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愛說「隨便」的人,可一點都不隨便

愛說「隨便」的人,可一點都不隨便





大家都愛說「隨便」


 


有次端午節假期,北京的一幫朋友聽說我從上海回來了,就在微信群里吆喝著要聚一聚。這幾個朋友分別住在北京東、南、西、北不同區域。他們在群里商量吃什麼,我說了句「你們定」,然後就去忙別的事了。




一個小時後,我打開微信群,發現已經有100多條留言了,可到底去吃什麼似乎還是沒商量出來。我往前翻看大家的聊天記錄,忍不住笑出聲來。當我說完「你們定」以後,幾位朋友紛紛模仿我的話說「我都行,大家定吧」,一連重複了好幾條  。




群里那個比較有主意的朋友有點無奈地說:「那行吧,我跟張某再商量一下,一會兒告訴你們。」接著就看到他和張某開始對話。最讓我發笑的就是這位張某。



一會兒說「隨便,都行」,一會兒又說「最近上火,火鍋就別吃了」,一會兒又說「問問兆民吧,畢竟是為了給他接風」。其他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打斷了他倆的談話。




「你倆可真夠磨嘰的,訂個吃飯的地方又不是結婚的地方,至於這麼費勁嗎?上回咱們吃的那家新疆餐館就挺好啊。」




這時另一個人說了:「那家羊肉可差點兒意思啊,想吃新疆菜不如去北四環那家。」




「你們敢再訂遠點兒嗎?我乘地鐵去北四環就得一個半小時,這路況開車怎麼也得倆小時!」最早回應說「都行,你們定」的朋友冒了出來。




接下來,討論的焦點就從吃什麼過渡到了在什麼地方吃。又是四五十條消息過去了,可仍舊沒能得出一個靠譜的結論來。我邊看邊樂,心想:商量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確實不容易啊!



為什麼喜歡說「隨便」




一項調查顯示,

在中國人的口頭禪中,「隨便」以10.5%的得票率榮膺榜首。

可見,低效的討論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特別是在微信里商量的時候,統一意見的難度變得更大。




有的人有主意不願妥協,有的人不愛爭論可以隨大流,而在仔細分析後你會發現,讓討論變得低效的並不是這兩類人,而是嘴上說「隨便」,可內心裡又很難滿足的那一類人。




喜歡說「隨便」「都行」的人,一般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不愛思考,也不喜歡或沒時間參與討論,屬於真的隨便;



2.擔心自己的意見第一時間被否定,就先拋出一個「隨便」的姿態,然後看其他人的反應;




3.心口不一者,表面上為了展現自己的隨和而「隨便」,內心卻渴望別人揣測他的真實喜好;




4.為了逃避責任,面對有風險的選擇時不願表態,將決策權推給別人,一旦出問題,責任一概是別人的。


 


其實不論哪一種「隨便」,背後都脫離不了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影響。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而「隨便」這個盡顯中庸之道的中性詞,恰恰迎合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一來,「滿嘴跑火車」不是君子應有的行為。所以在需要做決定時,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麻煩,「隨便」就成了最好的託詞。




二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是不禮貌、缺乏教養的表現。


 


治療「隨便」的藥方




如何避免說「隨便」二字呢?




對一項討論的組織者來說,一定要給出「選擇題」或給出明確意見,而不是「填空題」,同時加上一些原因解釋或比較明確的意見,讓其他人在特定範圍內做決定。

以聚餐地點的確定為例,可以提出兩個明確的建議:


 



1.明晚聚餐,我訂了朝陽門的某某餐廳,屬於距離大家都不算太遠的地方,某某(核心人物)也覺得這個地方不錯。(原因解釋)




2.明晚吃火鍋還是燒烤,大家選一個吧,雲南菜我建議咱們留著下次聚餐再吃。(明確的意見)


 


我相信,即使是「二選一」,依然會有人無法選擇,或者兩個選項都無法令人滿意。在這種情況下,不妨

先和聚會的核心人物單獨溝通,讓核心人物定一個方案,然後讓其他人跟隨。

所謂核心人物,就是聚會主要邀請的人或有較高權威的人。



多數情況下,我們既不是組織者,也不是核心人物,而只是某項討論的參與者,這時該怎麼辦呢?這裡也給參與者提供兩種提高溝通效率的方法。




第一,給出排除項。

可以在內容上排除,也可以在地理位置或時間上排除。比如:


 



1.只要不吃火鍋,吃什麼都行;


2.只要不是去北邊,其他地方我都能參加;


3.除了周一和周四晚上,其他時間我都可以。




第二,給出唯一項。

比如:


 



1.我最近在吃藥,只能吃點清淡的;


2.我只有明晚有空,其他時間都夠嗆;


3.我車子限行,所以最好在東邊吃飯。


 


當然,以上方法並不能保證商討結果皆大歡喜,但至少可以讓所有參與者在第一時間就亮出自己的需求和阻礙,使接下來的商討方向更明確、選項更精準。




會說話,不僅意味著要學會表達讚美和認同,更在於準確地表達自身需求,以搭建更高效的溝通渠道。


 


如何避免說「隨便」二字?




如果你是組織者,不要去徵詢其他人的意見,直接給出決定,然後解釋原因;




如果你是參與者,要發表意見,直接排除某一項或者給出你想要的唯一項。




本文摘自兆民新書《內向者的溝通課》,破除內向者的溝通障礙,少走彎路,從生活中找回自己,釋放你的影響力。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授權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人為什麼要單身?我們瞎編了10個教科書式的答案
花火大會真是夏天最浪漫的事!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