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未來科學教育,科學精神不能缺位

未來科學教育,科學精神不能缺位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王珂

未來已來,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應該是怎樣?8月16日,2018科學教育國際論壇在重慶舉行,來自國內外的4名專家圍繞主題暢談科學教育。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教授表示,在未來科學教育中需特別重視科學精神。

龔克教授做了題為《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育》的演講,他認為,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是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育,而未來科學應是生態文明下的科學、是負責任的科學、是交叉發展的科學、是密集創新的科學。在這四點中,他特彆強調了「負責任」。

「負責任地開展科研、堅持求真的科學精神、不容任何虛假。」龔克語重心長地說,沒有科研誠信就不是科學。在此,他還引用了達爾文的話——「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

他說,近幾十年來,在科學界出現了一些醜聞,就是因為不講科學精神。龔克給在場的聽眾舉例被評為韓國「第一科學家」的黃禹錫事件。

黃禹錫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先後宣布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類胚胎幹細胞,和攻克了利用患者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的科學難題,成果轟動一時,但隨後《科學》雜誌宣布其論文造假,首爾大學宣布其實驗數據為偽造的。大學將其解聘、政府撤銷其榮譽、法院判處其兩年徒刑。「他的悲劇不在於知識缺乏、能力不足,而在於其背離了科學精神。」龔克說。

「科學精神還要在求真基礎上求善,把人文關懷融入科學。」龔克舉例,瘦肉精事件就是沒有科學精神的教訓。上世紀80年代,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瘦肉的需要,瘦肉精的研究成為了重點課題之一,當時國內某校許教授的研究組發現了瘦肉精的毒副作用,但發表論文時並未提及。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瘦肉精中毒事件多次發生,各國都明令禁用瘦肉精。如果當年許教授課題組能夠真實和負責任地揭示其毒副作用,完全可能為人類作出比「瘦肉精」大得多的貢獻。

「在過去,科學家被允許將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專業上;但現在不同,他必須仔細檢查他的研究成果是有利還是有害的。他必須承擔責任的原因是因為他比任何一般的人都事先更深入地知道他的發現可能帶來的後果」。龔克引用了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的一句話來說明責任的重要。

在談到我國的科學教育時,龔克表示,以前我國教育有很強的指令性,一是比較重於科學的知識方面,而輕於它的精神方面。教育方法上灌輸多,主動吸納少。

如何克服這樣的不足,他建議未來科學教育,在傳播生態文明理論知識方法的同時,還應該特別重視強化社會責任、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主動性,以啟發互動取代灌輸管束模式;拓寬數理基礎,支持跨專業學科學習。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教育者起決定作用。

專家點評

學校科學教育的水平,取決於學校的做法,也決定了下一代在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科學能力方面的水平。科學教育必須面向所有學生。

現在有一種不太好的趨向,誰在科學教育中趕時髦,誰的科學教育就做得好。很多學校和老師在教育培養學生時,一味強調發揚特長,以獲獎為目標,而忽略基礎課程的培養。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未來的科學家,而不是今天的獲獎者。

短期的功利主義,並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科技教育要建立全過程的培養機制,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為了個性發展而犧牲全面發展。

(點評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王殿軍教授)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兩彈一星」:自主創新的精神原點
施一公:別用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標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