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犯境,日本斬殺明使,朱元璋為何咽得下這口惡氣?原因十個字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疾惡如仇,這跟他從小的苦難經歷有關。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個場景,洪武年間的官員在官員位置上膽戰心驚,而且俸祿也是非常低的。
對官員嚴厲,卻對老百姓充滿尊重。可我們發現一個現象,當沿海地區遭到倭寇入侵洗劫時,朱元璋非常沒有反擊,反而將日本列為永不攻打的國家之一,這是為何?
歷史上,日本和中國有過漫長的蜜月期,比如漢唐。也有過水火不容的時期,比如元朝兩征日本。如果說朱元璋是吸取了元朝兩征日本教訓,放棄攻打日本,也有一定的道理。
可洪武年間倭寇長期在大明東南沿海騷擾,同時,朱元璋派去日本的使者還殺了幾個。前面提到朱元璋疾惡如仇,犯我大明就算了,可殺了大明使者,朱元璋能咽得下這口氣?
歷史告訴我們,朱元璋真的咽下了這口惡氣。面對倭寇多次襲擾明境,朱元璋派去了使者,要求日本給予回應,「妄自尊大,肆毀鄰邦,縱民為盜。上帝將假手於人,禍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與王。王若不審巨微,效井底蛙,仰觀鏡天,自以為大,無乃構嫌之源乎?」
日本也不甘示弱,針對朱元璋的指責,也回了一封信,「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史書記載,朱元璋看到日本的回信後,「帝得表,慍甚。」當時,李文忠曾建議日本東征日本,以報仇雪恨,朱元璋深思熟慮後拒絕了他的請求。至於原因,《明史》中的記載也很簡單,只有10個字,「終鑒蒙古之轍,不加兵也。」
不過,此事過後,朱元璋改變了原先對待日本的策略,加強沿海地區的防備,最終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為利用,於洪武二十年徹底斷絕與日本往來,還把日本列為「不庭之國」。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皇明祖訓》、《明史·日本傳》
※日本人也說「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與孫中山的有本質區別,要警惕
※乾隆曾給英國國王寫了一封信,看了裡面的內容,大清不亡天理何在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