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全賴唐皇心眼小暗助宦官削權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全賴唐皇心眼小暗助宦官削權

「安史之亂」後,「十大節度使」變成了三十六節度使,其中許多都是安史旗下的叛軍將領。這和「黃巢起義」後眾多降將成為節度使掌握大權,最終,唐朝被朱溫滅亡類似。

(1)「黃巢起義」前,「藩鎮割據」是可以被平滅的,「藩鎮做大」更多的是因為唐朝帝王的錯誤政策導致。

「安史之亂」前的「藩鎮勢力」做大的變化,是經過幾十年的武后末期到唐玄宗在位期間,隨著兵役制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特別是從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政治作為逐漸激化。同理,「安史之亂」後,唐朝逐漸變弱也是逐步變化的,地方武將做大也是一步步的。

在這一步步中,皇帝縱容宦官抑制武將從而削權宦官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典型代表就是「安史之亂」平亂期間,乾元元年(758年),宦官魚朝恩監軍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瞎指揮、亂指揮,結果直接導致上元二年(761年)大敗!

唐代宗

「安史之亂」後,魚朝恩欺凌郭子儀、李光弼。

因為李光弼是契丹人更是受到侮辱,這位被史料稱為,平滅安史之亂「第一功臣」的人說實話也是被魚朝恩等人氣死的。

接著,像為了大唐江山貢獻了49位親人性命的僕固懷恩,也因為是鐵勒人而廣受猜疑,最終被活生生逼反了。

宦官程元振陷害來瑱、李懷讓兩位節度使,其他節度使也夠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能不自保嗎?

而這一切,其實主因都是「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因為叛亂對「武將」非常不信任,特別是少數民族將領。在某種程度上皇帝使武將、藩鎮們開始自保。

「藩鎮勢力」被削弱的同時,肅宗、代宗時期,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三大宦官崛起以及稍後的元載專權等陸續出現。

「宦官」這一群體素質參差不齊,玄宗朝開始重用宦官,其高力士總體上還算是一位好宦官,其他諸如楊思勖這樣的太監領兵情況也比較得當。但是,自肅宗起的「三大太監」的崛起使得問題嚴重了。更加速了「藩鎮割據」的形成,造成了中央與地方的嚴重離心離德。

在這一時期,表面上是「宦官專權」,看表面皇帝一直受氣主兒。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文臣根本沒有軍權。但實際上,宦官雖有一定軍權,但因為有眾多平亂武將、藩鎮存在,皇帝消滅宦官仍然是很容易的。

在「宦官專權」的背後,其實是肅宗、代宗趁此機會借宦官之手,在削權他們不信任的武將的軍權才是關鍵。但為什麼皇帝願意聽命於宦官?削武將的軍權才是關鍵,皇帝也是認可的。

由此,武將、藩鎮們為了自保,便逐漸「割據」。

解縉慘死萬千大臣活在恐怖中,朱棣:錦衣衛你敢造反

劉伯溫被神話,元代天文曆法被他改了一處便錯訛頻出

葉利欽僅用三年,曾打敗希特勒超一流軍隊就成不入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回味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大玉兒、小玉兒和海蘭珠3人竟是這種關係!
勾踐滅吳,美女西施為誰所得?專家考證千年傳說,真相令人惋惜

TAG:愛回味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