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七夕還當情人節過嗎?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到了,農曆七月初七是古代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現在提到七夕,人們就會想到天上銀河、鵲橋會、互訴衷腸等,但實際上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啊!就像讀書人拜文曲星或孔子、木匠拜魯班、練武之人拜關羽一樣,七夕節是女子祈求心靈手巧的節日。
在晉代前,七夕是「女子祈福節日。」這一天,姑娘們穿針鬥巧,拜織女、吃巧果,逛街,跟男人沒有半點關係,頂多在旁邊湊個熱鬧。未婚姑娘乞求有一雙巧手織作,已婚女子乞求得子,有孩子的婦女希望子女聰明健康。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古代文獻中有關最早七夕乞巧的記載。
據唐代《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宮游宴,七月七日晚上宮女們把瓜果、鮮花、美酒、美食放在外面向牽牛、織女星祈禱,還抓來蜘蛛放在小盒裡封好,第二天看蛛網稀密,密預示「巧」多,稀則「巧」少。於是民間也紛紛效仿。唐朝詩人崔顥《七夕》詩曰:長安城中月入練,家家比夜持針線。
到了宋代七夕又增加了許多風俗和活動,比如,在瓷器內用水浸綠豆、小麥,生芽數寸,以紅藍彩樓束之,謂之「種生」。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元代《析津志》記載:「宮廷宰輔之士庶之家咸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邀女流作巧節會,稱曰:七夕女孩兒節。」
明代七夕女子乞巧時間由夜間變為午間,將裝滿水的碗放在正午的陽光下,再將繡花針放在碗里浮起來,如果針在水中影子如花似雲,則「乞得巧」;如果影子粗笨似槌,則「乞得拙」。
清代《清嘉錄》記載:七夕蘇州婦女采鳳仙花搗染指甲,紅如琥珀可愛,謂之紅指甲,令目不昏。也就是說江南女子有了染指甲的習俗。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七夕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得以保護。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依舊存在著七夕節,但人家沒有當情人節過。比如,韓國七夕節這天,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當供品,磕頭祈求讓自己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日本七夕節這天早晨,少男少女在竹子上掛盞燈籠,然後做一艘小船,放上男女人偶,一邊唱送神歌一邊將船放到海里,象徵心愿直達天河。
牛郎織女銀河相隔,七月七日鵲橋相會,他們是一對悲情的眷侶,成為永恆的愛情神話。愛情是美好的,朋友,您還願意把七夕當成悲情節來過嗎?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TAG:老馬評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