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和經濟學博士這樣看世界▍《洞穴之光》

哲學和經濟學博士這樣看世界▍《洞穴之光》

School of Athens

by Raphael

一群囚徒被鐵鏈鎖在幽暗狹長的洞穴,

終日只許面朝後壁而蒙蔽的苟活。

洞內的中央高地一堆篝火燃燒,

火光把洞口經過的人、動物、景象映照在石窩。

囚徒們相信這些陰影就是真實世界,

心靈為此滿足,夢想變得活潑。

終有一天,一位囚徒被獲准走出洞外,

第一次看到天地原貌和物體本色。

在刺眼的陽光下,他啜泣起來——

說出真相或躲避現實都是苦果。

難道我要從此摧毀囚徒被蒙昧的快樂?

難道我怕被同伴當作瘋子和傻子把生命剝奪?

啊,先知者為真理(事實)奔波應不懼怕死亡,

他毅然返回洞穴。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Πλ?των, 約公元前427 年~ 前347 年) 認為, 哲學集求真、創美、行善於一身。他在《理想圖》中,以著名的 「洞穴之喻」,形象地表達了其哲學理想 :其中終極「光源」被看作是使一切存在得到照亮的最高價值 ( 至善 ) 本體,而人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解放」歷程遵循著「靈魂轉向」的基本原理。他以此來說明哲學家對最高理念——善的追求。

他超越老式的物質與精神劃分方法,

堅持用第三隻眼睛看世界,

發現了三個世界或三個板塊的存在。

世界1:純粹的物理世界。

單一的成分代表了簡約的適用性原則:

山巒,河流,樹木,動物,和肉體的人。

薄霧在晨間瀰漫,曙光隨後將它驅散;

月亮在夜空露臉,眾星朝它擠眉弄眼。

一切都是自然的,原始的,物理的,——

光譜原色的時代。

世界2:深奧的主觀精神世界。

人的思維活動建構了宏偉的精神殿堂,

帶著文明枷鎖的人類在世界各地活躍。

頭腦綻放精神花朵,靈魂的腳步徘徊;

圖形拓展直線,概念脫離事物。

一切都是有靈的,理性的,或感性的,——

意識、心理、經驗萌生的時代。

世界3:客觀的精神產物的世界。

主觀精神外化為客觀事物的文明世界。

理想變為現實,藍圖形成建築,

技術變成機器、設備、工具,語言物化為聲波、符號、軟體。

一切知識都是客觀,物化的,有形的,——

主觀知識與客觀載體相互滲透的時代。

在這整齊排列的三個世界中,

一個本體論與認識論的問題被整合,而非解析。

在這樣的複雜性中,崇尚文明的風格得以重啟。

在既非主觀又非客觀的第三個世界中,

人類的眼睛知道該去關注什麼。

●當代西方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評判理想主義的創始人卡爾·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說:「第一世界」(「世界1」)是指包括地球在內的全部宇宙自然界;「第二世界」(「世界2」)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狀態等;「第三世界」(「世界3」)又稱為「客觀知識世界」,包括人類所創造的語言、文藝作品、宗教、科學、技術等。他認為,「第一世界」最先存在,而「第二世界」在新的層次上出現,「第三世界」又出現在更高的層次上。

我如此害怕人類的語言,

它們將世間的一切謎底揭穿::

這叫作愛,那屬於恨,

這個是寶貝,那個是異端。

我真不情願直接地自我表白,

用語言掃帚把心靈殿堂打掃一遍,

沒有哪一個眼神再令你神魂顛倒,

沒有哪一絲微笑再拂動你心湖的清漣。

哦,我把心靈的秘密一再遮掩,

用表情,用肢體,用呢喃,

親愛的人兒,請傾聽我的心跳,

不要讓我托出它隱秘的全盤。

●20 世 紀 語 言 哲 學 的 奠 基 人、 數 理 邏 輯 學 家 路 德 維 希 ? 維 特 根 斯 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說:「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 就應該沉默。 」 所有自然科學的命題, 都是可說的;生命、 倫理、 價值、 情感、宗教、激情、想像、直覺,形而上的本體??一切可以賦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東西,都是不可說的。它們是如此神聖之物,以至不能被說,只能在沉默中顯示。

●德國哲學家、20 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馬丁 ? 海德格爾 (MartinHeidegger,1889~1976) 說:「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人,詩意的安棲。」

看一篇文章,讀一本書,

不僅要看說了什麼,更看什麼沒說。

黑色字體固然顯赫,

可它邊緣的空白更加廣闊。

宮殿坐落的廣場,海底隱藏的世界,

太陽背後的藍天,編鐘之外的音樂。

人心是叵測的,詭異的,

往往只說七分話,留下三分不說。

這裡很可能是陷阱,

是魔鬼藏身的細節。

也許作者出於技巧,故意留下懸念,

像說書人那樣:且聽下回分解。

許多時候,作者是誠實的——

只說他認識的部分,未知的,等你去發掘。

啊,虔誠的讀者,帶書卷氣的學生,

要癥候式閱讀,看它已說什麼,什麼沒說。

●20 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路易 ? 皮埃爾 ? 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1918~1990)認為,由於問題式是一種隱性的理論構架,要把它從一個思想家的思想深處和文本中挖掘出來,一般的研究和閱讀法是絕對無效的,惟一的通道只是「癥候閱讀法 (symptomatic reading)」。癥候閱讀就是「在同一運動中被掩蓋的東西揭示出來並且使之與另一篇文章發生聯繫,而另一篇文章作為必然的不出現存在於前一篇文章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詩派 的精彩文章:

秋後,是時候惡補經濟學了▍《資本的神話》

TAG:百科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