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講究》海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7日電(袁秀月)這是一部有關工匠的紀錄片,卻做得「小而美」,豆瓣評分達8.7分。四季下來,他們拍攝了三十餘種技藝,有「高大上」的蘇綉、紫砂壺,也有「接地氣」的榫卯、麵線。

紀錄片《講究》的主創團隊說,他們不僅想把匠人的故事和技藝傳播出去,還想讓觀眾感受到匠人的態度和「講究」的生活方式。

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拍手藝

從2006年起,《講究》的導演苟博就開始拍與匠人相關的紀錄片,沒想到的是,十幾年後他還在做,「可見手藝的生命力還是很頑強」。

只不過,與多年前不同,今天有關匠人的紀錄片可謂之多。《我在故宮修文物》《大國工匠》《尋找手藝》《了不起的匠人》《百心百匠》……不少作品都在網上引起熱潮,口碑也不錯。

如何將匠人紀錄片做出不同,是苟博和團隊成員一直思考的問題。作為《講究》項目的發起人,愛奇藝商業自製中心總經理蘆彬說,在做《講究》之初,她特別怕匠人這個題材被「說爛」了,變得不「高級」了。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講究》視頻截圖

「我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們更想挖掘每一個人的故事。」蘆彬稱,在四季節目中,他們拍攝過很便宜的東西,也拍過好幾百萬元的作品,但是每位匠人想做好一件事情的狀態卻完全一樣。

苟博則說,他特別害怕把手藝拍得「太幹了」,這樣肯定沒人看。所以,他們想把手藝的態度關照到匠人的生活中去,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試圖傳達出一種態度,即「講究」。「每個匠人在工作時,都會有一些講究的地方,做大了做小了、溫度高了還是低了,其實都是不合適的。」苟博說,他想把這種講究的態度延伸到生活中。

「也許我們可以好好地喝一泡茶,好好地把衣服熨平整了,再穿上它出門,這其實都可以衍生出生活中的一些小確幸,也是我們生活中小小的講究。」蘆彬說。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講究》海報。做團扇的李晶

製作過程:前期準備很重要

為了適應互聯網傳播,讓觀眾在視聽上沒有負擔,《講究》的每期節目都在15分鐘左右。但是別看時間短,每一期都要耗費很長時間來準備、拍攝、製作。

先是找選題。一般來說,他們會從各省各市的非遺網站上,去找國家級技藝和國家級傳承人,然後一個個進行篩選,每一季都會篩選出近百個選題。

之後便是前期採訪,撰稿和執行導演會跟匠人們待上一兩天,觀察他們的生活和性格,形成選題報告。到前期採訪會議時,他們會把選題再篩選一遍,然後就開始正式拍攝。

苟博說,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三類選題,一個是好故事,比如有強大的歷史背景。一個是有色彩,比如像蘇綉那樣漂亮的作品。一個則是人物的表達和性格好。

不過,苟博也坦言,能把這些全湊齊了很難。「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微光,我們負責的就是把那個光芒找到,把它放大。」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講究》海報。蘇綉姚建萍

在以人物為主的紀錄片中,拍攝團隊和嘉賓的溝通總是關鍵。苟博稱,在這方面沒有捷徑,就是把前期準備做好。

「我們會把人物所有的資料搜集起來,甚至包括他都忘記的細節,然後把國內外同類的技藝進行對比,最重要的是把這個人放到時代背景中去講。」苟博說,這樣在跟匠人們去溝通時,他們才會覺得你真誠。

在《講究》中,有大量具有設計感的鏡頭,比如蘇綉大師姚建萍關門,建盞大師砸碎瑕疵品等。這是否擺拍意味過重?苟博回應,紀錄片中的情節都是人物本身經歷過的事情,他們不可能憑空去造。

只是,他們會用藝術化的手段把它呈現出來,匠人們也不會特意配合,只要做自己就行了。「他做的就是他平常的行為,只不過你給稍稍調一下節奏。」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講究》海報。點翠傳人左書僑

匠人們堅持那麼久,總會有熱愛

拍了一年多的匠人,苟博從他們身上學會一件事情,那就是堅持。他說,以前打遊戲經常會中途放棄,但現在他都會堅持打通關。

「每一個匠人能夠在這個時代堅持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小傳奇。」在他看來,匠人們能夠堅持一件事那麼久,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不會做別的,一個是做這個能夠賺錢。

但他也疑惑,匠人們肯定也有過失落的時期,那時候他們又是靠什麼堅持下來的?匠人們的徒弟,大多都很年輕,他們有大把的選擇,為何堅持做這個?

苟博總結道,其實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這背後多少都有一些熱愛。而在片子中,他們會把這種熱愛適度放大。

豆瓣評分8.7 這部紀錄片講述匠人「不瘋魔不成活」

《講究》海報。手工麵線傳人黃加

不過,也會有一些真正的「狂人」,比如第三季點翠的傳承人左書僑。

左書僑半路出家,以一己之力拾起這門近乎失傳的宮廷技藝,糾正大家對點翠的誤解。這一切,僅是為了他的京劇夢。而他之所以痴迷點翠,只是因為幼時兒時看戲的驚鴻一瞥。

「我們希望有一些點能夠打動我們,然後把這份感動通過畫面剪輯、音樂、解說詞等傳播出去。」苟博說,他從2003年開始拍紀錄片,那時,他的師父總會對他說一句話,做節目要寓教於樂,不僅要有意思,還要有意義。

「做麵線的老人,其實接下來已經沒有人會像他那樣手工做面了,大家都有一些難過和不舍。」蘆彬也說,希望更多人會關注到匠人們,讓他們生活更好一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這些手藝。(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