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村通網」?簡單聊聊網路的發展史

「村通網」?簡單聊聊網路的發展史

「什麼?聽說雲飛變胖了?」

「老哥村通網,這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兒了...」

都這年頭了,許多人已經上了百兆光纖,哪個角落的哈士奇咬斷網線了,沒多久全國都知道這事兒了,咱們往往把一些火星了的消息消息稱作「村通網」,形容他消息知道的太遲了。

雖然這和網速沒啥關係吧,不過確實容易讓人回憶起小時候上網的日子。大概零幾年的時候,老張家裡用的網線只有2M,那時候喜歡玩冒險島,每次被家長刪了都要花幾天幾夜下載回來...實在是太漫長了。

那麼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就來說說「這段由慢到快的歷史」吧~

早在1950年,電腦還不那麼現代的時候,通信研究者們就已經意識到不同計算機之間需要建立通信,這就促使了分散網路、排隊論、封包交換的研究。

這個研究比想像的漫長很多,經過了10年發展依然沒有建立成熟的網路體系。到了1960年,才有了更進一步的結果:美國國防前沿研究項目署ARPA出於冷戰考慮而建立的ARPA網引發了技術進步,並使其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中心。

當然,他的重點目的肯定還是在軍事應用上,民用嘛?還早得很呢。一直到了1973年,ARPA網才擴展成為互聯網,英國、挪威的一些計算機成為了第一批入網的計算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次「村通網」了。

不過通了網也不代表大家都能用上,那充其量也只是個大號區域網,真正成為「互聯網」是在1990年,整個英特網向公眾開放(部分地區除外)。

1991年8月,「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爵士)在瑞士創立HTML、HTTP和CERN的最初幾個網頁之後兩年,立馬開始宣揚其萬維網(World Wide Web)項目,這個項目影響力是巨大的,知道為啥咱們的網頁前面要加「www.」嘛?那就是萬維網的英文縮寫。

但是「World Wide Web」讀起來也太拗口了吧...於是人們給他又起了個好幾的名字——Internet互聯網,這下終於是一個單詞了,考試考到也不慫了。1996年這個詞被廣泛流傳開來。

但網路這種東西依然是很不成熟的,該怎麼用、怎麼管,一直是個問題。後來的很多影視作品也表達了對未來網路發展的恐懼,比如《星際牛仔》23集、《Lain》等等。

不過任何東西普及開來、人人都用上了以後,原來的顧慮也就煙消雲散了。

網線的歷史肯定是跟網路發展密不可分的。那時候的網線和現在的水晶頭網線其實看起來差不多的,不過因為那時的是CAT5標準,也就是俗稱的「五類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它最高也只能支持100Mbps的速率,還只有比較高端的企業機關單位才會用上,平時能看到二類線、三類線就不錯了,這類線其實就是曾經的「電話線」(RJ11),

二類線的最高傳輸速率是4Mbps,三類線是10Mbps,所以說當年的網速還真是電話線網速...老張還記得,那時候是一根電話線通到家裡面來,然後接個貓(數據機)轉成水晶頭網線(RJ-45)插到電腦上。

最早的「modem撥號上網」是獨佔線路(電話不能用),傳輸的是模擬信號,通過「貓」和「電信局」那邊進行數模轉換,效率極低,秒速只有10KB/s不到,感人肺腑。

後來誕生了「ADSL」技術,在1998年前後迅速標準化並普及,既不影響打電話,傳輸速度也有了成倍的提高,高達1.5Mbps/384 Kbps下行上行速率,也就是超過100KB/s的下載速度。經過2002、2003年兩代進化後的「ADSL2+」,下行上行速率最小可達16Mbps/800Kbps!

雖然小時候下個遊戲要等很久,但下載好後的喜悅比可能如今更多。那時候摸到電腦後第一件事就是下個紅警玩兒,「國產正版」出門打個球的時間就下好了,1v7冷酷可帶勁兒啦~

那個撥號的年代,用迅雷下載東西甚至還能突破下載速度上限,也算是神秘加成了,到了光纖時代,除了有些地區能多撥以外,就沒有這個福利了。

然後開始有了「寬頻」和「光纖」兩種說法,但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區別僅在於光纖入不入戶。

顧名思義,傳統的傳輸介質是銅,長距離傳輸的損失是非常大的,而光纖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問題,成本低、效率高,帶寬從原來的10M、20M慢慢發展成為了現在的100M、200M,主流傳輸速率高達10Gb/s!幾分鐘就能下完一本電影、一個遊戲,想想都覺得驚人。

而且制約其速率的不是光纖本身,而是終端、局端設備,未來的速度可能更是快的難以想像吧,那麼你家的網速現在能跑的多快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筆記本CPU居然有這麼多講究?
遊戲荒?不如試試這款限免遊戲吧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