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對感官的刺激
上個周末,我和一個姑娘一起去了上海,去看一個叫做「虛·構」的展子。
「虛·構」的設計師萊安德羅·埃利希原本是一位建築師,以其天馬行空的想像,擅長使用鏡面、投影、建築結構來「虛構重現」出現實的「表象」,從而帶領觀眾身臨其境,思考身體與空間的關係,個人與社會空間的關係。
他總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將作品與展覽當時當地的建築物、生活空間發生關係,例如使用住宅樓中的電梯或者樓梯、房門的貓眼、商店的試衣間、露天的水池來呈現作品。
之前在社交網站上早已看過其他人拍的照片,這勾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所以午飯後,我倆買票進入了館內。
整個展廳的布置偏暗,主要是為了配合特定的作品對燈光的不同需求。一進入展廳,第一個作品便是經典的旋轉樓梯。
利用人眼的錯覺,使得本應在豎直方向的層層樓梯,也能在水平建造後仍然保留原來的感覺。
一樓的展示中,令我印象很是深刻的有兩個作品。第一個名為「監視」,作品本身很簡單,由二十五個平面顯示器組成,每個上面都是一樣的黑白室內監視器的角度的畫面。
自從監視器問世發展以後,這種直接的圖像顯示器免除了人們到實地觀察的麻煩,甚至可以在一處屋子裡就掌握周邊各處動態。從實地肉眼觀察到隔空圖像觀察,這是屬於人類的視覺感官的拓展。
另一個作品則是「鄰居」,依舊是很簡單、日常的構造。
在現代鄰里交往甚少的情況下,我們對鄰居的印象很有可能只是樓道里的匆匆一瞥,或是貓眼裡不為人知的偷窺。
無論是監視器的畫面,還是貓眼裡的圖像,都是現實世界以他的方式對我們的視覺感官的刺激。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由持續不斷的感知而來,這是現實的最強烈的一面。
所以,儘管雷安用的不過是鏡子、窗戶這樣日常可見的材料,卻構建了一個打破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世界,給了人們層層疊疊的虛幻的錯覺。
可能是由於我們對確定性的渴求,讓這種日常空間變得穩固牢靠,讓我們一直堅信「眼見為實」,可是,當空間被重新構造後,眼見依舊為實嗎?
那麼,我們眼裡的現實,會不會只是宇宙里的幻象呢······
TAG:堯家小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