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夕 一個與愛情無關的情人節

七夕 一個與愛情無關的情人節

七月七夕,人家多談牛女渡河事,或雲是夜三更,於葡萄架下靜聽,能聞牛女隱隱哭聲。而穿針乞巧,今皆不舉。惟六日晚間,設水碗於花下,七日中午,婦女以細枝拋水中,視其影形,以占拙巧,此亦乞巧之別義也。

——摘自《京都風俗志》清·讓廉

七月七入夜,靜靜在葡萄架下遙望牛郎與織女星,在院中花下設一碗水,等待第二日乞巧相慶。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作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之一,可以說是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

從農時到浪漫的愛情

不過,或許您不知道的是,最早七月初七隻是一個跟農時有關的特殊時間,而「牛郎織女」的傳說只是後世人們的美好想像罷了。如今更是被商家利用,造出了一個中國的情人節。

相關史料證實,農曆七月七只是一個時間概念。古人務農,十分重視農時,人們主要利用星象的變化來對時令進行標註。《大戴禮記》中《夏小正》曾記載農曆七月七為:「初昏,織女正東向。」此時正值由夏入秋之節,晚風清涼,女人們要開始忙著紡線織布,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肅秋和寒冬。

而有關「牛郎織女」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詩經》中,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應劭在《風俗通》中寫到:「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發展到南朝梁殷雲的《小說》中,關於牛郎織女已經有了完整的故事情節。

由此,天上的星辰和有關織女的想像,被人們遙想成人間女子寄託心愿的所在,乞巧觀星等節俗也便成為古人對初秋自然節律的洞悉和順應最好的體現。

七夕乞巧,即乞求心靈手巧。作為一個節日,七夕起源於漢代,相傳織女是織造漢錦的巧手,所以七夕夜空下的雲彩特別好看;這個傳說自漢魏以來廣為流傳,農家婦女自幼以紡織為女紅,長輩口傳手授,晚輩心領神會。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到了宋元之際,七夕乞巧已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

漢宮乞巧圖

時光流轉,白雲蒼狗,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夠仰望星空,更加說不出這兩顆傳說中的星星究竟在滿天繁星中的哪一方,但是,關於它們的故事卻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斷地講述著。到了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正式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的民俗

七夕節的民俗事象很多,主要包括:拜牛郎織女,瓜棚聽「天語」;丟巧針,卜運氣;接露水,種生;祭七夫人、魁星、文昌、關公、天孫;吃巧食等等。

由此七月七也被稱作巧食節,這天婦女們要用麵粉捏制帶花的食品,還有用麵粉捏成的金魚、元寶、葫蘆等,蒸好後要陳列在院子里的几案上,讓天上的織女來比評,看誰做得巧、做得精美。夜晚時一家人圍坐在院子內一邊欣賞星空的星斗,一邊吃著各種式樣的「巧食」,其樂融融。


投針驗巧

老北京女兒們的「乞巧之風」則甚為簡單,並不供神,亦不上供,僅「投針驗巧」這一風俗,但卻極為講究:「夕用大碗盛清水一碗,防禦空庭之中,以接清露,禁止搖蕩。至次日,萬眾即可結成一層極輕薄之水皮。矣至次日日中,另備一種極輕細之黍苗,即取家中常用掃帚上的黍苗削成針型,投入水面,可以不沉。」也只有將面盆和水露天過夜,再經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陽一曬,才能在碗中形成一層輕薄的水皮,待到中午或下午可以用來「驗巧」。

劉侗、於奕正(明)在《帝京景物略》寫到:「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一種植物)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也有說如果針影美觀,如同雲彩、花朵、鳥獸這樣的形狀,或者鞋子、剪刀、水茄模樣,就說明天上織女已經知道自己乞巧了,謂之有「緣」如果細直如針形便是「巧」的象徵,謂之「乞得巧」,因為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綉出美麗的圖案。

《月曼清游圖冊》 八月桐蔭乞巧

而在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里,「投針驗巧」就是清宮裡的綉娘們乞巧的一種方式,就劇情來看,這種方式還是很需要技巧的。


七夕節的廟會

每到農曆七月初一,老北京幾乎每天均有廟會,各種七夕應節商品就開始上市,除去各種乞巧樓、七巧針、乞巧果和祭星用品,還有各式胭脂、水粉化妝品等等。除了四大廟會外,老北京的一些市集也有賣節令物品的,尤以能當供品的時令鮮果為特色。

北京的戲園子中也會在七夕上演應時的曲目,比如《唐明皇與楊貴妃》。民國初期,王蕙芳、王瑤卿編演《牛女嫁娶》、《升天》、《老牛破車》等故事,轟動一時。還有經典崑曲《鵲橋密誓》,更是戲園的必演曲目。

近些年什剎海火神廟作為皇家道觀,七夕時還會舉行「七夕鵲橋會姻緣和合祈福法會」系列祈福活動,為善信姻緣增福,為家庭和美祈願。

在看慣了玫瑰的七夕,不妨擺上一碗清水,學清宮綉娘魏瓔珞來投針驗巧吧。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傳統文化聯盟 的精彩文章:

辟才衚衕的槍擊案 目標是他

TAG:北京傳統文化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