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學書法的五個階段和審美的五種境界,你在哪個階段?

學書法的五個階段和審美的五種境界,你在哪個階段?

從「起步」開始,第一階段名「急進期。按照正確學習途徑,由臨摹碑貼入手開始,或教師單獨輔導,或參加各種類型的學習班。由於人們普遍具有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又由於初學容易上手,從點畫到字形,常常很快就有了幾分形似,因此,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日不錯影,堅持天天臨習,對自己的進步比較滿意,旁人也常誇獎鼓勵。

無論是寫顏或是寫柳,無論是寫隸或是寫魏,容易初具面目,筆性好的人,還能選一首碑帖上字比較多的詩句,「創作」一幅作品,自我欣賞或讓朋友、同好品評,甚至參加本地的展覽。達到這一水平,對一般人來講,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方法對頭,以一、兩個碑帖為主,堅持臨摹,經過兩年左右的努力,便可解決。

此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見異思遷。因為剛剛進入書法藝術的大門,就好象到了一個從沒有去過的地方,一切都是新鮮的,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又由於原來所見碑帖、法書不多,鑒賞能力自然較差。因此每見一個碑帖,就感到新奇,就想和自己所臨碑帖比較,且常能發現所臨碑帖不具備的「優點」,於是便改車易轍,臨起新帖來。過了十天半月,又見了一個碑帖,還會棄舊圖新。於是乎,朝秦暮楚,蜻蜓點水,到頭來,落得個一無所獲。因此,這一時期,關鍵是選准碑帖就堅定地學下去,千萬不可見異思遷。

02 緩進期

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可基本掌握入手碑帖的特點,即初步達到了「入帖」。但這種收效畢竟是初步的、幼稚的,碑帖中有的字,寫起來還看得過去,碑帖中沒有的字,寫起來就大為作難,常常是離開帖便不知所措。因此,作為「根據地」來說,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付出更艱辛的勞動來鞏固,於是,便自然步入了「緩和期」。

顧名思義,這一階段的進度相對要緩慢些。要熟練掌握前階段所學碑帖的規律,做到帖中沒有的字,也可順手寫來,而且讓行家一看,便能識出宗法何家、源自何帖。為此,單單停留在照本臨帖,顯然是不行的。要注意逐漸打開視野,豐富自己。譬如,對自己所學的碑帖,應該做深一步的研究:它的時代背景和當時的書風,它的師承和淵源等等,如此,從橫的和縱的方面,對所學碑帖作一番了解,找出與其有直接血緣關係的碑帖,作為臨習的輔助,甚至改臨這些碑帖亦無不可。

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對繪畫(特別是中國畫)、音樂、舞蹈等姊妹藝術的興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有時間還應該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我國的古典文學,諸如詩、詞、歌、賦等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我們切不可忽視這些看來與寫字似乎無關的事情,要捨得在這些「字外工夫」上花些氣力,可能會因此而佔去一些練字的時間,但這是值得的,將會在以後漫長的書法道路中,愈來愈體會到它的重要性。

一般學書法的人,經過不懈的努力,都可達到這一水平,此後便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但有少部分人,還未進入穩定期便向下滑了。藝術修養差是重要原因,其中個別人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急於成名。他們的典型表現是自以為寫得不錯,有了一定的基礎,於是便」創「起新來。

什麼是書法藝術特有的本質,什麼是書法藝術的傳統精華,什麼是書法藝術的發展規律,等等,他們一概不管,而一味追求狂怪。更有甚者,個別人利用一些地區一些部門的人缺少書法知識,而以」書法家「自居,任筆為體,嘩眾取寵,實乃俗媚粗野,糟蹋藝術,而且謬種流傳,為害匪淺。

現在隨著書法事業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欣賞水平和鑒別能力在不斷提高,因此,走這條路的人在逐漸減少,他們的市場也愈來愈小,最終必然被淘汰。

03 穩定期

穩定期在漫長的學書道路中,是非常關鍵的時刻,發展下去,大部分人將要不可避免地進入僵化階段,不管是自覺或是不自覺。從事任何事業,想要取得一定成就,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書法尤其如此。

有人把它比作跳高,一般高度,運動員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而且進度比較快,常常是五公分、十公分的向上升,但是到了一米七、八以上,就很難了,每提高一公分,常常需要付出數倍於前的代價,如果方法不當或者稍微懈怠,還有下降的可能。

書法進入穩定期前後就是這樣,由於繼續提高的難度加大,不少人便望而生畏,滿足於已有的水平,不願再作艱苦的長途跋涉,這是進入僵化期的最主要原因。還有些人,所見不多,又少理論作指導,於是徘徊起來,不知下步邁向何處,時間長了,心手自然僵化。

因此,應盡量縮短穩定期。這就要求一方面不斷鞏固已有的成績,繼續經營多年來建立起來的根據地,一方面要積蓄力量,「窺測方向」,準備擴大地盤,打出新局面,力爭早日進入升華期。孫過庭《書譜》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升華期之前,可視為「求平正」階段,而進入升華期就開始了「追險絕」的艱苦裡程。

04 升華期

在緩進期中已經提到,要捨得在「字外功」上花些時間,而在向書法藝術高峰攀登的升華期,「字外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字外功」的修養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學修養,特別是古典文學,這與書法藝術的特質有直接關係。書法歷史悠久,大量的書論經典是文言,沒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就無法閱讀;書法作品的內容,大多是寫詩詞、聯語,沒有一定的格律知識,就很難理解,這些還是表面的、直接的。

更重要的是,文學修養是基礎,是根本,它決定著一個人的氣質、素養,這些內在因素,對一個人能否在書法事業上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查閱一下書法史,便可發現歷代書法家無一不是文學家、詩人、學者。

文學修養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廣泛的愛好。書法藝術和其他姊妹藝術,諸如音樂、繪畫、戲劇、舞蹈等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一個人的知識面愈寬,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就愈深,審美情趣就愈高,這些在前面已經談過。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走出斗室,到社會中,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時代的氣息,包覽祖國的山河,以滋潤我們的情懷,開闊我們的胸襟。古人尚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充滿改革的信息時代,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05 成熟期

經過十數年的不斷探索,不斷追求,閱歷在逐漸豐富,境界在逐漸升華,筆下的功夫在逐漸成熟,至此,自然達到了「運用盡於精熟,規矩暗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洒流落,翰逸神飛」,達到了「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境界。這裡需要指出,「人老」謂修養的成熟,「書老」謂造詣的高深,不可把「人老」錯誤地理解為年高,歷史上年輕而成名的書家是不乏其例的,著名的書聖王羲之僅活了五十多歲,他的兒子王獻之才活四十多歲,而他們的成就和影響,可說是無出其右的。

按《書譜》的書法,到此,已是「既能險絕,復歸平正」了。這個「平正」,不是第一階段「平正」的還原,也不是第二階段「險絕」的倒退,同是「平正」,卻有著質的不同,經過了「險絕」的「平正」,是返樸歸真。

從起步到成熟,經歷了二十多個酷暑、嚴寒,一個書法愛好者終於成長為書法家。這是一個強者在知識的海洋里向光明的彼岸奮力拚搏的艱苦歷程,又是一個勝者從書法藝術的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幸福歷程。祖國書法藝術的未來,正寄希望於這些向著前方而又腳踏實地的人們!

書法審美5種境界

質樸自然

這種審美境界追求著一種質樸,天真,自然,平淡的氣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輕佻,強烈而不膩滯,樸素而不濃艷,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鑿,不裝巧思,從而表現出一種樸素自然,平淡率真,渾然天成的審美境界,老莊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應處於一種親切和諧的統一體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它們並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們更強調於規律中獲得的絕對自由,他們主張無為而無不為,不工而無不工。

懷素《自敘帖》

歐陽詢《九成宮》

簡靜和諧

這種境界,相逢短合度,穠纖得中,輕重協衡,剛柔相濟,奇正相錯,方圓並用,肥瘦得體,骨肉勻稱,它要求矛盾著的雙方都應處在適當的限度之內,從而保持一種合乎情理的和諧,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能會於中和,斯為美善,但必須注意,中庸不是絕對的平穩,而是一種動態的和諧,是一種相摩相盪,生生不已的動態平衡,所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從而使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得到最豐富的表現,這種審美境界,創造出高度典雅,和諧的作品。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

顏真卿《顏勤禮碑》

法度嚴謹

這種審美界,點畫周到,結體熨貼,用筆精嚴,一絲不苟,巧密精思,端莊勻稱,以工整為法,以功力見勝,以熟練為能,以尖度為尚,從而表現出一種端莊嚴肅的意境。

蘇軾《一夜帖》

米芾《戲成詩帖》

黃庭堅《松風閣帖》

方勁峻峭

剛健雄強小楷中有這種境界以黃道周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所追求的是一種方勁峻峭,渾雄剛健的陽剛之美,這種審美境界以敦厚沉雄,俊逸豪邁,奇宕恣肆為尚代表了典型的北派書風,試觀黃道周的小楷,點畫沉厚,結字茂密,姿態奇宕,豎挺方折,而饒具金石之氣趣,其實壯美不是放肆粗野,也不是劍拔弩張,壯美的作品,個性強烈,能給人以一種奮發向上的美感。

顏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書)

張旭《古詩四帖》

秀逸搖曳

姿韻秀逸小楷中的這種境界以趙孟釵恚庵稚竺讕辰綾ㄗ非蟮氖且恢中鬩菀∫罰釹羧韉囊躒嶂潰庵稚竺讕辰繅宰嗣膩潰寰λ祝氯嵩踩笪校譴砹說湫偷哪嚇墒櫸紓怨壅悅項的小楷,婉麗飄逸,風姿綽約,姿韻雅逸,如幽花美士,嘯詠於月影波光之間,顯得骨秀神清,妙絕時人,其實宋代的米芾,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都具有這種境界。

李白書法《上陽台帖》

唐太宗書法《溫泉銘》

丨謝謝觀看,歡迎點贊分享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製作參展印屏的一些經驗
在古代,書法和繪畫誰的地位高?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