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未來互聯網》:我們必須在過度樂觀的當下率先思考未來

《未來互聯網》:我們必須在過度樂觀的當下率先思考未來

作者:珍妮弗·溫特(Jenifer Winter),馬諾阿夏威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awai"i)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夏威夷未來研究中心成員;良太小野(Ryota Ono,日本愛知大學(Aichi University)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電信政策與規劃、信息與通信的融合、未來規劃以及未來的映像。

出版機構: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讀完珍妮弗·溫特與良太小野合著的《未來互聯網》,心頭清晰而篤定地冒出一句話:未來互聯網的「今天」已經不存在了,我們都在「昨天」過完了「明天」。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讓一切都在被數字化透支與超前消費以及供給,我們馬不停蹄的接收和輸出數據,機器馬不停蹄地自我學習與反饋,一切都在一個被精密計算而頗具預言氣質的空間里各取所需。

《未來互聯網》印證和打破了我們對互聯網的諸多幻想或者嚮往。

互聯網告別了線性革命的邏輯,走向塊莖革命,爆髮式、無秩序、無邏輯可循的創新與發展,被嫁接、被植入、被裂變的新物種將層出不窮。

曾經我們寄希望於互聯網是一個數字烏托邦,並狂妄而自信地希望建立以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為精神依歸的屬於自己的「網路共和國」,而當網路謠言、恐怖主義、「轉換性障礙」蔓延於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網路遊戲等平台,曾經的烏托邦信徒並未向互聯網本身需求解決方案,而現實情況也不能指望互聯網巨頭以及數字利益集團的道德自省。

大家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政府監管,是的,曾經希望「劃網而治」的互聯網原教旨主義者在尋求來自於政府立法與權力的保護。

馬雲在2017年提出阿里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facebook與劍橋分析事件告訴我們,超級互聯網平台是可以干擾政治選舉的。

那未來互聯網會不會誕生原生的「政治體」?一個超越國別政治利益的憲法體系,一個從地緣政治進化到「網緣政治」的外交格局,一個超越國家實體去治理數據交易和流通的「DWTO」?這一切是可能的么?

在互聯網營銷領域有個術語叫「病毒式傳播」,意思是利用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在互聯網上像病毒一樣擴散,以達到短時間佔據人們心智的目的。

而社交媒體的發展讓用戶對在線內容的模仿與學習正在變得普遍,從流行詞變成口頭禪,到火爆視頻被線下模仿,再到蠱惑性、沉浸式遊戲讓用戶不自覺地進行學習與實踐,比如一款以青少年玩家為主的「藍鯨」自殺遊戲,已經風靡俄羅斯等數十個國家。

病毒傳播是一種生理性病毒感染,而網路感染性鏈接正在通過社交媒體稱為一種流行病,躍出屏幕稱為一種影響用戶生理反應的「轉換性障礙」,這種未來互聯網的疫情還不能被醫學完全解釋,還需要法律、心理學的介入。

曾經我們一度認為「數字紅利」的獲取與受教育程度無關,相比琴棋書畫,認為一個兒童與一個博士的數字化設備使用習慣和能力是趨於一致的,所以數字化對於他們而言的積極價值是平等而穩定的。

而《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在一個叫OLPC(「孩子人手一台筆記本」)的實驗性項目中打破了我的這種「偏見」,他的團隊在衣索比亞的兩個偏遠村莊投放了一批預裝安卓系統應用軟體的筆記本電腦,並跟蹤觀測學生的使用,大家在接受和使用上都很熟練,剛開始確實對教育水平提升有一定作用,但隨後發生了急劇下降。因此他不得不中斷了該項目。

人與機器的關係,人進入互聯網的方式,人進入互聯網之後在N個十字路口與誘惑之間的選擇,都存在諸多的差異與不確定,機器與人是相互塑造的。

作者表示,「機器生成見解」,而人在未來只負責給互聯網和機器提供信息。這與當下的主流意識都是截然相反的。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意識主導下,大家普遍認為:只有人才有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機器永遠只是人的附庸。

而在人工智慧時代,人或許只是一台機器的數據飼養員而已,機器生成見解,機器為人類決策,都將司空見慣,看看現在吧,高德地圖就在為每一個路盲的司機做決策,未來只會更甚。

那麼,機器是否會創造一種獨立的文明?當人機共同進化協作,當機器成為一種「社會成員」,機器會有屬於自己的文明么?這種文明是機器自動生成?還是依靠人類進行定義?

瑪麗·米克爾的《2018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用戶更願意用隱私交換利益。

「匿名用戶」正在成為互聯網的不受歡迎者,互聯網歡迎的是把指紋、人臉甚至性愛體位偏好等隱私都交換出來的用戶,比如「I Just Made Love」就是為全世界用戶提供了性愛場所與體位的分享平台。此外,免費的有價值服務最終將成為歷史,互聯網在政治意義上變得巴爾幹化,而在線社群的原子化將互聯網的連接價值進一步削弱,比如「知識星球」的N個付費用戶群就是代表。

當所有的人與設備都在線,連接成為一種生存意義本身,當物聯網的無孔不入,讓你在實施違法犯罪之前就可以將你進行了審判,當你的大腦被植入晶元,人的精神世界和意識都可以被任意讀取和馴化,那麼,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未來互聯網》一書並非一部悲觀主義著作,但我們不得不在眼花繚亂過度樂觀的當下率先反思互聯網的發展,當每個兒童一出生就像接種疫苗一樣被植入晶元,人成為一種網路節點的數字原生代,人的價值與意義會是什麼?我們健康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就是為了軟體和晶元的正常運行么?我們的存在價值是為了讓機器按照演算法正常運轉么?

如果在線就是一種自由,一種參與未來互聯網世界數字化分工的前提,那麼離線和斷網算不算一種刑罰或「數字監禁」?曾經寄予厚望的數字烏托邦會不會成為一種數字奴隸制?

彭博商業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指出,當未來的機器替代人類勞動,下崗失業成為常態,作者建議成立一個財富基金,對機器勞動的剩餘價值作為社會福利進行全社會分享。好吧,那歡迎進入以機器人作為勞動力的數字奴隸社會。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唐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回顧特斯拉成長史,他的中國造車信徒並不能承受這樣的輪盤賭
銀隆IPO終止:一個非典型車企的擴張及失敗之路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