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的角度,談一談你所不知道的天珠
古書上記載「吐蕃婦人辮髮,帶瑟瑟珠,雲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馬」 。關於天珠,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和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從科學的角度,談一談你所不知道的天珠。
1951年之前,西藏的考古工作大部分有外國人進行,並且僅限於地面文物的調查。到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老一輩考古學家才對國內發現的飾花珠進行研究。嚴格來說,從1961年拉薩澎波農場穴墓的清理和1977年-1979年昌都卡若遺址的發掘算起,西藏考古在國內僅有五六十年的光景。「天珠」這一名詞的流行是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國外學者、收藏者多稱其中的一種為蝕花的瑪瑙珠。
天珠在國外主要分布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區。中國天珠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區,另外在新疆、四川、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也有,天珠在西藏藥典中被統稱為九眼珠。
早期的蝕花珠在兩河流域、古埃及遺址都有發現。從天珠的物理成份看,材質為瑪瑙,瑪瑙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 7-7.5 度,比重2.65 。有的天珠其材質瑪瑙最硬的可以達9,天珠在國外研究領域裡屬於半寶石。瑪瑙色彩非常豐富,通常有綠、紅、黃、褐色、白色、黑色等。
對於天珠表面的紋路,歷史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說法。能夠肯定的是,天珠表面的紋路是人為繪製上去的。英國考古學家麥凱( ErnestMackey )研究了蝕花珠的製作方法, 1930 年左右他在印度考古時曾經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薩溫城發現當地還有一位老人會製作蝕花珠,他用的材料就是肉紅王髓,用草灰鹼,然後用山柑屬植物的嫩莖搗成漿糊狀,調和。國內很多翻譯材料翻譯成白花菜,其實是帶刺的乾旱地區長的一種植物,因為它的喇莖葉可以提鍊形成非常鑽的物質,然後它跟草灰和鹼水充分混合,混合之後變成一種釉料物質,這種釉料物質可以在打磨過的瑪瑙珠子上進行塗抹紋飾晒乾,稍微用火熏干後埋在木炭餘燼中,用扇子徐煽餘燼以加熱,約五分鐘後取出,待冷卻後用粗布疾擦,即得光亮的蝕花石珠。
從現存的天珠的材質種類看,市面上流通的天珠大致有這樣幾種:
第一種:具有天然眼紋的瑪瑙;
第二種:蝕花的瑪瑙珠;
第三種:海螺化石打磨出來的具有天然的眼紋珠;
第四種:用玻璃材質加工的具有眼紋飾的珠子,
第五種:用自然鐵做的眼紋飾的圖案的天珠,
第六種:棕擱樹化石蝕花具有紋飾的珠子。
在藏區,人們認可的天珠主要是裡面含玉質及瑪瑙成分的有機寶石——飾花瑪瑙珠。其表面的圖騰蘊含不同的含義,代表著人們不同的期望。天珠在西藏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藏密七寶之一,在藏族同胞看來,擁有天珠是身份的象徵,唯有神聖之人才可佩戴,所以一直以來,西藏人視天珠為天神留下的吉祥物,對它的重視如同自己的生命,擁有一顆天珠是很大的福氣和緣分,世世代代都受到藏族同胞虔誠地供養與收藏。
在藏傳佛教密宗舉行火供大法會時,高僧會以不同的目的設置壇城,譬如息災、祈願、開啟益智等。老百姓會請求高僧把自己的天珠放進壇城中,接受高僧的加持。經過火供法會加持的天珠顏色會更加鮮亮,紋路更加清晰。人們相信,有了高僧的加持,這些天珠靈性更強,更能給人帶來健康福祿。
無論是從科學的角度還是藏區人民的信仰來看,天珠都憑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並逐漸成為一種文化。有詩讚曰:雪域天境降天珠,祛瘟避邪護蒼生;尊貴無比自無價,良緣旺財澤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