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風暴之門的細節,看戰爭指揮的藝術

從風暴之門的細節,看戰爭指揮的藝術

《風暴之門》是由АндрейМалюков執導,安德烈·卡拉斯科、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等主演的劇情戰爭劇。於 2006年11年02日首播。

故事發生在車臣(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鬥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衝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

有一個鏡頭是二線指揮官向總部請示,要不要派大部隊過去救援。但上級立刻拒絕,告訴他:---那片地區至少有1500名匪軍,不把他們都吸引出來,大部隊不會去的。於是從小股部隊襲擊變成連級、營級的正面進攻。最終,俄軍這個連以幾乎全軍覆沒換來了戰機,後面大部隊集火炮擊把匪軍基本全殲。

這就是打仗的藝術了!真正有頭腦的指揮官,是不會師對師團對團連對連打的。佔據優勢地形,用小股部隊,大量殺傷敵軍,遲滯敵軍的行動。把小股部隊置之死地,武器彈藥供足了,火炮空襲全力支援,這才叫會打仗。大部隊負責分割包圍,驅逐敵人,這種小股攔路虎那才是屠夫。其實大仗小仗都是差不多的,陸軍作戰,攻防的差異是極大的。任何一方,都要努力把仗打成固守待敵來攻。哪怕是進攻一方,那也要把仗打成守。比如,小股部隊穿插到敵後,提前搶下關隘,構築堅固工事,就等著敵人潰逃下來。前線的大軍推進,火力超猛,敵軍潰退,就會被這種釘子給卡住。這種時候就是以少打多,大量殺傷敵軍的時候,因為正面戰場的兄弟部隊正在驅趕和追擊敵軍,釘子到處撒,指不定是哪顆釘子註定要面對大量的敵軍。哪顆釘子遇上了,那就絕對是要死守到底,一個都不能放過去的。最終敵人會全軍覆沒的。

隨著科技和戰爭藝術的發展,現在打仗和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了。最大的革命就是,從以往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改變為集中優勢火力消滅敵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迫使敵方必須在狹小區域內集中大量人力,然後我方用毀滅性的火力給與消滅。不過對於如何吸引或者迫使敵方敵方集中大量人力就是藝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來夢 的精彩文章:

四面為敵的伊朗海軍
升空攔截美國失聯航班的颱風戰鬥機

TAG:鐵馬來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