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評論︱北喬詩集《臨潭的潭》讀評:在詩行里放逐高原

文藝評論︱北喬詩集《臨潭的潭》讀評:在詩行里放逐高原

在詩行里放逐高原

——北喬詩集《臨潭的潭》讀評

文/劉曉彬

北喬是小說家、散文家、批評家,現在又寫起詩歌來,自2017年5月20日寫下人生的第一首詩之後,一年之內居然寫了數百首作品,而且這些詩歌是有質量的,期間先後在《詩刊》《詩歌月刊》《星火》等重要的專業詩刊和文學期刊及有關報刊發表了數量可觀的詩作,這不能不讓我感到驚訝!此次結集出版的《臨潭的潭》精選了他這一年來的成果。

由於北喬平時所養成的空閑之餘需要閱讀與寫作來打發時間的習慣,他在被中國作家協會下派到臨潭縣掛職副縣長鍛煉期間,最方便的閱讀與寫作的工具只有手機,用手機寫作適合短小的文體。於是,習詩成了他的最佳選擇。正如他所說:「我寫詩,幾乎都在路上或床上。在路上寫詩,是為了打發緊張的時光,也是讓靈魂與我一同行走,我不想丟下靈魂。在床上寫詩,那是在安慰疲憊的靈魂。畢竟,我需要讓身體里的高原與靈魂能夠親如一家地相處。」或許是因了他多年創作小說、散文、評論所積累的創作經驗和文學素養,以及他不斷地利用工作之便汲取高原文明的養料,比如甘南臨潭的文化與自然等,讓他心中澎湃著的詩情一發不可收,詩意的噴泉不斷汩汩流淌。

這一年來,北喬的詩歌創作幾乎成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日誌,創作的主題基本上取材於他在臨潭縣工作和生活中所觸及的事物,雖然這些詩歌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但作品的取材十分開闊而廣泛並豐富多彩。無論是工作中所接觸到的諸如臨潭縣的「八角」「羊沙」「洮濱」「三岔」「石門」「王旗」「流順」「店子」「羊永」「長川」「卓洛」「古戰」「術布鄉」「冶力關鎮」「新城」「城關」16個鄉鎮,以及「村莊旁的寺院」「蓮花山」「白石山」「牛頭城」「冶木河」「馬鈴薯」等;還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諸如「無風的高原」「牧羊人的帳篷」「草原上的雲朵」「朝聖者」「青稞」「坍塌的老屋」「氂牛」「黃昏牧場」「高原上的羊」「高原姑娘」「青磚牆」「臨潭的潭」「寺院里的誦經聲」「冶海」「長明燈」「酥油燈」「板夾溝的火焰」「爆米花」「月光下的夜行人」等,都能激發他的詩意的思緒,對於這些信手拈來的素材,幻化成詩的雨露,點染生活的情趣與亮色。他說:「是高原為我提供了寫詩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敘述語言。」「高原,撩撥了我的詩心,我又在詩行里放逐高原。」從北喬的話中我們可以讀出,是高原觸動了他寫作的心弦,只要能表現自己內心感受的一些事物,他都會取來作為創作的素材,從而也拓寬了他詩歌取材的範圍,並走進自己的自由創作空間。

《臨潭的潭》這部詩集中的作品,都是詩人在甘南臨潭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在這些詩作里,有真情實感,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現實生活的願望和要求。看得出,每當北喬進入創作狀態後,他都會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與生活進行對話,與目光所及的事物進行對話。比如:「我向天空舉起酒杯/舉過頭頂/攬一縷秋風/就著愁緒下酒/讓來年的綠意/蕩漾心頭」(《中秋,攬一縷秋風下酒》)、「殘垣斷壁還在消瘦/掉落的土,回到早已陌生的故鄉/裡面的土,不知世事滄桑/還是那時離開大地的心情」(《牛頭城》)、「含蓄的山川,走出人間的隱喻/你在羊永鄉尋找那頭羊/山坡上的一群羊,是條河/走入溪谷,一群魚在清泉中嬉戲」(《羊永,一種意象》)等。這些都是他經過心靈過濾的詩,也是他經過生活發酵的詩。他在詩歌作品中注入的情感是被自己掛職鍛煉在臨潭縣的工作和生活所激活的,同時也積澱了這一年來在甘南地區工作和生活的深刻體悟。因此,他的詩歌作品中的情感,透溢出了生活的深度。

而且,這部詩集體現了詩人一種由深入生活、思考生活而帶來的真知灼見,這是值得注意的,因為對現實生活的深入程度往往決定著詩歌作品的思想深度。與此當對應的是,北喬的詩歌創作技藝熟練程度也不像是剛剛學習寫詩一年不到的作者,一些藝術手法用得比較嫻熟,而且得心應手。由於他的創作素材均來自於身邊的所見所聞所思,因此他的許多詩作畫面感比較強,並且有些詩作的畫面感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立體式的,是多維的,從而使得他的這些詩作的結構是深層且複雜的。比如:「一桶水/無法洗凈夜晚的黑,但能/為白馬洗凈風塵」(《草原上有一匹白馬》)、「黑馬站在一棵樹下,黑色的毛與黑色的樹葉交談/風的顏色,月光的聲音,以及/高原和人類沉睡中的陽光/話語擠進岩石縫//格桑花的呼吸里,高原默念經文/整個夜都在想念河流的行走/人的腳印,動物的腳印,高原的記憶/相互擁在一起取暖//我在陽光浩蕩的時刻閉緊雙眼/高原之夜款款而來」(《高原之夜》)等。在這些詩作里,北喬善於通過豐富而新奇的想像,再運用暗喻、擬人、通感等藝術手法,勾勒出一幅立體的、多維的生活畫面,並深入到畫面的背後,探索生活中的美以及生命的哲思。

在這裡,我們不能簡單把北喬視為地域性的詩人,儘管《臨潭的潭》是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詩集;他的作品也不能簡單視為高原詩歌,儘管這些詩歌汲取了高原文明的養料。而恰恰這些卻是在北喬特殊工作和生活背景中發生的。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北喬成為詩人也純屬巧合,如果不是因為下派掛職的特殊情況,他或許不會去學習寫詩,這一年在甘南臨潭持久不衰的工作激情和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再加上他自身所具備的文學功底和比較嫻熟的創作技巧,使得他的詩歌創作漸入佳境。《臨潭的潭》這部詩集只是他在這一階段的總結和展示,相信他日會有更多的佳作奉獻給讀者,他也定會成為一位優秀的詩人。

(原載《南昌晚報》2018年7月29日第3版「享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靖清軒 的精彩文章:

TAG:靖清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