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佛必須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

學佛必須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

出家學佛修道確實要看命。你有出家的命,出家就會覺得很輕鬆,不會覺得是受苦;你沒有出家的命,甚至沒有學佛的命,學了佛,出了家,就會覺得是一種痛苦。譬如從命理上講,命里佔了辰、戌、丑、未這四個時辰,出家是最好的。因為這四個時辰出生的人,在他的本性里不會感到孤獨寂寞。相反,他覺得孤獨寂寞是一種享受。而人多、熱鬧、事情多,他覺得是一種痛苦。

就拿我個人來說,我是辰時出生的,這個時辰出生的人命里孤獨。如果我是個俗家人,命里就會犯孤;如果我出了家,就不會感到出家生活很孤獨,反而會覺得是一種享受,一種清福。如果不是這個時辰出生的人,譬如是子、午、卯、酉,或者寅、申、巳、亥這八個時辰出生的人,你讓他一個人關起門來待在屋子裡,他會覺得很痛苦。而辰、戌、丑、未這四個時

辰出生的人,真正覺得自由自在時,恰恰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如果你們懂得這套學問,再去了解一下學佛的人,就會發現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這四個時辰出生的。並非不是這四個時辰出生的人就不能出家,寺院里也有許多出家人喜歡熱鬧,喜歡串寮。但不是這四個時辰出生的人,耐不了孤獨寂寞,一個人學佛修道會難以堅持,需要找個同伴。若是有幾個人在一起,他就不會覺得孤獨。更多的出家人是不喜歡串寮,不喜歡與周圍的人接觸,甚至兩個人都嫌多,就喜歡一個人獨處。

學佛,一是要耐得了孤獨寂寞,二是要有毅力,不怕麻煩。可是學佛的人都怕麻煩。我說過,怕麻煩最好不要學佛。

如果你不學佛,自己怎麼想,就隨自己怎麼想,自己怎麼做,就任自己怎麼做。但是學了佛,你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想、所做的,內心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要覺察到。甚至有些事情,想,不能讓自己想;做,更不能讓自己做!這是多麼微細的工作,大家都願意做。而世間上的事比學佛簡單多了,大家反而不願意做。簡單、粗糙的事都不會做,會做複雜、精細的事嗎?

你們穿著僧裝,是否感覺到走在大街上,大家都在看著你?如果你不是穿僧裝,誰會注意你?穿著這身僧裝,走到哪裡,大家都把你當師父來恭敬,當活佛一樣捧起來,真話聽不到,真事見不到。我們出家人常說「恭敬僧寶」,作為「僧寶」,我們做得到位嗎?根本不到位!

每一種選擇都需要膽識和勇氣。就拿小官來說,你現在不穿出家衣服,誰會把你當師父看?誰會向你鞠躬、頂禮?大家根本不會把你當回事!但是,如果你把僧裝一穿,馬上就成「師父」了,大家見了你都會合掌、鞠躬。你前後真的變了一個人嗎?不是,只不過外表有所不同而已。

出家人要看好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要有出離心,而不僅僅是身體出家。在座的出家人是否問過自己:如果我把出家衣服脫掉,到社會上去做事,和我現在穿著這身衣服到社會上去做事,會有什麼不同?我想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只有那時候你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看清社會。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釋迦牟尼佛讓他的弟子穿「糞掃衣」,出去托缽的原因。

佛當初讓信眾恭敬他身邊的「僧寶」,因為那些僧寶已經是賢聖僧了!而我們現在既非「賢」,也非「聖」,與凡夫根本沒有兩樣。如果拿戒律來檢測,我們哪一條也沒有守好!但是造化在造人的時候就是這麼怪,眼睛長在自己臉上,偏偏看不見自己,卻能看見他人。除非內在那隻無形的眼睛打開了,才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看清自己的模樣。什麼時候大家修到能看見自己了,這時候你不是個聖人,也是個賢人了。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男女老居士省吃簡用,買了好多好吃的東西到寺廟裡供養三寶。實際上我們和他們有什麼區別呢?不就是因為我們穿了這身衣服,否則他們會這樣對待我們嗎?如果我們真的能嚴持佛戒,受用他們的東西也就問心無愧了。問題是我們現在都做不到。對於恭敬、供養我們的人來說,他們都能得到福報,都能受用。但對我們來說,就把自己無始以來修得的福報受用光了!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修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東華禪寺萬行大和尚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華禪寺 的精彩文章:

學佛必須要吃素,不能結婚?原來是這樣的……

TAG:東華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