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凹凸:風聲在耳

凹凸:風聲在耳

走在熙攘的市街上,看著攫利者飄忽的行色,聽著叫賣者嘹唳的聲音,內心不禁憂鬱起來,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計追迫著,本質上是與覓食的獸們無多大差異的。古人把人叫「兩腳獸」,是確當的。既然是獸,對物質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是生之維繫的基礎。並且,世人多認為,物質索求得愈多,支配起來就愈有餘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然而,即便對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著的人的生活,終有淪落的味道,因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獸。想到此,心情竟煩躁起來。


從市街踅回書房,翻幾本閑書,一本紀德的《人間地糧》、一本《梁宗岱批評集》、一本《難忘徐志摩》。當我做無目的閱讀的時候,總是同時翻幾本書。便發現了一個趣處:同是面黃骨瘦之人,卻均有豐腴的浪漫情懷;現實拘其不住,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熱烈,很幸福

至少在感覺上很幸福

。稍作思忖,我笑了:他們都是被書香涵養著的人,他們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們具有了一種「神性」,即:不為物象所動,煮字療飢。感覺著他們的「神性」,煩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覺間,平靜如水。


便想到了梭羅。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築屋而居,遠離紅塵,僅靠最起碼的一點物質資料為生,居然喂肥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成就了偉大的超驗主義代表作《瓦爾登湖》。在書中他說:多餘的金錢,只能購買多餘的物質,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錢的。沿著梭羅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與急迫,是把追逐多餘的物質,當做人生的目的了,悲苦生於慾望本身也。


所以,涵養著書香的人,與物慾淡遠了,飽嘗著簡約之境給內心帶來的平靜。這種平靜,就是心靈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麼,書籍對人的意義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它作著這樣的證明:人與獸的區別就在於,人可以不為生存而生存。

一書在手,神遊太極。這是惟有人,才能領略的境界。也就是說,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思至此,我又憶起素日的一些關於書的感受:


——當自己最看重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情,由於世事的乖戾,機緣的作弄,突然就離你而去了,便感到山之欲傾,身之欲傾,幾乎感到再也沒有生的出路了。無奈之下,躲進書房,拿一冊蒙田的隨筆,硬著頭皮讀下去,慢慢竟入卷了,從字裡行間悟出:自己的苦樂感受其實古已有之,正是這種不請自到的磨礪,才使人聰敏起來;人間沒有新鮮之事,更沒有決絕之事,你只要有耐心走向時間深處,一切都會自行化解,一切都會有新的開端。於是,內心的皺褶竟慢慢舒展了,感到自己的偏執真是有幾分可笑,我之愚甚於古人。當書讀得沉酣之時,感到,有書可讀得進的日子,其實什麼都沒缺少。書真是療心的藥劑啊

!


——人時時會陷入沉沉的孤獨之中,亦會感到人生的短暫和飄忽,便生出難以排遣的幻滅感。但一旦進入書的境界,發現每本書都是一個無言的友人,只要你肯與其親近,他都會與你娓娓地敘說,就像小草沐浴甘露,你的心便倏地清亮起來——日子其實是毫不灰暗的,是你未打開心靈的窗子。靜靜想來,書是人類不竭的生命;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人都只有一種生命感受,但你每讀一本書,就多了一種生命感受,那麼,讀過千本萬本書,你就擁有了千條萬條生命。同樣,一個人只能活一生,但只要你從古讀到今,你就擁有了千百萬年的人生經驗,就等於你從古活到今。如果你再留心著述,你的人生軌跡會延伸到時空的深處,你是不死的。


於是,人與獸的根本不同,就在於:人可以以精神療救肉體;也可以以精神的記述——書籍,拓展延續生命的疆域,使生命不朽。


正是這種屬性,才使人高貴起來;那麼,匍匐在物質之上的人,不僅是沉淪,而且是自戕。


「宮殿里有悲哭,茅屋裡有歌聲」—一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決於物質的多寡。


「貧窮而能靜靜地聽著風聲,也是快樂的。」這是海德格爾「人要詩意地棲止」的形象闡釋。人擺脫了物質的羈束,在精神的世界裡會得到無限的自由。


在書房裡閱讀,不亦是風聲在耳嗎

?

這樣的意象在腦中閃現出來之後,我不禁笑出聲來。連忙點上了一支煙,吐出的煙霧,有甜絲絲的味道。有人說得好:「一個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發現人群中卓爾不凡的情調;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的。」這種差異,決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質量,也決定了我手中這支煙,不僅僅是一支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行動 的精彩文章:

郭軍平:詩意的周庄
王克楠:永遠的歌者

TAG:閱讀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