類痛經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祛瘀消癥類,或搜剔通絡的蟲類藥物才能起到明顯效果。




此外,還有一種

膜樣性痛經

,疼痛時會掉下腐肉樣血片,即子宮內膜片,又稱脫膜痛經,本病表現為子宮內膜整塊剝脫,以致排出不暢,引起痙攣性痛經,屬重度痛經。基礎體溫或婦科彩超顯示有排卵,但其高溫相不穩定,偏短偏低,提示孕酮偏低。一般腐肉樣血塊呈內膜片狀,經病理檢查為子宮內膜組織。這種類型的痛經屬於功能性痛經的範疇,但選方時可以直接參考癥瘕類痛經的治療方法。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相對容易,子宮腺肌病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較為困難,膜樣性痛經的治療介於二者之間,中醫療效顯著。




針對非癥瘕類痛經常用的經方如下:




①原發性痛經:溫經類方(溫經湯、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吳茱萸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建中類方(桂枝湯、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歸芪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大建中湯),理中類方(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四逆類方(四逆湯、四逆加人蔘湯),調氣類方(四逆散)、血水同調類方(當歸芍藥散)。




②盆腔炎症或宮頸炎等引起的痛經:柴胡類方(小柴胡湯、大柴胡湯),黃芩類方(黃芩湯),承氣類方(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針對癥瘕類痛經常用的經方:


一般是在非癥瘕類痛經選方用藥的基礎上再加用以下處方。


常加用的經方: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敗醬散、抵當湯、下瘀血湯、鱉甲煎丸、大黃蟄蟲丸。




二、辨證機


痛經的辨證總體上可以分為2大類:「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在辨證方面,可以從下面這些方面入手:


辨時間

:經前或經期腹痛常為實證;經後疼痛多為虛證;經前和經後均疼痛為虛實夾雜。


辨部位

:疼痛部位多見於小腹部,考慮病位在胞宮,沖任二脈;兩側少腹疼痛,牽涉至乳房胸脅脹痛者,病位在肝,少陽、厥陰經;牽涉腰部疼痛,病位在腎,太陽、少陰經。


辨性質

:小腹冷痛、攣急、得熱痛減,病性屬寒;小腹灼痛、跳痛,病性屬熱;脹痛為氣滯,刺痛為血瘀,劇痛拒按屬實證,隱痛喜按屬虛證。


辨周期

:月經提前考慮熱、虛、瘀,月經推後考慮寒、虛、瘀,月經先後不定考慮郁、虛。


辨經量

:量多考慮熱、虛、瘀,量少考慮寒、虛、瘀,淋漓不凈考慮瘀,行而不暢考慮郁。


辨顏色

:色紫暗考慮郁、瘀;色紫紅、鮮紅考慮熱;色淡考慮虛、寒。


辨質地

:質稀為虛;質粘為濕;質稠為熱;有塊、塊下痛減為郁、瘀。


辨伴隨癥狀

:經前或經期胸脅乳房脹痛、情志抑鬱為氣鬱;畏冷身痛,四肢厥冷為寒凝;帶下量多,黃稠臭穢為濕熱;消瘦、頭暈心悸、乏力氣短為氣血不足;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視物昏花為肝腎不足。


辨舌象

:舌淡為寒、虛;舌紅為熱;苔膩為濕;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為瘀。


辨脈象

:脈弦為氣鬱;脈沉緊為寒凝;脈濡滑數為濕熱;脈細為虛;脈澀為瘀。




針對不同證可以選方如下:    


氣滯血瘀證

:經前或經期腹痛,胸脅乳房脹痛,小腹脹痛,月經血塊,疼痛拒按,舌暗,脈弦;代表經方: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


寒凝血瘀證

:經前或經期腹痛、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手足不溫,舌暗,苔白,脈沉;代表經方:當歸四逆湯。


濕熱蘊結證

:經前或經期腹痛,小腹灼痛,低熱起伏,帶下量多,黃稠臭穢,舌紅苔膩、脈濡;代表經方:大柴湖湯或小柴胡湯合大黃牡丹皮湯。


氣血虛弱證

:經後腹痛,月經色淡,小腹隱痛,乏力氣短,舌淡,脈細;代表經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肝腎虧損證

:經後腹痛,月經色暗,小腹隱痛,腰酸耳鳴,舌淡,脈細;代表經方:溫經湯。





三 辨時間




婦科病的治療有著特殊的陰陽消長規律,從時間來看,可以根據月經周期的特點,將其分為4個期,即行經期、經後期(初期、中期、末期)、排卵期、經前期(前半期、後半期)。分別根據4期的陰陽特點處方用藥。




行經期

,即月經來潮至徹底結束(月經第1~7天),以活血調經,重在祛瘀為主,代表方:當歸芍藥散。




經後期

分為初期、中期、末期3個時期。




經後初期,即月經徹底結束至白帶開始出現,滋陰養血,以陰扶陰,歸芍地黃湯為代表。




經後中期,即白帶開始出現至白帶量多,滋陰養血,佐以助陽,歸芍腎氣丸為代表。




經後末期,即白帶量多至拉絲狀白帶出現,滋陰助陽,陰陽並調,溫經湯為代表。




排卵期

,即拉絲狀白帶出現至消失(下次月經前14天),補腎活血,重在促新,溫經湯合葛根湯為代表。




經前期

分為前半期和後半期2期。




經前前半期,即排卵後至經前1周,補腎助陽,扶助陽長,以當歸四逆湯合腎氣丸為代表。




經前後半期,即經前5~7天,助陽理氣,補理兼施,以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為代表。




對於痛經而言,絕對不能見痛止痛,應調理月經周期,排卵期是陰陽轉化的關鍵時期,排卵期重陰必陽,排卵順利,則陰陽調和,才能從根本上治癒痛經。




四 辨體質




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對中國人分成9種體質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




臨床發現,痛經患者的體質以氣虛質、陽虛質、氣鬱質、血瘀質為多見,重症患者尤以陽虛質最多。




原因可能與其喜飲冷,喜食生的蔬菜、水果,夏季過度使用空調,服裝暴露,經期穿涼鞋不穿襪子等生活習慣有關。




如果飲食不節或飲食偏嗜,恣食冷飲,如冰汽水、冰激凌、冰鎮啤酒等,直接損傷中焦脾陽,使脾胃陽氣日漸衰退,日久導致脾的運化功能減弱,繼而臟腑功能逐漸減弱,長此以往,便形成了陽虛型體質。




因此,在對此類痛經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時,要加強防範寒邪、風邪的意識,防止不良生活方式傷及體內陽氣。




建議痛經患者,經前1周和行經期避免吃冷飲和水果等生冷食物,行經期穿襪子,避免穿涼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露臍裝,注意經期衛生。經前1周還可服用生山楂、紅糖或小茴香、紅糖或生薑、紅糖,煮水作飲料。不喜酸或胃反酸者不用山楂。不喜辣不用生薑。服用期間不吃水果和冷飲等生冷食物。





本文引用於:尤虎,周春祥.從4個維度應用經方治療痛經的體會[J].中國中藥雜誌,2018,43(9):1946-1954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醫學衷中參西錄(全三冊)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醫學衷中參西錄》,又名《衷中參西錄》,近代醫學家張錫純著。原書自1918年至1931年分六期陸續刊行,一經出版,便獲得了社會上的廣泛讚譽。各期出版後曾多次印行,每次再版時,張氏均於「原書增補若干,又間有刪改之處」。1933年,張錫純因病逝世,其子應社會各界之邀,將其遺著《傷寒論講義》作為第七期刊行。1957年,張氏傳人又將遺稿獻出,以成《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八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首席醫官——小說連載38
中藥黃氏三兄弟「訴苦」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