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通假字與錯別字有本質區別,錯字別再打通假字的幌了

通假字與錯別字有本質區別,錯字別再打通假字的幌了

生活中不乏有人書寫作品時把字寫錯了,又不承認,於是,美其名曰:通假。試問,通假字與錯別字是一個意思嗎?顯然不是,有著本質區別。

通假字,本字之通用、借代,是一種文言文現象;如「不亦乎」,借代「說」本字「悅」,意思愉快。

錯別字,白字、錯字、別字;如「孫子」寫成「孫子」。

或這樣,不少書友也不是很明白,我們進一步闡述:使用通假字,必然要知通假字的成因、適用範圍。

1、成因

1)通假字,音通本字,借字一用;古人造出一個字,是要用來表達一個意思,但一個字的出現是具有時代性的;比如中國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收錄漢字9353個;《字林》(晉代呂忱著),收錄漢字12824個;晉代人使用的常用字就比漢朝那時的人使用的多出300多個,而這多出來的字,對漢朝那時的人來說,他們想表達其中一個字的意思,卻寫不出,於是借同音字來用。不難理解,通假字的出現根本——因古代的字貧乏,古人只能用有限的字來表達人們的無限想法。

2)慣用成「合法」襲用

古人造出一個字,是要用來表達一個意思,但沒有形成一定規律;如《詩經》,所出現的「通假字」,是這個時代的漢字匱乏所致,一種慣用手段;但這種用法,在後期朝代中本應論其是錯誤的表達手段,就有了相應注釋書籍;而後人又把《詩經》捧為經典,樣樣參照《詩經》,包括用詞用句,在《詩經》這個時代不得已的慣用手段,成了後人效仿,一直「合法」襲用。

2、適用範圍

1)文言文

通假字,是因時代局限而出現的一種文言文現象。

2)借代字在語法中的詞性與本字有同等之處,如「項為之強」,「強」通「僵」,「強」在語法中可作名詞、形容詞,「僵」在語法中可作名詞。

現在我們說明下錯別字

錯別字,顧名思義,分寫錯字、寫別字兩種;一不符固定搭配,二不符合「通假字」適用範圍。

「皆銳精」誤寫成「畢銳精」;「浮雲耀日」的「耀」;「彩帆」誤寫成「采帆」。

通假字與錯別字有本質區別:通假字,是一個時代的無奈之舉;錯別字,在任何一個時代里,都是錯誤用法。

白話文與文言文

白話文的出現,隔斷了文言文,促使文言文成為定式與規律;也就說,我們書法作品中出現「錯」字分兩種:

1)文言文形式作品,先察作品形式是不是真的符合文言文格式,要強調,文言文有其固定的格式,不是簡單加了幾個「之、乎、者、也」就可以叫文言文的,如同不是說寫幾句七個字、七個字的句子,就叫詩句一樣,它必須先符合「七言律詩」的平仄定式;再確定是文言文格式之後,再看「錯」字的使用有、無前例;有,再看語法,符合語法,則為通假;無,則為錯字。

《周易》中的這句名句說成是莊子所言。

2)白話文形式作品,白話文與文言文相對,無通假字一說。

拓展:古今字、異體字,

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當代所用。如「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應時代所需,又造「暮」字。

其實我們讀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先生的小說,從文中我們多少可以發現,一些注釋,如「A」字同等於「B」字,這也同樣是作者所處時代決定的,放到今天,就是錯字。

異體字

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如「淚」和「涙」,「睹」和「覩」。

固定搭配「拼搏"變成了「拼博」

總結:用通假字與錯別字的根本區別,在於讀歷史不能用今人想法去解讀古人;我們現在要用通假字,也必須要符合那個時代的寫文格式,否則就是錯字。

(特例,現代是白話文發展時期,這時候的很多作品雖是白話文形式,但作者深受古教,故此白話文中有存「通假」,是可以理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之 的精彩文章:

初學者不知道用筆對錯,現教你「三看」判斷用筆正誤
筆法「翻鋒」,在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中的實踐應用

TAG: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