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是菌中之王,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連皇帝都愛吃

它是菌中之王,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連皇帝都愛吃

每年的七、八月是雲南的雨季,雖然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但是人們還是期盼著它的到來,因為藏在雨季中的是人間美味,那就是雞樅菌,也開始大量上市了。

雲南是野生菌的王國,諸菌中,又以雞樅菌味最鮮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都特別介紹了雞樅菌這道秘境中的美食。

—— 雞樅菌簡史 ——

雞樅菌表面有著黑褐色或微黃色的傘蓋邊緣,呈輻射狀裂開,「紛披如雞羽」,雞樅菌就是因此而得名。

雞樅菌肉質細嫩、鮮香甘甜,更有雞肉般的鮮甜口感,別有一種動物性的肥美,這就是它有別於其它食用菌的緣由。

雞樅菌是中國四大名菌之一,是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被譽為「菌中之冠」。

而且雞樅的藥用價值是人蔘的3倍,靈芝的2.5倍,冬蟲夏草的1.5倍。《本草綱目》記載其「益胃健脾,養血潤燥,解毒,清神」。

我國已知的雞樅有20多種,不同種的菌蓋顏色不同,有灰色、黃色、白色等。菌蓋上有臍突,呈蓑帽尖狀或乳頭狀。菌蓋表光滑或呈不規則龜裂。菌柄實心, 粗細不等,菌根有長短不等的假根。具有「帽尖腿長無鞋穿,腳根深處有蟻家」的特徵。

—— 雞樅菌的極致誘惑 ——

我國食用雞樅菌的歷史也挺悠久了。不信?請翻看古書《滇南雜誌》:「土人鹽而脯之,經年可食;若熬液為油,代以醬豉,其味優佳,濃鮮美艷,侵溢喉舌間,為滇中佳品。

更是有人從《莊子》的「雞菌不知晦朔」里推測,我們祖輩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食用雞縱菌了。

這便是古人對雞樅菌的記載,但我說這還是無法形容出雞樅菌鮮美的萬分之一。

時間追溯到明朝,明熹宗朱由校就極度嗜好吃雞樅,經常由驛站快馬加鞭急送鮮雞樅至京城,大有千里快騎送荔枝博妃子一笑之勢。

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這位文壇中的美食家——汪曾祺老先生,對雲南野生菌情有獨鍾。他曾在《昆明食菌》這樣描述雞樅菌:「雞樅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難比方。可以說這是植物雞。味正似當年的肥母雞。但雞肉粗,有絲,而雞樅則極細膩豐腴,且雞肉無此一種特殊的菌子香氣。」

—— 雞樅菌為何如此珍貴 ——

雞樅菌之所以珍貴,不僅是因為它口味獨特,還因為它的生長環境特殊。

野生雞樅,只生長於白蟻巢上,這是與白蟻共生的奇菌,雨水滲入蟻巢周圍的土壤,白蟻在築巢時為雞樅傳播菌種,而白蟻窩又是雞樅的溫床,不僅溫濕度適宜,還能從白蟻巢穴周圍獲得營養源,雞樅菌絲體才能向外生長。

而白蟻築巢最怕動靜,一旦白蟻逃走,雞樅菌也跟著消失。同一個蟻窩每年就出一次菌子,只有蟻窩完好無損,雞樅菌才能雨後初生。

因為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周圍環境只要稍有污染不潔,雞樅菌便會壞死、腐爛。而唯有溫度、空氣質量、環境都達到絕美的平衡,且在避光條件下,才會產出難得一見的雞樅臻品——黑雞樅。

因為雞樅菌對生長環境太苛刻,古今中外之學者,前後已投入近百年的時間與精力,期能研究出人工栽培的方法,但迄今卻尚無任何結果,可見其營養和珍稀。

—— 如何食用雞樅菌 ——

雲南人品雞樅,共有兩種做法,其一是燉湯,其二則是油浸。而油浸對火候、工藝、雞樅品相有很高的要求。

在雲南,夏天時家家戶戶都會做油雞樅,而每家每戶的味道又都有所不同。從滇東北到滇西南,油雞樅的味道也摻雜了麻辣咸香種種口味。眾口難調,說的就是油雞樅。

—— 如何採摘雞樅菌 ——

雞樅菌有個生長習慣,它如一年在這地方長,你不擾動它,第二年它還會在原地方長,這叫"雞?窩",什麼時出窩,也如約定了般不爽。這雞縱出頭的"窩"下,必有一種類似白蟻巢結構的土塊。若動蟲遷,第二年此處就不會有雞樅了。

采雞樅也是考究的事,首先雞樅窩切莫告訴他人,其次要抓緊時機。雞樅以頂上傘蓋未張時最鮮嫩肥美,若候其出土,傘蓋一張,馬上"紛披",肉就老了。采了雞樅,要根部塗點濕泥,可"養"它一二日,日子過了則菌干如柴

你有品嘗過雞樅菌的美味嗎?你最喜歡的菌類是哪種?歡迎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味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知味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