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原真實的明代宦官:讀書拜佛培植勢力,生前封官進爵,死後住「豪宅」

還原真實的明代宦官:讀書拜佛培植勢力,生前封官進爵,死後住「豪宅」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金沙遺址博物館 胡程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提起明代的宦官,你會想起《龍門飛甲》里妖媚驚艷的陳坤,還是《新龍門客棧》里武功蓋世的甄子丹?

在影視作品中,魏忠賢之流常被塑造為目不識丁、陰狠無賴的形象。歷史上,真實的明代宦官是什麼樣?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考古成都展中,成都地鐵7號線川師車輛段明代宦官墓群出土的彩繪陶俑、瓷器、墓誌等文物,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宦官群體。

考古成都展上的彩繪陶俑

學歷很重要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嚴禁宦官讀書識字、干涉朝政。隨著宦官在軍事、外交、財政、司法、文書、記事等領域被委以重任,最遲在洪武中期,就有宦官讀書識字的記載。

宣德年間,內閣開始票擬,即章奏由大臣擬旨再由宮內易紅批出。皇帝為了省事,開始交給太監代為批紅。

因此,宦官的識字能力、個人修養及政務處理能力變得日益重要起來。

自此,專供宦官學習的內書堂設立,學生人數一般為兩三百人,翰林院負責提供老師,其中不乏翰林編修、狀元等人才,師資力量高於最高學府國子監。權臣嚴嵩,就曾任內書堂教習。

從宣德至崇禎的200年里,經內書堂培養的內使應在10萬人以上,加上儒士自宮及內使自學,明一代的知識宦官應不低於15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劉若愚身陷囹圄後效法司馬遷,寫下了《酌中志》這部研究明代宮廷史的重要史料,流傳至今。

死後住豪宅

有的宦官在悲慘的境遇下,追求虛無縹緲的「來世」,他們篤信佛教,不僅會向寺院布施、禮敬高僧,還會主動集資興建佛寺。

還有些宦官甚至直接皈依佛門,在寺中出家修行,參加佛會共同修行。朝廷也曾組織部分宦官念佛習法,以便在盛大時節替代僧人舉辦佛教法會慶賀、祈福。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自己的墳塋建造在佛寺中,被稱為「墳寺」。

成都金像寺明代宦官墓群就是典型,它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明代藩王府太監墓地。

明太祖十一子蜀王朱椿在成都的藩王府中,豢養了不計其數的太監。他們大多自幼入府,形成「家族」體系,死後被埋葬在成都四周地勢較高的寺廟附近,祈願所葬之處是萬年吉地。

宦官們生前享受封官進爵,死後亦想入住「地下豪宅」。

明代太監墓

金像寺明代宦官墓群的墓室中有壁畫、浮雕裝飾,十分精緻。裝飾題材以四爪龍紋為主,也有花卉、祥雲、鶴、鹿、麒麟等祥瑞圖案,儼然是一批「精裝」的「豪宅」。

宦官也要培養自己的勢力

幼年入宮的宦官對宮廷禮儀一無所知,而權勢顯赫的大太監則往往擔憂後事,由此產生了「拉名下」的現象。

大太監發跡後,常會選擇聰慧機敏的小內使結成「本管」、「名下」的關係,二者之間往往猶如師徒、父子。

惟妙惟肖的陶俑

大太監去世後,名下仍會儘力為本管及其家人爭取利益,請求敕葬、諭祭、封蔭家人,此類事例不勝枚舉。

當然,同齡的宦官也能感情深厚。

明代宦官墓群中,有一座雙室合葬墓的墓志銘,記載了一段兄弟情深的故事。

這座雙室合葬墓的墓主人名叫魏玉和阮英,二人均是明蜀王府的宦官。

成化年間,8歲的魏玉和6歲的阮英一同入府為侍,年齡相仿的他們很快相互依靠。

魏玉最初為蜀惠王的貼身侍從,備受恩寵,一步步接近權力中心,不忘提攜阮英掌事。

後來,年近五旬的兩人相約要「同堂共穴,弟兄永願」,並選定金像寺作為安葬之地。

11年後,阮英先離世,魏玉在同一個墓穴里修築了兩個室,直到去世後與好友合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