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是情人節而是五一勞動節!古代情人節是哪天你絕對想不到!
儘管有許多如同老葉一般的「小編」,每逢七夕就會告訴大家:七夕不是中國的情節人,可是,把七夕當成情人節來過的風潮,還是一日勝過一日。
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中國古代的有沒有情人節?
說起七夕,確實從古到今——至少是在二十年前,都不是情人節。
有關七夕最早的記載,源自牛郎織女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又源自古人對於星辰的崇拜。
在春秋之前,織女星與牛郎星還只是天上孤孤單單兩顆星,各自默默運行,彼此沒有任何聯繫。到了戰國時期,第一次出現明確史料,將兩位星宿扯在一起。
據秦國留下書簡云: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是在這個特定的日子成婚,就彷彿牽牛星娶了織女星一般,註定沒有結果。不出三年,兩人必定離婚。
也就是說,在戰國時期老百姓還把牛郎織女看成一對冤家,兩人在一起絕對不會幸福。畢竟織女星與牽牛星相隔遙遠,一看就是兩地分居的樣子。
在漢魏晉時期,牛郎織女的故事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古詩十九首》中,有名句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在中國,神話一直都是現實的折射。戰國時代雖然七雄爭霸,但百姓生活還算安定,人口不減反增。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是中國的大衰之世。漢末人口有兩千多萬,到西晉一統時,十不存一。
因為戰亂,社會各階層都大量出現了夫妻分離,無法團聚的現象,加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風氣,自然而然,便孕育出「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柔情與哀怨。
不過,即便在那時,史料中的牛郎與織女,與後來的民間形象也大不相同。
今天有關牛郎織女故事流傳最廣的記載,源自南朝《殷芸小說》,云: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據說,織女乃是天帝之女,每天辛勤工作,連梳妝打扮的時間都沒有。天帝憐憫小女兒太孤單,於是將她嫁給天河西面的牽牛郎——注意了,這裡的牽牛郎可不是後來凡間的牛郎,而是天上的牽牛星。
沒想到織女成婚之後,竟然就自顧小家,把紡織的本職工作給耽誤了。沒有了美麗的朝霞與晚霞,天空景色大打折扣。天帝勃然大怒,便下令織女回河東,每年只有一天能夠回家與丈夫相會。
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古代,七夕牛郎織女相會之日,並不是夫妻團聚,共訴情話的日子,更不是與小三勾搭的日子。
漢代史料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因為織女乃是紡織女神,古代女子又以紡織、女紅為業,於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許多女子都會聚集在一起,大家比賽穿針、縫紉,看看誰的手工好。
唐代史料記載:
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唐代氣息之日,皇宮之中都會祭祀牛郎織女雙星,人家可不是祈禱愛情,而是都拿著九孔針,五色線,在月光之下比賽穿針,誰能成功,誰就有賞。
這種風氣後來傳遍天下,老百姓都在七夕之日進行穿針比賽。
這種比賽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做「乞巧」,即向織女祈禱,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因此,老葉認為,七夕根本不是什麼情人節,而是三八婦女節,或者說,是三八五一勞動節。
那麼,中國古代有沒有情人節呢?
中國古代,情人這個詞是受到批判的。古代男女之間只有三種關係:一是親人,父女兄妹等等;二是夫妻,女子可以是妻,也可以是妾,甚至可以是丫鬟;三是陌生人。
但凡在法律之外的男女關係,統統都是不正當關係,都受到社會唾棄。
情人這一個詞在古代詩文中也能夠看得到,但都是出現在文人騷客與青樓女子之間。
這個青樓女子可不是賣肉的娼妓哦。古代的青樓名妓都是賣藝不賣身,琴棋歌俱通的大才女。
比如宋朝名妓李師師,明朝的秦淮八艷等等。她們都是大眾情人。
那麼,在古代到底有沒有情人節呢?若放寬要求的話,還真有!
有一種無厘頭的說法,是說今人的情人節與清明節很像,都是花錢,買花,說一堆鬼話。不同的是,一個是說給活人聽,一個是說給死人聽。又有一種說法,一經過清明節,國人的結婚率便會激增。因為回家時,父母打著祖宗的旗號逼婚,大家只能屈從。
事實上,這種無厘頭的說法無巧不巧,道出了真相:
古代許多人真就把清明節當成情人節來過!
中國古代男女之大防源自南宋,盛於明清。在唐宋時期,清明節這一天非常熱鬧,不論有錢的沒錢的,大都會出外踏青。
清明本身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說到了這一日,便有清爽明快之風吹來。
祭祖最初是寒食節的事情。後來寒食節才與清明節併攏。
在清明節這一天,古人不僅會祭祖,還會盪鞦韆,踢蹴鞠,植樹栽柳,放風箏,鬥雞等等。總之,這一天是古人放鬆慶賀的日子。
像唐詩中有一首名詩,《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詩寫得便是在清明節這一天,作者偶遇美女,驚為天人。第二年再去拜訪,則人去樓空,無限失落之景。
王維詩云: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韋莊詩云:滿街楊柳綠煙絲,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洞,女郎撩亂送鞦韆。
在這些詩句之中,清明節哪裡有半點哀傷氣息,全都是寫美女少年四處踏青,觀賞美景,盪鞦韆,踏青,耍得十分開心。
即便是在中國女人最為難熬的明清時期,那些平日深居閨閣,不能外出的女子,唯有在清明前後可以外出踏青,觀賞遊玩。於是,這一天便成了男女相會的大好日子,更成了許多登陸浪子拈花惹草,找尋艷遇的日子。
這與今天的情人節是不是驚人相似?
當然,古人如何過是古人的事情。日子怎麼過,是大家自己的事情。把七夕當成情人節過也無不可。
老葉這裡祝大家七夕快樂,天天開心!
※岳飛為何必須死?
※取經後期,如來佛祖為何都不敢輕視孫悟空?
TAG:葉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