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古國——寒國,寒浞的誕生地,「寒浞代夏」的根據地
說到寒國,我們馬上會想到夏朝的一個大反派——寒浞(zhuó)。對於其人其事許多古籍中均有記載,他與夏朝最重要的兩段歷史密切相關:寒浞代夏、少康復國。寒浞的先祖是寒哀,是東夷寒氏的始祖。《呂氏春秋》記載:「寒哀作御。」據說寒哀是發明馭馬術第一人,曾為黃帝馭馬(司機),因有功於社稷而被冊封為諸侯,建立寒國。《後漢書·郡國志》記載:「寒亭,古寒國,浞封於此。」古寒亭在今山東濰坊市寒亭區,寒亭一詞是西漢末年改稱,此後一直延用至今。
「寒」的甲骨文形像分為里外兩部分,外面是一座緊密結實的「房舍」,裡面一層篷松的「草褥」,草褥上「躺著一個人」,可以試想,遠古時候缺衣少食的族人們為什麼要睡在草褥上,當然是為了「禦寒」,這便是「寒」字的造字本義。後來的金文字形將它複雜化,但字義顯得更為清楚。用「宀」來代替「卧室」,用「茻」(mǎng)來表示「草褥」,「草褥」中間再細分為三部分,最上面是「人」,即睡眠者;中間為「夕」,表示晚上;下面為「二」,代指「厚厚的冰層」,造字本義為「冰天凍地的夜晚,人們裹著厚實的草褥過冬」。在缺衣少食的遠古時代,如何過冬是一件困擾族人們的頭等大事,估計古寒地是最早掌握禦寒技術的一個部落,他們發明了榻,榻上鋪滿軟草,即成為避寒的「溫床」。
寒國到了夏朝太康時期,寒浞出世,據《左傳.襄公四年》記載:「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意思是寒浞少年時不務正業,欺壓鄉鄰,屢教不改,遭伯明後寒(寒國屬伯明氏,後寒即寒國國君)逐之。寒浞離開寒國後,投靠了當時正取代夏朝的后羿,並成了后羿的親信,任他為相。不料寒浞隨著權勢的不斷壯大,開始培植親信,最後趁后羿不備取而代之。
要說「寒浞代夏」,不得不說它的原版「后羿代夏」。夏朝初期,啟的兒子姒太康即位後,不理朝政,貪圖享樂,肆意奴役,剝削民眾,不顧百姓死活,導致國家內部矛盾重重,民怨鼎沸。這時,后羿趁機取巧,討好於民,受到了貧苦百姓的擁戴。經過幾年的醞釀,后羿見時機成熟,趁太康出獵之際,發動兵變,奪取政權,廢太康,改立其弟仲康,從此,帝王成了臣子的傀儡。等到太康仲康死後,后羿便將擁有繼承權的仲康之子相遷往斟鄩(為夏都之一,地望尚待考證),乾脆「代夏自立」。但是后羿的新政權也沒能堅持到最後,王位坐得久了,便開始荒淫嬌奢起來,結果重蹈了太康失國的覆轍,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后羿被其最為信任的寒浞殺死,連同江山美人取而代之。屈原《天問》記載:「浞娶純狐,眩妻爰謀。」意思是寒浞私通后羿的一個叫純狐的美妾,兩人裡面外合一起將后羿謀殺。
寒浞代夏後,自知帝位來得不正,為了防止其它勢力的倒戈,重蹈后羿覆轍,開始發展其母國寒國的勢力,建立強大的軍政基地,並利用寒國的軍事基礎發動了一系列的清剿戰爭。據《左傳.襄公四年》記載:「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鄩氏。」意思是寒浞派兒子寒澆率師剿滅了斟灌氏和斟尋氏兩個夏朝勢力最強的同姓宗族。據《左傳·哀公元年》的陳述,寒澆在奉命攻打斟鄩城時,殺後相(夏朝傀儡),此時後相的遺孀已身懷六甲,從地道中逃出,逃到自己的母國有仍國(見任國篇),產下一子,這個漏網之魚就是大名鼎鼎的少康,為二十年後「少康復國」埋下了伏筆。
關於寒國最後的滅亡,古籍中不見記載,但古籍中有記載少康復國時滅亡了寒浞的兩個兒子寒澆和寒豷(yì)的封國——即寒澆的過國和寒豷的戈國。作為兄弟之國的寒國不可能倖存,估計也是「少康復國」時期所滅。寒國亡國後,國人南遷,據說現在姑蘇的寒山跟寒國後人活動有關。
文/堰風
※英國國菜誕生地——上帝之郡
※甘肅省第二大城市,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
TAG: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