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前文身界的「扛把子」,居然來自黎族!

千年前文身界的「扛把子」,居然來自黎族!

相信很多夥伴上學時,

都對明星身上的文身感興趣。

(不是大哥們的文身……)

小巧個性、若隱若現,

很有魅力有木有~!

但是你們知道嗎,

其實早在千年前,

我們黎族的祖先已經是

文身界的「扛把子」了!

到底是什麼情況?

請往下看

↓↓↓

黎族是海南島原著民族,在海南的歷史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有著特有的原生態文化。

文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習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種罕見的原創性文化現象。文身,在黎語種叫"打登"或是"模歐",海南漢語叫"秀面"和"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

GIF

黎族文身的傳說

關於黎族文身原因的傳說有很多。

在黎族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遠古時,洪水泛濫, 一對兄妹躲進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島,兄妹倆人在島上尋找人煙,但沒有找到。為了延續後代,妹妹文身文臉,使哥哥不能相認,才得以結成夫婦。

歐陽潔、孫紹先在《黎族文身諸說析疑》一文中概括了「血緣婚配說」、「等級說」、「成人禮說」等14類傳說。

如此多的黎族文身傳說在世界民族中也是罕見的。

GIF

黎族文身的圖案

黎族女性所文的圖案內有玄機,因為這些幾何形圖案,看上去好像很簡單,細究起來卻十分複雜。

有學者評價說,黎族婦女文身是"刻在人體上的敦煌壁畫",是寫在身上的歷史。

黎族文身圖案多種多樣,繪於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含義。

刺於面部兩頰的雙線點文、幾何線文、泉流文等稱為「福魂」圖案,刺於上唇的稱為「吉利」圖案,刺於下唇的稱為「多福」圖案,刺於臂上的銅線文稱為「財富」圖案,刺在手腕上的雙線文稱「保平安」,刺在身上的「田」形文、穀粒文、泉源文,稱為「福氣上身」;刺於腿上的雙線文、桂樹葉文、檳榔樹文等,稱為「護身」等等,這些圖案和名稱無不帶有黎族人民的良好願望。

這些用血肉之軀展現出來的神秘圖案,包含著黎族先民對生命的祈求,對幸福的盼望,和對災難的迴避,為黎族文化增添了斑斕色彩,也是黎族生命的綜合體。

黎族文身的過程

文身一般首先由施術者用樹技草棍或雞毛蘸染料,在被文者的待刺部位繪好花文圖案,然後進行文刺,也有少數熟練的施術者文前並不繪圖案而直接進行。文刺時,施術者一手持藤刺,一手握拍針棒,沿圖案紋路打刺。藤刺刺破皮膚,擦去血水,在創口處立即塗上染料。待創口癒合脫痂後,即現出永不脫落的青色花文。有的為了文飾清晰,要重複打刺二至三遍才能完成。

婦女文身沒有專門的場所,一般是在女子居住的「隆閨」內或在家中進行。文刺時,除女親眷或女友外,他人不得在場觀看。個別地區也有在門前文刺,不避外人或男性觀看。

女子只要長大到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時,都必須按照祖先遺留下來的特殊標誌接受文身。倘若違背或由於特殊原因不能按時文身,不幸與世長辭,也要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遺留下的特殊標誌,在文身的位置畫上圖案,才能將屍體置於棺樞之中。不然,就沒有資格埋葬在黎族集體的墓地之中。

文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目前,這種古老而獨特的文身之美,正在逐漸消失,年青女子幾乎不再去文身,手藝也已在失傳,只能在歷史中去回味了。

雖然黎族文身的手藝面臨失傳,

但大家對它的欣賞和喜愛

會一直流傳下去!

如果你喜歡,

就給千年前的黎族祖先們

精湛的手藝點個贊吧!

來源:醉美光坡鄉村游

本期編輯:嗯吶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陵水旅遊 的精彩文章:

黎安最美屬沙蟲

TAG:海南陵水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