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七夕節不止是「情人節」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牛郎織女隔河相望、一年見一面的故事千百年來打動人心無數。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在這一天,有情人互訴衷腸,表達愛意。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故事和七夕節逐漸融合。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唐宋以後,七夕節慶蓬勃發展,穿針乞巧、喜蛛應巧等風俗盛行。從唐宋時期的詩詞來看,七夕已經被賦予愛情內涵。比如白居易長詩《長恨歌》中所寫,「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隨著中國文化向周邊地區的輻射,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過七夕節。韓國、日本等地區的七夕演變出各自的傳統文化而被保留和發展。
日本:紙箋許願與七夕祭
在日本,七夕是五大傳統節日之一。早在盛唐以前,關於七夕的傳說就已經傳入日本並廣泛流傳了。隨著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不斷前往中國,七夕節的習俗也逐漸被日本吸收。
每逢七夕,日本人就會把心愿寫在細長的紙箋上,再把它們綁到小竹枝上,希望願望得以實現。因為竹子筆直生長,節節向上,而且竹葉在高處瑟瑟作響,日本人相信它能把自己的心愿傳達給上天。
除了紙箋許願,日本還會舉行七夕祭。以仙台七夕為例,仙台七夕是一項傳承已久的傳統祭典活動,從伊達政宗公時代延續至今。在仙台七夕祭上,除了七夕遊行外,還可以看到抬神轎、花車、鼓笛隊伍等一連串的祭典儀式。
韓國:食煎餅、蒸糕
據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是中國習俗,後傳到韓國。恭愍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發給百官們。到了朝鮮王朝開始在宮廷里擺宴會,給儒生們實行節日制的科舉。
每年七夕,除了祈拜織女星外,韓國還會舉行祭祀。韓國家庭都擺放煎餅和今年第一次收穫的水果,婦女會在醬缸台上擺放一碗井水,祈求家人長壽、家庭平安。同時,韓國人還會食麵條、煎餅、蒸糕,飲水蜜桃五味子茶。現在,韓國部分地區仍然流行在七夕食煎餅和蒸糕的傳統。除了傳統的祭祀用煎餅外,年輕人多數會食惹味的海鮮煎餅、泡菜煎餅來度過七夕。
越南:供「禾秧」、「七姐盤」
在越南,七夕節的習俗與中國南部的習俗更相似。越南人認為牛郎織女夫妻於凌晨十二點相會,所以多於農曆七月初六晚上就準備好各類貢品如菱角、棋子餅、花生、金錢餅、七種時果等。
一把「禾秧」、一個「七姐盤」更是為了節日氛圍必不可少的傳統標配。據當地老人介紹,以前拜祭七夕的貢品還有兩片「水粉」,這象徵著「織女」的胭脂水粉。可是現在的這些「水粉」都被「紙紮化」,在「七姐盤」里都印得很齊全。
同時,許多年輕男女將自己對愛情的期許寫在紙條上,拜祭時默默許願,祈求將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綜編/海外網 戴尚昀)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特朗普:美俄兩國擁有90%核武器 這不是啥好事
※史上首次!菲律賓軍艦將停靠俄羅斯港口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