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亟待保護傳承

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亟待保護傳承

大運河沿線四省二市歷史文化資源厚重,當前,這些省市均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注重其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的工作原則,致力於對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挖掘、傳承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但仍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

項目傳承發展存在瓶頸制約。長期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年齡普遍偏大,傳承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處在口傳心授、隨機隨意的狀態,加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工藝工序複雜、學成周期較長,且大多數項目遠未產業化,不能帶來穩定可靠的經濟收益,因此,年輕一代不願入行,老藝人子女也不願繼承祖業。

現代生活發展催生全新需求。作為歷史烙印很深的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往往較為困難,難以滿足人們當下的需求。就理論研究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失衡現象嚴重,以口頭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為例,大多過於注重文本研究,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特性、規律的探索和研究。這一現象在整個非遺研究領域普遍存在。

開發利用意識不強力度不夠。目前,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產業化開發利用上明顯滯後;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開發利用意識不強,理念相對保守,也嚴重影響了非遺財富的開發力度和挖掘深度。如楊柳青年畫、蘇州刺繡等,均面臨這一困境。

保護傳承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對策建議

提高站位,加強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列入當地公共財政投入預算,對適合開發利用的非遺項目,政府可以配套文化產業引導基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