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決教育不均衡的核心在哪裡?規模化的教學體驗

解決教育不均衡的核心在哪裡?規模化的教學體驗

學生在函數中做錯了一道題,系統會自動記錄其學習狀態,如果在這個地方經常卡殼,則會生成一個專屬的學習包。

本文共計2321字,閱讀時間4分鐘。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記者 / 張皓月

編輯 / 蘇琦

2010年,洋蔥數學還未成立,彼時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楊臨風和朱若辰等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學子們發起了「陽光書屋」的鄉村教育信息化公益項目,走進中國甘肅、湖南等地農村,以捐贈定製化平板電腦的方式進行支教。

這期間,他深刻意識到,在貧窮的地方,提供高科技的硬體和來來去去的支教老師都不能解決最核心的問題。

中國教育不平衡最核心的問題,不是題庫不完善,不是知識性內容單一,而是教育體驗不夠好。而「好老師」的稀缺資源很難大規模培養,能否藉助技術力量為這些孩子提供好的學習體驗,成了楊臨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洋蔥數學要做的正是這麼一件事,與市場上普遍的題庫、一對一、小班模式網校不同,它摒棄了老師輔導的模式,專註於標準化的產品,想利用標準化的互動式課程,將好的教育體驗普及到全國。

在支教中發現

教育不平衡的核心在於體驗感

「教育領域缺的不是海量的題庫,不是單一的任何一種知識性的內容,最缺的其實是好的教育體驗。」楊臨風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

在哈佛畢業的前兩年,楊臨風曾經跑到中國農村去支教。這時候他就意識到一個問題:普通的白領、大學生在農村支教最多兩年,但是他們走了之後呢?而且中國之大,即便是把好老師全都放到農村去,也依然不夠用。如何普世化地提供優質教育體驗,成了解決目前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核心。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好老師是什麼樣的?不管他教哪一節課,哪怕是最枯燥的數學課,學生聽課的過程都會變得有趣。而一旦老師對知識的理解和傳授有偏差,光靠海量做題是無法彌補的。

為此,在大批在線教育公司都在做一對一、一對多等直接銜接師生的模式時,楊臨風的團隊則在分析,所謂的好老師做對了什麼,以及如何通過人機交互的模式複製他們提供的教學體驗。

楊臨風

要將傳統師生之間的溝通學習過程,直接在手機和平板上完成,這需要一個顛覆性的數字原生設計。2013年底,楊臨風成立洋蔥數學,開始著手設計整個流程。

最初選擇數學這個賽道,是因為這是整個初中課程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大量的抽象思考。洋蔥數學想試驗,自己的這套模式是否對最抽象的學科也仍然行之有效,同時,這種模式一旦成熟,也可以規模複製到其他理科學科。

一個章節準備8周

提供標準化的人機交互學習體驗

打開洋蔥數學App,點擊學生版,就能看到按年級、教材版本劃分的每章節的學習內容,從概念課的視頻到解題課的講解,中間再穿插著題目,隨時檢驗學習效果。每個學習環節10分鐘到15分鐘左右。

「很多人認為洋蔥數學是一家內容公司,其實並不是這樣。」楊臨風介紹,平均每一章節的教學視頻從準備到上線,一共需要八周時間。

這些視頻內容必須深度講解知識點,同時在源頭激發學生興趣,所以在課程設計環節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比如不同學生在學完課程之後,會有不同的練習題目,再根據每一題的反饋及時給出下一題,整個過程都要遵循練習的方法和手段。

學完了基礎課,還要設計目標、激勵體系和社群學習的氛圍,增加學生的完成意願,建構整個學習場景。此外,不同的學習周期也要分開設計,「周中周末的學習時間不同,學期初和學期末的學習計劃不同,假期與學期的需求也不一樣,這些複雜的場景需求必須用一個產品來滿足。」

同時,為了進一步觀察產品能否滿足學生及時學習需求,能否引導其日常學習,團隊做了大量的學生行為分析。

「比如在函數中做錯了一道題,系統會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在這個地方經常卡殼,則會生成一個專屬的學習包。」楊臨風介紹,從學到練到學是個完整的交互閉環,由數據挖掘決定,比如卡在一個地方,是給解析、提示還是建議休息,都由數據決定,而練的環節則更多用到了AI演算法。

軟體產品、大數據、課程教研、題目設計,動畫設計,都是需要跨界分工完成的。「如果用一句話說清,其實洋蔥數學是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人機交互的在線學習體驗,提供一整套課程。」楊臨風說。

拿下全國5.7萬所學校

未來進一步拓展C端市場

洋蔥數學目前推出了小學、初中、高中數學和初中物理課程,完成 12 個版本初中數學教材的產品標準化,小學和高中數學的課程正在完善之中。

楊臨風介紹,為了讓產品更好地進入C端市場,最開始選擇進入公立學校,讓裡面的老師利用洋蔥數學輔助教學。為此專門開發了老師版,直接在產品中查看班級學生學習進度,進行班級數據化管理。

最初進入公立學校,也是在檢驗教學產品。只有產品本身能成為老師教學的工具,才意味著這裡面的內容足以替代教學中的環節。

「我們的產品使用初期沒有門檻。」楊臨風介紹,所以很多老師會把洋蔥的課程當作教育素材,幫他解決很多重點概念的講授,他自己則可以做課堂的把控和聯展,進行額外的補充講解和練習,讓講課更輕鬆,還增加了課堂密度。

目前洋蔥數學已經進入了6.3萬所學校,獲取了1600萬以上的學生用戶和42萬以上的教師用戶。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教育,不只是把教學過程搬到線上,而是基於線上重新創建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模式。這個模式是一個可複製可傳遞可標準化,並且邊際成本很低的的模式。」

未來的市場仍在C端。目前洋蔥數學的用戶按照一二三四五線城市甚至農村去劃分,用戶比例與每個地區所佔人口的比例基本相似。而很多在線教育產品,比如VIPKID等用戶基數和體量已經很大的公司,核心用戶仍然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則是因為產品本身的使用門檻和規模化邊際成本很高。

當前,洋蔥數學的超過1500節課程中的二分之一仍然免費,其中金牌提分輔導課程按 3 個月(198 元)、6 個月(298 元)、12 個月(488元)等不同時間跨度向用戶收取費用,在付費時間內,可以解鎖學習平台上所有的課程。

今年2月底,洋蔥數學宣布完成C輪1.2億元融資,此輪融資由騰訊公司與君聯資本領投。未來,洋蔥數學將由數學產品拓展到數理化全科,並拓展學段,將產品從初中延展到小學及高中,還將利用積累的數據進行人工智慧自適應學習功能的升級。

尋找中國創客小程序上線啦!

輕戳

,輕鬆讀懂創投圈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