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魏忠賢在掌權的時期,明朝在遼東戰場取得兩次大捷?真實原因你可能不信
大家都知道宦官因為沒有後代,很多時候就會為自己的享樂而不擇手段,而且多是貧苦人家孩子,目光比較短淺,離皇帝也比較近,如果皇帝輕信他們,便很容易壞事;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宦官專政,導致朝廷腐敗不堪的現象;而魏忠賢這個宦官,卻能在一片頹勢的明朝後期,帶領明朝打了兩場大勝仗,這又是為何呢?
魏忠賢是明朝後期比較出名的宦官之一,當時的皇帝比較喜歡木工活,有些荒廢朝政,卻又極其信任魏忠賢,而魏忠賢手段殘忍,獨斷專權,勢力逐漸龐大,以至於當時人們只知道大太監魏忠賢,而不知道皇上。
而在魏忠賢得勢期間,明朝取得了著名的兩次大捷,大學可以說是明朝後期,對後金戰爭的唯一兩次大捷,而且在魏忠賢強大的期間,明朝國家之內也沒有發生大的暴亂,也沒有農民起義,反而是在魏忠賢死後兩年之後才產生,所以我們不得不說,即使魏忠賢只是一個宦官,但是謀略仍然是很全面的。
魏忠賢很善於拉攏人心,即使他排除異己,但他留下的人也對他心服口服,從他九千歲的名號就可以看出,九千歲是指僅僅位於皇帝之下;同時他還很有心機,當時明朝多次打敗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上下官員普遍貪贓枉法,國庫空虛,所以魏忠賢就以各種方式搜刮財富,而且他搜刮方式還非常讓人信服,我們都知道,古代向來是貧富差距極大,所以魏忠賢變成江南等富庶之地徵收工業稅和海稅,但是卻沒有給當時已經困苦不堪的農民增加賦稅,自然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而收上來的稅,魏忠賢也沒有自己享用,隨意揮霍,而是把它拿出去去支持明朝的對後金的長期戰爭,或者是在各地遭遇災害時免除雜稅,撥款去賑災,所以當時國內還是一片安詳才能為對外戰爭做好後備力量。
而且能夠極其信任對外將領,在遼東戰場時,讓大將袁崇煥要錢有錢要兵有兵,可以修補城池和擴充軍備,不用考慮糧草問題和後繼問題,將軍們才能放開手腳去打仗,而且魏忠賢為了保證自己的銀子花在了該花的地方上,還廣布眼線,防止各地官員私自侵吞軍餉,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自然能夠大捷。
雖然魏忠賢當政期間,建立各種眼線,對百姓忤逆手段殘忍,但是換言之,也因為當時已經成為一盤散沙的明朝,建立了一個強固的鐵桶,可以很好的抵抗侵略者,不得不說也是做出一定貢獻的。
所以很多時候一個朝廷的腐敗,並不僅僅是因為宦官的專政,更多的是因為當時那個朝廷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才給了宦官當政的機會,我們在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本著更加理性的態度去追尋更深層的原因,才能更好的看透歷史,而不是僅僅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於宦官專政。
※被後人罵2000多年,直到發現他的陵墓,所有人都沉默了!
※誰是明朝最後的大忠臣,是號稱「九千九百歲」的大太監?
TAG:大話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