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貿易的發展之路:變革奮進立潮頭
1978年,是中國歷史發展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從此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0年前,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航技應運而生,中國航空工業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40年行商天下,中航技以航空貿易起家,從國內做到國外,從航空產品做到非航民品,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變弱為強,成為中國航空工業面向世界的主窗口。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前行,重溫中航技創新創業的激情歲月,回顧中航技與改革開放共生共榮的光輝歷程,一幅中國航空工業轉型與變革的歷史畫卷緩緩鋪開……
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之前,一直執行國家對外無償援助政策,為維護國際和平做著重要努力的中國航空工業,也迎來了發展道路上的新契機。1978年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國家援外政策和體制發生重大調整,援外工作開始向經濟貿易方式過渡。在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援轉軍貿」的戰略思想引領下,已有30年基礎的中國航空工業開啟戰略轉型,準備投身國際市場競爭。
1979年初,中國國防工業第一家進出口經營機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中航技)成立。成立之初,為推進中國航空工業以嶄新面貌抓住商機、迅速走向世界,中航技與第三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外事局)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的特殊職能,共設一個領導班子和一套行事機構,統一組織中國航空工業進出口貿易。
初闖國際航空貿易市場,中航技按照 「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工貿結合、技貿結合、進出結合、以出口為中心」的總體戰略,以區區3000萬元人民幣資金起步,迅速發展壯大。在成立當年,就簽署了1.67億美元的「中國軍貿首單」,軍品出口成交額達到2.1億美元,實際收匯3700萬美元。藉助國家前期軍援的東風,中航技創造了以殲6和殲7為主的出口小高峰;以馬可尼七項航電改裝為代表,緊密關注市場需求改進改型,實現了殲7M、強5、運12、運8、大修線的首次出口;客戶覆蓋擴展到15個國家和地區,奠定了與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等友好支柱國家的長期合作基礎。中國航空工業從此建立並擁有了走向世界的主渠道和主力軍,為國家先進武器裝備引進積累了寶貴的外匯資金;探索並迅速構建了海外營銷和保障體系雛形;初步形成了我國航空軍貿工作的體制機制。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對外開放的生力軍、試驗田,中航技一方面積極開展跨國、跨地區多種經營,擴大出口貿易;另一方面迅速在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開發區等特殊經濟區域建立了航空工業的貿易窗口。1979年,中航技率先響應中央「全國支援特區建設」的號召,派出精銳部隊紮根深圳特區。找地、辦廠、安家、立命,1981年幾十位航空人在雜草叢生的荒丘上開始了艱難創業。中航技深圳辦事處(1982年更名為「中航技深圳工貿中心」)創立初期,通過外引內聯,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項目引進。到1987年,深圳工貿中心已擁有企業48家,南航電子、航空精密模具廠、航空電腦廠、天馬微電子、深南電路、天虹商場、上海賓館、飛亞達、中航物業、中航商貿等一批企業誕生,特區航空產業初具雛形。
1989年,中航技更名為「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至此,運行近10年之久的「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特殊時期宣告結束。1993年,以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中航技企業集團。經歷了14年商海浮沉的中航技已擁有了6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進出口總額累計71億美元,其中出口成交45億美元;為航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帶動一大批航空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此後,中國航空工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航空貿易在市場錘鍊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K8、直9、「霹靂」9、運12等重點出口型號全面走向世界;埃及80架K8E合作生產,首次實現單一產品出口向航空技術出口的轉變,改變了中國航空工業單向從國外引進技術的歷史;以航空軍貿為主線,帶動軍民結合,運12十年出口17國71架,並創造國際同類新機年度銷量之最。進入21世紀,「梟龍」首飛,戰機研製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四共」合作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並實現首次出口;K8E出口委內瑞拉,中國軍機正式打入拉美市場;以殲7PG、K8J為主力,「新舟」60等為新加盟機型,航空軍貿年度出口穩定在5億美元以上。
與此同時,中航技借特區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摸爬滾打,實現了軍轉民、股份制、中外合資、混合所有制等各項創新機制改革「零」的突破,並率先邁進資本市場大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啟動,深圳特區喝得「頭啖湯」。憑藉近水樓台,中航技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先行參與者。1993年,飛亞達在完成股份化改組後A、B股同時上市,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5年深天馬A股上市,上市當年,其利潤已過3000萬元人民幣。中航技在深圳非航產業的長期發展,既有力支持了深圳特區建設,也為中國航空工業探索企業市場機制積累了經驗。
2009年,中國航空工業在原中航技的基礎上,整合專業資源,軍民分立,進行重組:成立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專職軍貿出口;成立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打造國際航空、貿易物流、地產服務和工業投資四大平台。中國航空工業開始以新理念、新思路,展現出新發展、新作為。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再啟新篇。今天的航空軍貿已實現跨越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出口產品不斷升級,年均成交15億美元,出口產品覆蓋15個機種,簽約國家達到43個;非航產業成果豐碩,從2010年上市的天虹股份,到2017年深南電路在深交所上市,特區航空企業也在新一輪發展中繼續發揚著「闖」和「創」的深圳精神,實現著新跨越、創造著新經驗。
※航空工業勞模陳士:300℃下的精鍛「萬金油」
※美軍F-22戰機中隊部署德國,最強隱身戰機亮劍歐羅巴上空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