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姓氏得姓始祖集錦!轉給您身邊需要的朋友!

中華姓氏得姓始祖集錦!轉給您身邊需要的朋友!

中華姓氏得姓始祖集錦!轉給您身邊需要的朋友!

中華姓氏得姓始祖集錦!轉給您身邊需要的朋友!

陳姓始祖——胡公滿

陳胡公名媯滿,虞舜的後裔,是舜帝第33世孫。周武王滅商之後,見舜後裔媯滿品德高尚,不淫亂,親近周朝,把他封到陳地,並把女兒大姬嫁給他。

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築陳城,興百業,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後來媯滿死在陳國,就葬在這裡。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陳胡公自然就是陳氏的得姓始祖,這就是陳氏的由來。

戴姓始祖——戴 撝(huī)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後謚號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謚號為氏,稱戴撝。後世亦沿用戴姓,並尊戴撝為戴姓得姓始祖。

按戴氏家乘記載:微子第七世孫撝(官卿大夫)於民有功,逝後謚號為戴,戴公之孫宣公以戴為姓,從此戴姓產生。

李姓始祖——李利貞

李利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上古帝王顓頊之後皋陶後代理徵,字德靈,封為中吳伯,在殷紂王時任理官,因執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紂王的旨意,招來殺身之禍。家族面臨株連危險。

妻契和氏攜幼子利貞出逃,到伊侯之墟,饑渴交侵,摘路旁樹上李子充饑才得生存,最後到豫東地區的牯縣(今河南鹿邑縣東)。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為改姓避難,所以理利貞改姓李利貞。從此李氏延續萬代,繁衍發達而成中華第一大姓。

聞姓始祖——少正卯

聞出自複姓聞人氏,是春秋時期少正卯的後代。少正卯是春秋末葉魯國人。他博學多識,很有名氣。他的有些主張與孔子不合,曾聚眾講學,同孔子唱對台戲,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處聽講。後來孔子利用職權殺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當時聲譽很大、遠近聞名的人,被譽為「聞人」,所以他的後代支庶子孫有的便改為聞人氏。後有一部分聞人複姓改為單姓聞,稱為聞姓。

劉氏始祖——劉累

劉累是遠古部落聯盟陶唐氏首領堯的後裔,是被史學界所認同,被劉姓所信奉的劉姓始祖。據《左傳》、《史記》記載,劉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間,因出生時手上顯現「劉累」紋樣,家人以為吉祥,遂以劉累為名。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龍,聽說劉累曾學養龍於「豢龍氏」,就命劉累養龍,因劉累養龍有功,孔甲賜他「御龍氏」,後來一龍死,劉累將其製成肉羹獻給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劉累再獻,劉累因懼怕龍死之事暴露,遂遷到現在的魯山縣昭平湖地區,在此墾荒漁獵,最後卒葬於此,劉累子孫後來便以劉為姓,成為我國劉姓的最早起源。

王氏始祖——太子晉

太子晉,姓姬,名晉,字子喬,周靈王太子,人稱太子晉。因被奉為王氏始祖,所以後世又稱王子晉;王子喬。約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549年。

張姓始祖——張揮

張出自黃帝之後代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箭的發明者揮,其後以張為姓氏。

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孔氏始祖——孔父嘉

商朝滅亡後,其末帝紂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於宋(今河南商丘南),繼續奉祀商湯香火。微子去世後,職位由胞弟仲衍繼承。仲衍曾孫宋閔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閔公去世後繼位為宋厲公。弗父何有曾孫名正考父,歷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馬,後因故被權臣華督所殺。這時他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尚小,由家人抱著逃亡魯國。等他長大以後,為紀念生父,便以父親字中的「孔」為姓。木金父的子孫在魯國又傳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徐氏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生卒不詳),嬴姓,本名贏若木,夏朝初期人物,伯益之子,徐國建立者,後世稱其為徐若木。

徐若木曾幫助夏朝君主治理水患,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在論功行賞時,被封到徐城(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建立了徐國。後世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

靖氏始祖——單靖公

靖氏,單靖公之後,以謚為氏,一雲,齊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後。」(《廣韻》四十《靜》,《通志·氏族略》)

在兩周歷史上,單氏族可謂大名鼎鼎!依據史料記載,從西周到東周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數百年間二十幾代先後為官,單氏族居然長期不倒,權傾一朝。在西周時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為西周官制的建設,提供了嚴格的品位基礎。單氏族就成了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這八位「公」,他們是單襄公、單傾公、單靖公、單獻公、單成公、單穆公、單武公、單平公。

魏姓始祖——畢萬

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

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韓姓始祖——韓萬

奴隸社會後期,韓萬,中國春秋時代晉國初期的公子、政治家姬姓。因功受封為韓姓,諱萬,謚號武。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庄伯的異母弟,人稱韓武子。公元前678年姬萬為曲沃武公駕御戰車,協助武公殺死了晉哀侯,奪去了晉國政權。

曲沃武公成為晉武公,將韓原封給了姬萬賜姓韓,曰韓萬。後來,韓萬的子孫韓厥、韓起都成了晉國的正卿。韓氏勢力不斷擴大,前403年,三家分晉,建立戰國七雄之韓國。

席氏始祖——席師

據《萬姓宗譜》的記載,堯為部落首領的時候,遇到一個自稱為席氏的老翁,擊壤(古代一種投擲的遊戲)而歌。堯聽了以後很佩服,於是拜他為師。席師就是席氏的始祖。

周氏始祖——后稷

后稷,周氏始祖,姬姓,名棄,是黃帝的玄孫,帝嚳嫡長子。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嚳的元妃。后稷初生時其母以為不祥,棄於冰上,被一隻大鳥以羽翼救護,得以不死。其母以為神異,又抱回其子,成為周人的田祖農業神后稷。「周」與「稷」都是大鳥救棄的圖騰記述。古文「周」是鳥與田粟的合文。修譜續譜哪家強,家譜國際修譜王。

姚氏始祖——虞舜

虞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歷來被列入「五帝」之中,奉為華夏至聖。傳其稱號為有虞氏,姓姚,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

東夷之人,生於諸馮(今屬山東諸城)。他是帝顓頊的六世孫,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 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舜曾辛勤耕稼於歷山,漁獵於雷澤(今屬山東菏澤),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製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浚縣)、負夏(今山東兗州)一帶經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大。

閻氏始祖——仲奕

商末時,周太王)有三個子:太(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就逃避於三吳一帶。

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孫仲奕封在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

董姓始祖——飂叔安

黃帝的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楊姓始祖——伯僑

據《元和姓纂》雲:「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於唐。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氏。」建立了楊國。即晉武公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修譜續譜哪家強,家譜國際修譜王。

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宗姓始祖——宗伯

四岳之後,以職官命氏。四岳,堯時官名,司掌四時、方岳。四岳的後代,在周朝時,有人為宗伯官,掌握邦國祭祀典禮之職。也稱太宗、上宗,相當於後來的禮部尚書。宗伯,輔佐天子管宗室之事,為六卿之首。故其子孫以祖上官職命姓,稱為宗氏。

褚姓始祖——褚師右

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雲:「本自殷(商)後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於褚,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是褚候各自為政的局面。那時候,許多諸侯的轄下都設有一種叫做「褚師」的官職,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縣市長。其中,當時為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兒子右當褚師,於是褚師右的後代就以褚為氏了。

朱氏始祖——邾子挾

朱氏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後裔。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於魯國鄒縣。

春秋時,邾子挾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於齊,進為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為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為氏,稱朱氏。

詹氏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周宣王時,封其支子於詹,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後世襲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

寧氏始祖——季亹

寧氏的遠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於康,後人稱他為康叔。周武王滅商後,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圍地區分封給他,國號「衛」,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衛康叔傳至衛成公時,其子姬季亹分封於寧邑(今河南省修武縣),後來他以邑為姓氏,其後裔世代相傳姓寧,這便是寧姓的來源。

蔡氏始祖——蔡叔度

據《史記·管蔡世家》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將弟弟叔度封於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國,與兄管叔鮮、弟霍叔處共同監督被封在商朝舊都的殷紂王之子武庚祿父,管理殷商遺民,史稱」三監」。武王死後,子成王姬誦繼位,管叔、蔡叔對此不滿,聯合武庚及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後被鎮壓,武庚、管叔被殺,蔡叔遭放逐,不久,死於遷所。修譜續譜哪家強,家譜國際修譜王。

其子胡,能夠與父親的反叛行為決裂,遵守文王的德訓,與人為善周公奏請成王,復封胡於蔡,以奉蔡叔之祖,是為蔡仲。其子孫就以國為姓。

靳氏始祖——靳尚

靳出自羋姓,以邑名為氏。戰國時候,楚國有個大夫叫作「尚」,為人隨和,很得楚懷王和王后的寵愛。後來尚被分封到靳,採食於靳水,稱為靳尚。靳尚死後,他的後代以封地作為姓氏,稱作靳氏。

許氏始祖——許由

許由,生於公元前2155年,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堯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讓給他,他固辭不受,隱居箕山,農耕而食。許由活動於潁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後世許國之地,故後世許氏多以他為始祖。

夏姓始祖——夏啟

大禹治水,還領兵平定了三苗之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舜封他於夏(今河南登封縣東),後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

夏禹死後,其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後來,夏帝桀暴虐無道而被商湯推翻,夏王族便以國為氏,稱為夏氏。

胡姓始祖——胡公滿

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胡公滿受封於陳國,春秋末被楚國所滅,其後人有的以胡為氏。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修譜續譜哪家強,家譜國際修譜王。

潘氏始祖——潘崇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國號為楚,稱楚文王。

據《姓氏尋源》和《潘氏家譜》及《史記·楚世家》所載,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其後代子孫以祖名為姓,稱為潘氏。

季氏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時吳國公族。為吳王壽夢四子,諸樊(後襲王位)之弟。受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州來(今安徽鳳台),史稱延陵季子或延州來季子。

因他遠見卓識,賢明仁德,後世子孫以其排行次第為姓,以別他族,稱季姓。他們尊季札為季姓的得姓始祖。

馬姓始祖——趙奢

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

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步姓始祖——步揚

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谷豹有個三子:稱,芮,義。義之子孫子名揚,他的封邑在一個叫步的地方(今山東省臨汾縣),因此又被稱為步揚,後代就改為步氏,故步氏後人奉占揚為步姓的得姓始祖。

魯姓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省曲阜),為天下最富饒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魯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蘇姓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顓頊之裔陸終長子。據 《元和姓纂》和《蘇洵族譜》等所載,顓頊帝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子陸終,陸終生樊為昆吾。至周武王,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建立蘇國。後遷都於溫。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蘇氏。

汪氏始祖——姬汪

汪姓的得姓始祖姬汪,是黃帝第五十九代嫡傳,周文王第十六代孫,魯成公黑肱的第二個兒子。公元前573年,姬汪出生於魯國都城,即今山東曲阜;二十多歲時受魯襄公封侯於潁川,即今潁水流域及其周邊,歷史上稱為「潁川侯」、「汪侯」、或「潁川汪侯」。

尹氏始祖——伊尹

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所載,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

商湯時有伊摯為尹,周宣王時有兮伯吉莆為尹,他們的後代中都有以尹為姓的,稱為尹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是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