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處理「數字遺產」,各大互聯網公司都是這麼做的
當互聯網成為溝通現實和虛擬的橋樑時,站在上面的人們難免會開始思考起一個問題:「在我死後,該怎麼處理龐大的數字遺產?」
2003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數字遺產」定位為:「以二進位的形式加以描述、存儲和傳輸的人類活動」。而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數字遺產既包括虛擬貨幣、遊戲裝備,也包含各類互聯網賬號和用戶創作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數字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在微信錢包、支付寶上的餘額,滿級的遊戲賬號,甚至每天用來記錄生活的微信朋友圈、微博、QQ 等社交平台賬號均屬於「數字遺產」。
對於大部分擁抱互聯網的人群來說,他們也許對於該如何處理「數字遺產」還沒有概念,但在許多互聯網公司眼中,數字遺產的處理也漸漸成為了難以迴避的難題。
今年 7 月份,根據 ZDNet 的報道,德國最高法院作出裁定,要求 Facebook 將一名意外去世女孩的賬戶向其父母開放,允許後者瀏覽包括私信在內的一切內容。這對父母聲稱,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調查女兒的去世是否由於受到欺凌。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女孩去世已經過去了六年的時間。在 2012 年,這名 15 歲少女在德國柏林地鐵站被列車撞擊身亡。當時,她的父母想要調查女兒是否是因為欺凌而選擇自殺,所以要求 FaceBook 將女孩的賬戶對他們開放,但 FaceBook 以保護用戶隱私為由拒絕了這對父母的請求,於是雙方鬧上了法庭。2015 年,柏林地方法院作出一審裁決:Facebook 必須授予女孩父母訪問其賬戶的權利。但 Facebook 表示不服,並上訴至德國聯邦最高法院。
如今隨著最高法院作出最終裁決,FaceBook 也不得不將女孩的賬戶對其父母開放。而事實上 FaceBook 在「管理去世用戶賬戶」這一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措施。
2009 年,FaceBook 推出了「紀念賬號(Memorial Page)」,允許用戶指定一位「委託聯繫人」,讓其在自己過世後管理遺留的賬戶,並顯示「紀念賬戶」的狀態,來作為「供 Facebook 用戶追思和紀念已故人士的地方」。
出於保護隱私的考慮,委託聯繫人僅可以進行諸如「在紀念的個人主頁上發布置頂帖子」「更新頭像和封面照片」等操作,而不能「登錄紀念帳戶」「閱讀賬戶上的私信內容」「刪除任何好友」等。但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如親屬提供相關材料證明 TA 是此用戶的授權代表,並獲得法院命令, FaceBook 會考慮批准獲取其他帳戶信息或內容的請求(上面的法律裁決就是一個例子)。
除了 FaceBook,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也正在面臨著互聯網浪潮中的「數字遺產」難題。
谷歌為此於 2013 年推出了「閑置帳號管理員」功能,通過事先指定一名管理員,當用戶的賬戶處於不活躍狀態時,谷歌會將賬戶下的數據通過郵件發送給指定的管理員。
而蘋果則在這方面表現得「十分冷酷」。在服務條款中,蘋果明確指明用戶的賬戶不可轉讓,而且 Apple ID 或帳戶內內容所享有的任何權利將在用戶被證明去世後被刪除。
那麼對於國內用戶更為熟悉的微信、微博、QQ 等平台來說,他們對於「數字遺產」又抱著何種態度呢?
隸屬騰訊系的 QQ 和微信並沒有推出類似於谷歌的「管理人」功能,而是採用了一套「回收政策」。當用戶的賬戶長時間(一般為 3 個月)未登錄時,騰訊將對這些賬戶進行回收,而遭遇回收的賬戶將無法重新找回,這也意味著賬戶上的信息將被刪除。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當 QQ 或者微信錢包中還有遺留的餘額時,可以通過向騰訊客服提供賬戶資金來源、有效的郵箱、死亡證明等資料進行資金轉移。
至於微博,則可以通過微博客服申請「賬戶保護」,官方核實相關信息之後會將去世用戶的賬戶移交到新的帳號持有人(一般為親屬)。
從上面各大公司對於「數字遺產」不同的解決方法來看,對於數字遺產的留存問題,全世界尚未達成一個共識:到底應該為了保護去世用戶的隱私而刪除信息呢?還是將賬戶上的信息保留下來以供憑弔?
那麼你對於「數字遺產」有什麼看法?
※兼顧遊戲與 4K 影音體驗的奇怪產品:Nvidia Shield TV 評測
※代表著「未來」的旗艦,OPPO Find X 上手體驗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