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男女情人節

中國的男女情人節

【七夕特刊】

中國的男女情人節

李時平

這是個很錯亂的題目,而且是一個極不適合年近五旬的灰首翁著筆的話題。倒也沒啥玄乎的,只是想借又一個七夕來臨之際說說中國的情人節,順便表達一下在女權日盛的當下男人的尷尬與酸楚不平之心。所謂情人節,本應該是煙火男女共情樂享的節日,但在當今,情人節的主人總是女性,男性只是奴性的配角,特別是在中國,甚至露骨地將情人節直接別稱為女人節或女兒節,譬如七夕。女人節,雖早就聽聞,但卻不曾特別在意過,近日又驚聞,居然還有個男人節,於是,便欣然寫下了這麼個不著調的題目。

說起中國的情人節,有陰曆七月七的七夕說,有陰曆三月三的上巳說,當然還有隨民國期間留學生舶來的陽曆2月14日這個玫瑰洋節說。

感覺真是很錯亂,就像有首歌唱道"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個更圓,哪個更亮……心中有個戀人,身外有個世界,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應該屬於,屬於哪一個……」

細一思量,也算不得錯亂。豪放者分身有術,一個節可從容分心給不同的人,巧克力香甜,玫瑰花香艷,即便被識破,也不會被無情戳穿,寶馬香車,誰人能拒?婉約者幾個節專屬同一個人,一顆恆久遠,鑽石永流傳;落寞悲傷者還矯情地過著沒有情人的情人節,只聽見悲傷的音樂,把那憂鬱的髮絲輕剪,一個人流連花好月圓,煙火的天空下起了雪……

在當下中國,這三個情人節,都很受寵愛,各安其位,雖有交叉,但不錯位。當然,飽受追捧熱度最高的還是2月14日這個洋節,其次是本土的七夕節,再次才是那個叫上巳節的三月三。

還是大體說說這三個叫情人節的節日吧。

傳說三世紀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此時的古羅馬戰事一直連綿不斷,窮兵黷武的暴君為了保證臣民忠於君權投入戰爭,他下令禁止人們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奔赴戰場。許多年輕人迫於淫威拋妻別愛。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裡面住著一位備受羅馬人崇敬的修士瓦倫丁。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暴虐行徑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裡,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衝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情人節」。

真正了解西方情人節這份歷史厚重,想必會把此日當成感恩節或和平紀念日,將玫瑰花和巧克力獻給大愛父母、月老紅娘或愛好和平的國君統帥,而不是逾矩偷歡炫酷鬥富。

關於中國七夕的起源和傳說實在是太多太多,相對於西方的情人節,七夕節也就此多出了幾許浪漫。中國人的七夕情結是源於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召召牽牛星,晈晈河漢女。相傳,農曆7月7日,是牛郎織女雙星會合之日,此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這個傳說雖在《詩經》中就已肇其始端,但當時並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淮南子》中始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之說,《風俗通》亦記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從東漢的《四民月令》和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來看,七夕作為節日當始於漢代,節俗是向雙星乞求愛情願和穿針巧。故稱七夕節為乞巧節、女兒節。

據說膠東的招遠、萊州、長島等部分地區至今仍然沿襲傳統七夕節俗。荷澤單縣的七夕乞巧活動十分熱鬧,穿著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擺上香案,陳列各種瓜果和化妝品,一起祭拜七姐姐,邊拜邊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曲阜的孔府,則把巧果和巧燈作為節日禮品送給各府本家和親友。七夕入夜,府中人聚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織女會面。膠東七夕,姑娘們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頭,不說話,回家後扎一佛龕,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內供織女圖。入夜後,姑娘們再手持秫秸圍井台轉一圈,請七姐姐位歸佛龕,然後坐在織女像前,對拍巴掌向織女乞巧。邊拍邊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納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繡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諸城、滕州、鄒城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認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動情所致。

七夕,本是女子為了獲得心儀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而乞求智巧的日子。此日雖攸關於情,但只是女兒對心中白馬王子示巧的單相思,是婦女向夫家示巧的炫技場,還不能算是完整意義的男女共情的節日,叫女兒節,女人節是再巧再合適不過了。至此算是明白了,中國人自古就錯愛了這個節日,不過,古人只是賦愛情象徵於此日,不失乞巧主旨,而今人卻捨本逐末,徹底地隱了巧顯了情,乾脆喚作中國情人節。

真正的中國情人節,應該是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據《詩經》記載,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

《詩經·鄭風·溱洧》描寫春秋時期鄭國的祓禊活動最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這天,鄭國男女傾城而出,來到溱水、洧水之濱,手執蘭草洗濯身體,祓除不祥。同一時期,其他區也有河濱祓禊的風俗。後又逐漸演變成青年男女賞花踏青探幽尋情的天然大Party。

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杜甫那「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更將其搖曳綺麗的風情烘至高處。

自宋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蕩然無存。倒是少受"存天理,滅人慾"理學浸染教化的少數民族,如傣族,至今尚存些許上巳節禮與遺風,如歡快的潑水節。

在西方情人節的衝擊下,我們丟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迷失了中國情人節的"童年"——上巳節,又在無知的文化自信思維指導下,盲從拾回一個本不是情人節的中國情人節的"中年」——七夕節。我們似乎永遠回不到童年的純真,也似乎永遠走不出中年的迷茫。皆因"利」害。

如此繁複,很是擔心讀者說我在掉書袋子。其實我乃淺薄之人,肚子里根本沒有幾兩油,甚至膚淺到認為錢鍾書"管錐」究學的方式已經過時,如今只須會得網遊,便能道說一二。說來讓你笑話,我實在太孤陋寡聞了,只近日才聽說,陽曆8月3日,是男人節,對應於陽曆3月8日的女人節。感動之餘,怎麼又像是有些被愚弄的酸楚和挫敗感,跟過愚人節似的。

以前是知道3月8日婦女節的,後來被改良成女人節。一字之差,卻多了些矯情。然後又衍生出3月7日的女生節。接續的兩個節好像告訴人們,從女生到女人,只此一日之隔;從女生到女人,一日之間,永不可逆。不知是女生的成長綻放和芬芳榮光,還是女人的成熟定格與盛衰輪轉。不論如何,女生的榮光需要男生的烘托,女人的哀傷需要男人的撫慰。所謂烘托與撫慰,在物質年代,最好的方式就是燒錢燃情。

再後來,猴精的馬雲不僅雞賊地偷換概念,把悲催傷情的陽曆11月11日光棍節鼓搗成熱鬧燒錢的"雙11買買節」,還"撞衫"褻瀆了神聖的空軍建軍節。從此,多少男生罹患雙11恐懼症,不再是以往的激進上步,怕單著成為爹媽著急親戚逼催的單身狗,而是萎縮卻步,不想由男生變男人。

更不可思議的是七夕節。儘管七夕早在漢代就被賦予了牛郎織女鵲橋渡河傳說並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但七夕節發端與本心就是女人借牛郎織女二位天神的洪荒之力向郎君和夫家討好,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即便當代人申遺,也以乞巧為弘旨,無關情人節的描述。不成想,男權顏面僅存的七夕節又被富有商業創新精神的現代人徹頭徹尾地篡改扭曲為浪漫而又病態的情人節,需要男人奴隸般顛倒過來燒錢討好女人,已與女人乞巧示好男人毫不相關,不知是女人逆襲還是男人逆天。

這還不夠,竟還引來了2月14日這個花錢敗家亂性的洋節。一枝藍色妖姬動輒價值成千上萬,此日一花難求,盛景空前。

對男人來說,這一連串的喪男權辱氣節的女權節日,丟了文化傳統,辱了歷史斯文,空了男人錢包,都成了男人的裉節。

既然有了男人的專屬節日,適逢這幾日與成了年的娃獨處,8月3日晚上一下班回家,我便向兒子提議:

今晚不做飯,鬧市吃大餐。

灌一紮冰啤,擼一把串串。

充回大頭蒜,排檔耍大款。

節日多壯志,雄起長個臉。

今晚,熱鬧註定只屬於俺們,她們斷不會來湊這份熱鬧,大多佯裝不知,能在微信里空豎個大拇指已是難得的紅顏知己了。但爺們還要清醒低調地捂住錢包,馬上就要被"乞巧",不說大氣大方送包包,起碼要小恩小惠發紅包吧。

男人啊,哪有什麼純爺們,難人罷了!

作者簡介:李時平,安徽省舒城縣人,研究生學歷,研高職稱,中共黨員,軍工央企高管。文學愛好者,公開發表詩詞散文百餘篇。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賞金半數是作者稿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海無言 的精彩文章:

槐樹,你在為誰哭泣?

TAG:滄海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