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龍門陣|那些年「混」在峨影 並沒有白混

龍門陣|那些年「混」在峨影 並沒有白混

龍門陣|那些年「混」在峨影 並沒有白混

○翟永明(詩人)

1997年左右,我和何多苓、王龍生一起自駕去阿壩,這次,還多了一對夫婦:苗月和孫敏。苗月是導演、編劇,孫敏是演員。他們都是峨影的。我覺得女導演非常不容易,所以對苗月很是讚賞;孫敏我一眼看上去有些面熟,原來看過他演的電影《晚鐘》。我們一行人,在大草原上瘋狂騎馬、拍照,從草原一直開車到黃河邊。那也是我最後一次去阿壩,最後一次那麼嗨的與峨影朋友「混」在一起。

再後來,孫敏調到民族學院,我們仍在白夜見過面。去年,我去峨影參加影展,在電影院門口,看到一幅巨大海報,上面是苗月新片的廣告。這麼多年,她還在拍片,我為她驕傲。掏出手機來,我們便約見面,但直到現在,這個約會,還沒實現。王龍生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我與峨影廠的關係,伴隨著他開始,到他退休搬出峨影廠為結束。那些年,「混」在峨影,並沒有白混。我認識了好多朋友,他們在我的生命軌跡中,留下過重要的痕迹。

倏忽好幾年後,峨影廠換了掌門人,走馬上任的是我的老朋友何世平,他大刀闊斧地對峨影廠進行了改革,對這一段歷史,我也曾見證。因為「峨影1958」籌建時,我跟著建築師劉家琨前往峨影考察。試圖在未來的酒吧區內,為「白夜」尋找一個棲身之地,甚至,我也看好了一個空間。不過,摩拳擦掌之後,是各種經濟較量。終於,在峨影開白夜的計劃,變成在「峨影食堂」大快朵頤之後不了了之。不過,我每次見到何世平都會說:「你當峨影董事長,不拍兩部藝術電影,說不過去啊。」因為何世平來峨影之前,是作家,《青年文學》主編。何世平每次都說:「肯定要拍的。」

2015年,詩人韓東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在碼頭》,希望能夠執導這部「作家電影」。我聽說之後,將他介紹給何世平。後來,又邀請了著名導演賈樟柯作為電影的監製。當年9月,賈樟柯、韓東到成都,我與他們一起,在峨影廠簽署了《在碼頭》的拍攝計劃。《在碼頭》後來參加了釜山、平遙等國際電影節,也算是近年來峨影出品的、有品質的作家電影吧。

與峨影廠最近的一次淵源,則是白夜與「峨影1958」的合作。在全國藝術聯盟的支持下,我們做了3場關於「義大利輝煌藝術」的主題影展。怎樣讓觀眾到電影院觀賞藝術?這是一個新課題,著實讓我躊躇了一陣。最後,白夜聯手藝術家何多苓、陳曌、劉玲,音樂家高平、張怡,在峨影的巨屏上,與觀眾一起分享了義大利的藝術電影,開創性地聯手藝術家與音樂家為現場觀眾作導覽解析。在峨影的三場放映中,這種新穎的觀影方式,對觀眾大有裨益,也使得我對電影、對影院、對觀影方式,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理解。那些年「混」在峨影,並沒有白混。

2017年,有一位年輕女孩前來成都找到我,尋找合作夥伴,她是山一國際女性電影節的負責人楊靖。在餐桌上,我憶起了我與峨影的淵源,竭力向她推薦了峨影1958作為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場地。後來,她真的與峨影1958開始合作,我也幾次來到峨影,參與山一國際女性電影節的活動。在閉幕式的發言上,我說了幾句話:「我與峨影廠的緣分有30多年,我見證了峨影廠『文革』結束後的輝煌和衰落,也會見證它的未來。峨眉電影製片廠,是成都人的驕傲,也是成都城市文化興衰的見證。峨影成立60周年了,猶如一個花甲老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現在,它依然挺立在城西羅家碾。」

那些年「混」在峨影,並沒有白混。我與峨影,從結緣、熟識再到合作,三十多年的緣分,來自於對「峨影人」的相知相識,以及改革開放之後的各種機緣匯合。某種程度說,一座電影製片廠的存在,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優質的文化、審美及品位。也給這座城市的居民帶來了歡樂和時尚。

成都晚報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