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宋開國之戰:平定內亂

大宋開國之戰:平定內亂

後周的孤兒寡母全無主見,又無力量,奪取後周的政權如囊中取物,趙匡胤不過玩了一手陳橋兵變的伎倆就白白的得了大周的一座花花江山,可以說趙匡胤的帝位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就使得其他的軍頭們不忿,因為在那個有槍就有機會上位的年代,適合在「黃袍加身」這齣戲里扮演主角的不是只有趙匡胤。

當初周世宗北征回京,即身染重病,他自知他將一病不起。周世宗在他最後的歲月里,肯定為他未竟的事業而抱憾,當然更令他放心不下的還有他年幼的兒子和年輕的皇后,更讓他擔心的是他死後,他留下的孤兒寡母保不住大周的江山;這樣大的家業,在孤兒寡母的手裡,在那個亂世里,弒君篡位算不上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大周的江山讓外人不覬覦簡直是千難萬難。

為大周江山長久計,周世宗在他最後的那段歲月里,做了精心的安排。他命宰相范質、王溥參知樞密院事,魏仁浦兼樞密使,三位老臣共同掌握軍政大權,互相制約,一起輔弼幼主。還有最重要的是軍隊一定要交給可靠的人,但是沒有一個將領能保證百分百的忠誠,所以軍隊的安排也要起到互相制約的作用。於是外調大將李重進防禦河東,同時罷免了駙馬張永德殿前都點檢之職;這是個要害的職位,可以說這是個最接近皇位的官職,何況張永德又是至親,更容易「近水樓台先得月」,所以改派張永德出鎮澶州,讓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李重進是對大周江山潛在的威脅,但是換上貌似忠誠的趙匡胤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其實周世宗對趙匡胤也不是沒有一點防忌,在升任趙匡胤的同時軍務交由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同平章事韓通裁決,形成互相制約的狀態。

周世宗駕崩以後,李重進移防揚州,張永德移防許州。最靠近皇位的殿前司分別是都點檢趙匡胤、副都點檢慕容彥釗、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審琦,這幾位都是趙匡胤的把兄弟。較靠近皇位的侍衛司分別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在揚州)、副都指揮使韓通、都虞候韓令坤、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這幾人中,也有一半以上是趙系人馬,所以當趙匡胤兵變成功以後,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論功行賞,其次是穩定人心,尤其是要穩住那些本來也可以飾演他那個角色的軍頭們。

但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趙匡胤的不是張永德,也不是李重進,而是李筠。李筠也是後周的重要將領,並以後周的忠臣自居,他對趙匡胤篡位很是不滿。趙匡胤也是早就料到,他當皇帝以後,哪些人會做出強烈的反應,當然更是忌憚他們手握重兵。於是宋代周以後,趙匡胤派人加封李筠中書令的榮譽頭銜,意思讓他放棄兵權做個無實權的京官,李筠當然不幹,他十分生氣,甚至要拒絕見趙匡胤派來的使者,但是他的部下覺得這樣等於公開跟新朝廷做對。他的部下苦勸之下,他才勉強接待了朝廷的使者,但是在為朝廷使者接風的宴席上,他取出周太祖郭威的畫像,對著畫像就是一通哭泣。對著舊朝開國皇帝的畫像哭,不是明擺著他是懷念舊朝嗎?也就是等於反對取代了周的宋。李筠的部下對這個場面,很是恐慌,他們對朝廷的使者說,我們的主將那是酒後的渾話,千萬不要介意。

使者回去,不敢隱瞞,將李筠的表演彙報給了皇帝。趙匡胤知道李筠是不會那麼容易降服的,但是宋朝剛剛建立,不宜再大動干戈,他還是先想辦法穩住李筠再說。趙匡胤親自寫信安慰李筠,並提拔李筠的兒子李守節為皇城使,也就是調李筠的兒子來京當人質,讓他不敢輕舉妄動。李筠勾結後周的世仇北漢,還沒有談好之前,不能公開跟趙匡胤撕破臉皮,所以派兒子去京城,也是想要讓兒子在京城探聽消息。李守節到了京城開封,趙匡胤接見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太子,你怎麼來了」,李守節嚇得面如土色,慌忙跪下來說:「陛下,如何叫我太子?我父子絕無二心,這一定是小人的陷害……」趙匡胤說:「我聽說你多次勸你父親,順應天命,但是你父親不聽,你父親派你來,就是想讓我殺了你,我殺了你他就師出有名了!你回去告訴你父親,我在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他怎麼對我都無所謂,現在我是一國之君,為什麼就不能稍微對我尊重一點?」於是趙匡胤又放李守節回了太原。李守節回去,把趙匡胤的話告訴了李筠。兒子安然無恙的回來,李筠再也不用有所顧忌,於是寫了控訴趙匡胤大逆不道的檄文,正式宣布起兵反宋。

但是李筠起兵,北漢的軍隊又沒能及時支援,他又看到北漢軍隊軍容不整,戰鬥力差,就很是看不起盟軍。北漢與後周是世仇,李筠卻一再表示感激大周的皇帝的恩德,全然不把盟友放在眼裡,於是北漢軍也基本沒有配合作戰。李筠孤軍作戰,很快被宋軍大將石守信和慕容延釗等兩路大軍擊敗。緊接著,趙匡胤御駕親征,同石守信等會師,在澤州城打敗李筠的三萬主力部隊,李筠被迫北還堅守澤州。趙匡胤自督戰,攻下澤州城池,李筠赴火自焚而死,李守節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趙匡胤沒有株連李筠的兒子李守節,並進一步提拔。

李重進也是很不服氣趙匡胤當皇帝的,趙匡胤知道他不服氣,讓韓令坤代替他的職位,但是拒不服從朝廷的命令,但是宋太祖也沒有反應,還遣使賜他鐵券誓書,因為此時李筠還沒有平定。李重進也沒有聯合李筠,只是觀望,等到李筠兵敗自殺,他後悔也晚了,聯絡的南唐軍隊也不管用,趙匡胤御駕親征,很快就攻破了揚州城,李重進舉家自焚。平定二李,趙宋王朝才算有了一個的穩固內部環境,為平定南方統一天下解除了後顧之憂。

——《兩宋三百年》連載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民古代史 的精彩文章:

苦難民族「苦難」的根源:幻想殺人犯去辦殺人案……
宋朝並非「積貧積弱」

TAG:平民古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