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傳統的寶寶飲食習慣,其實都是錯的
1
給新生寶寶喂黃連水或黃芩水?
傳統的育兒經驗中有一個說法,就是給新生寶寶喂黃連水可以預防新生兒黃疸。也有的老輩人會用筷子沾一點黃連水餵給新生兒,寓意「先苦後甜」。
然而,黃連對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是沒有作用的。新生兒黃疸是因為體內缺氧導致紅血球的缺失造成的,與體內溶血和肝功能有關,很多新生兒都會有,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如果在正常範圍內是沒有關係的,也不用特別治療。黃連偏涼性,而且任何藥物都含有毒性,吃多了當然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新生兒腸胃發育不完全,用藥的劑量也要掌握得十分準確,切忌不尋醫問葯擅自給寶寶吃藥,這樣只會害了寶寶。
建議
給新生兒喂黃連水沒有任何必要,也沒有任何益處,「預防新生兒黃疸」就像「先苦後甜」一樣,純屬胡扯。黃連、黃芩沒被人體吸收的話還可能危害寶寶的腸道,被吸收的話也會危害到寶寶肝臟腎臟,沒出事是運氣好,再說僅僅是「沒出事」有什麼可自豪的?
2
給新生嬰兒喂蜂蜜水?
有些老人會建議新手媽媽開奶前給寶寶喂些蜂蜜水,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時餓著寶寶;還有的偏方建議如果寶寶便秘的話可以適當加點糖,喝蜂蜜水最好,因為蜂蜜潤腸通便而且營養豐富,是治療便秘的首選!
出生後若不能及時哺乳,或腹瀉、吐奶較為嚴重時,喂些糖水或糖鹽水是可取的,但喂蜂蜜水就是拿寶寶的生命冒險。美國科學家認為,世界各地的土壤和灰塵中,都有一種被稱為「肉毒桿菌」的細菌,而蜜蜂常常把帶菌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極微量的肉毒桿菌毒素進入嬰兒未發育完善的腸道後,會使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寶寶中毒,其癥狀與破傷風相似。一旦中毒,病死率較高。帶寶寶長大後,腸道發育像成人一樣完善,肉毒桿菌芽孢引起中毒的可能性降低。世界衛生組織亦建議不要給1歲以內的寶寶喂蜂蜜。
建議
蜂蜜雖好卻不適合1歲內的小寶寶食用。雖然媽媽想要給寶寶提供一切世上一切最好的東西,但是在「給」之前要搞清楚適合不適合小寶寶食用,不可想當然地瞎整,特別是食物,可不能什麼大補的「好東西」都塞給寶寶啊!
3
給新生嬰兒喂涼茶?
廣東地區給新生寶寶喂涼茶的情況十分常見。老人們在寶寶出生前就已經交代好寶媽:孩子一出生馬上就得給他喝涼茶,而且滿月前都得喝,免得以後上火!涼茶有益,對寶寶成長也有好處!
香港大學做了一個為期10年的調查發現,嬰兒喝涼茶會導致黃疸偏高,易得膽紅素腦病,導致腦運動發育不好。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新生兒不宜服用涼茶。因為中藥大黃味苦、性寒、有導瀉的功效,而且還含蒽醌衍生物,服後在腸內逐漸分解產生蒽酮及蒽酮甙刺激大腸,促進大腸蠕動過度而導致腹瀉。新生兒出生時胃腸內不含食物,故腹瀉會傷及新生兒的胃腸粘膜。
建議
涼茶對成年人是否有益都尚且存疑,對寶寶有益真是無稽之談!涼茶中複雜的中藥成分很難讓人相信它對寶寶是無害的。再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涼茶對寶寶有啥益處,或者能解決啥問題,吃它作甚呢?
4
給4個月以內的寶寶喂米粥、米湯、米糕?
有一些家長,總覺得米飯的營養價值高,寶寶不到4個月就給喂米糊,有的甚至才1個月大就開始喂米湯了!
4個月內的嬰兒,消化道澱粉酶分泌少,過早喂米糊,會導致吸收不好,出現腹瀉、便秘、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早期喂吃米糊是否促進澱粉酶的分泌?還沒有結論,最好還是要等孩子4個月以後喂吃米糊等澱粉類食物,慢慢加量。
建議
這分明是挑戰哺乳寶寶的底限。小嬰兒幾乎不能消化澱粉(米粥、米湯、米糕的主要成分),不但吃了也白吃,還會干擾其他奶類的攝入和吸收。
5
第1個輔食加蛋黃?
蛋黃營養價值高,過去食品物資匱乏,多將雞蛋,尤其是蛋黃作為首選的輔食來推薦。認為蛋黃能豐富寶寶的營養,乃輔食首選!
蛋黃中的鐵很難吸收,吸收率僅3%,遠低於瘦肉和動物肝臟(鐵吸收率20%),而且蛋黃是最容易導致寶寶食物過敏的食材之一。因此,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不應包括蛋黃,蛋黃應在7~9個月開始添加,每日自1/4個逐漸增加至1個(衛生部《兒童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
第1個正規的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嬰兒米粉強化了鐵、鋅、維生素等,又不容易引起過敏,是寶寶首選的輔食。果汁、菜汁等也可以早期添加,但一般不作為正規的最初輔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嘗試添加(衛生部《兒童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
建議
除了不能把蛋黃當做輔食第一餐,蛋黃因為膽固醇過高,即便寶寶可以開始添加蛋黃了,也不要過量食用。同時,不滿一歲的寶寶也是不能吃蛋清的。過早食用蛋清易引起寶寶過敏、濕疹、難消化。待可以喂寶寶吃全蛋時,應水加全蛋蒸蛋羹給寶寶吃,且最開始要少量加一點蛋白,如寶寶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再逐步添加蛋白直至全蛋。
6
烹制輔食放鹽?
寶寶可以添加輔食了,家長在烹制輔食時喜歡按自己的口味放些調味品,要不然沒味道的食物誰愛吃?老人家也說,不吃鹽會讓寶寶沒力氣,導致說話晚。言之鑿鑿,該不該信呢?
中國營養學會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鈉的推薦量是200毫克,完全換算成食鹽才0.5克,而食物中其他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鈉。家長對一歲內的寶寶輔食沒必要添加食鹽,以清淡飲食為主,讓寶寶從小就開始低鹽飲食。一歲以後,可以考慮適當添加一些,但父母也不要自己先嘗食,如果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飯菜的鹹淡,又會步入誤區,只要每天給寶寶1-2次添加鹽的輔食即可。
到寶寶1歲左右開始可以添加一點鹽和其它調味品,因為那時寶寶也開始注重口味了,身體也有代謝額外鹽分的能力了。媽媽應該通過提高廚藝來讓輔食更可口,而不是添加調料。
建議
不吃鹽會讓寶寶沒力氣,這純屬胡說八道。鹽對小寶寶並無益處,還破壞其正常味覺,易養成日後高鹽飲食的不良習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烹制嬰兒輔食時不要加鹽,不加調味品,少放糖。但烹制輔食時應使用植物油,每天大約5-10克。
7
寶寶感冒發燒時喂粥?
寶寶半歲以後,容易感冒發燒。一些地方的傳統育兒觀念認為寶寶,寶寶生病要戒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70%-80%的家長只給寶寶吃一點點白粥。大魚大肉還是病好了再吃吧!
發熱時,人體消耗比較多,身體處在高代謝狀態,如果不補充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弱,病更不容易好。建議家長喂一些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母乳、配方奶、營養粥、水果汁等。
嬰兒出現腹瀉,如果是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病毒性腸炎,乳類、奶汁要適當限制,可以給一些豆製品、米粉類食物給孩子吃;如果是長時間腹瀉,找不到原因,一般性治療無效,但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往往是生理性腹瀉,絕大多數發生在母乳餵養的孩子,可以添加一些輔食,如米粉、菜湯、菜泥、蛋羹等,癥狀會逐漸得到改善。
建議
寶寶生病本來身體就處於較弱的狀態,這時候還不給寶寶補充營養,用這麼清淡的飲食對付,寶寶怎麼能打敗病菌侵襲呢?
8
大人用嘴嚼碎食物後哺餵給寶寶?
有些小寶寶牙齒還沒長出來,吃不了一些過硬的食物,家長們一時興起想給寶寶嘗嘗鮮,就把食物嚼碎後哺餵給寶寶。也有些寶寶添加輔食時不接受食物,老人心想:不吃怎麼行呢?不吃就長不了哇!於是把食物嚼得碎碎的,「填鴨式」餵給孩子,或者把食物放到手上,再用手指一點一點地抿到寶寶嘴裡。他們認為,這樣不僅能讓寶寶吃飽飽,還可幫助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人的口腔和手上細菌很多,一毫升普通口水,有細菌1萬到5萬個,一隻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4萬到40萬個。如果口對口或用手指抿著食物喂寶寶,寶寶極易發病,這是因為寶寶體內抵抗疾病的免疾系統發育不成熟,抗病能力弱,細菌一旦進入寶寶體內,很可能發病。
特別是一些患有傳染病的成年人,如果用口嚼食物喂寶寶,發病可能性更大。即便是健康人,如果長期這樣喂,寶寶唾液的分泌將受到抑制,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千萬不可用口嚼食物和用手指抿著食物喂寶寶。
建議
嚼碎食物後喂寶寶是常見的餵食方式,其實寶寶會根據自身需求進食,怕寶寶消化不了或者想讓寶寶吃多些完全是瞎操心。
※孕期這4個地方老是痛?說明胎寶寶發育的好,孕媽就放寬心吧!
※入伏後給寶寶喝水,幾大注意事項,寶爸寶媽可別忽視了!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