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嫁娶講究門當戶對?先別急著批判 聽聽古人的說法
「
導讀
婚姻,是人生重要的一件大事。從青年時代的情竇初開,到繾綣美麗的愛情故事,到最終修成正果,浪漫的故事讓我們追求愛與幸福,也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
無論在當下的中國還是古代的中國,婚姻都不僅僅是一對夫婦的私事,而是兩個家庭的大事。中國古代的《禮記》就說:「(婚)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濟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意思就是說,婚姻是讓兩個家庭走到一起,讓提升彼此親睦關係的一件大事,它不但能夠讓婚姻雙方可以因此侍奉宗廟,而且可以培養後代,使人們得益,所以有德行的人是非常重視這件事情的。
現代社會的婚姻,已經很少有「包辦」的了。而古代的婚姻,則要藉助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渠道,講求門當戶對。如果身份不接近的人,很難走在一起。
舉個例子,在熱播的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丕最終選擇了甄宓作為妻子,當然熟知劇情的小夥伴知道,這對婚姻並不幸福,但這場婚姻本身,是士族與高第之間的聯合。
而司馬懿的僕人,則希望能夠讓司馬懿幫忙介紹鄰家的女兒,一起過日子,平民百姓和平民百姓之間相互通婚。如果身為帝王,卻娶平民百姓家的女子為皇后,顯然會讓人看笑話。不但不能起到穩定政權、鞏固人心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讓人們認為毫無體面可言。
這就是婚姻的「門當戶對」。這種制度,自然招來今天一些人嚴厲的批判:婚姻自由、戀愛自由都到哪裡去了?為了聯姻,犧牲了愛情與感情,束縛了我們的人性。
也會有人說,這樣的制度,是貴族等級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地位而採取的結盟之法,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婚姻制度真是惡劣。類似的言論,大家都可以舉例。
而我們在承認這樣的觀點有一定道理的同時,也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古代社會門當戶對的戀愛與婚姻制度,究竟是不是徹底地扼殺人性的?它何以存在?
它存在的答案是:教育資源的有限。在古代社會,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能夠讀書的士大夫家庭,其文化素質與生活方式自然與一般人不同。而平民百姓,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彼此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雙方的差距太大,在生活、理想、志趣上格格不入,婚後的生活,也顯得難以調和,顯然違背了婚姻讓我們獲得幸福的目的。這是一種擇偶觀念,也可以說是規避風險的風俗。
而今天的社會,「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同樣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這種風氣是否需要變革,未來會往何處發展,自然不是本文的主旨。
但它的合理性則在於,讓婚姻中尋找儘可能合適的伴侶,為婚姻生活的幸福與家庭和睦做準備。同樣,是否「門當戶對」也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兩個人沒有接近的志趣,又沒有相互尊重與調適的心態,婚姻就會變成一場苦行,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也許各位就能學著去收穫完美的愛情,幸福而充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