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谷園講通鑒》第133回:陰陽五行思想的起源

《谷園講通鑒》第133回:陰陽五行思想的起源

原標題:《谷園講通鑒》第133回:陰陽五行思想的起源



《谷園講通鑒》第133回講了影響中國文化至為深廣的陰陽五行思想的起源,著重講了五德終始論。


一年有兩個情人節,是因為有兩個情人嗎?不是,是因為有陰就有陽。


開玩笑了,祝願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




這算冷笑話嗎?


進一步研究文獻,我們會發現,不但是陰陽在前,五行在後,而且,它們起初也不在一個系統裡面,它們有各自流傳發展的系統。


陰陽是在《周易》的系統里的,這個系統,按《藝文志》里的說法,叫: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


先是伏羲畫出了八卦;然後,傳到周文王又給推演出六十四卦;再到孔子又給加了十傳,類似就是十篇注釋;這是《周易》系統的發展,經歷了三個聖人,三個世代吧。這個系統一直都是講陰陽的,是以陰陽思想為基礎。不過,直到孔子作傳,才明確地寫出陰陽這兩個字,也就是《繫辭傳》里那句著名的: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繫辭上》


差不多同時期的老子的《道德經》里也提到了陰陽兩個字,也是很著名的一句話,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也就是說,在《周易》和《道德經》的系統里,都是強調陰陽的。這大致是一個講究占筮和哲學的系統。在這裡面,對於五行是隻字未提的。


五行,是在另外的系統里被強調的,我理解,很可能是在研究天文星象的系統里被強調的。《史記》里有句話,叫: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史記*天官書》


五行,是對應天文星象,提出並強調的思想概念。


在五行思想的流傳和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關鍵人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差不多跟孟子同時的鄒衍。


比孟子稍晚一點。


當時正是戰國中期,諸子百家爭鳴最激烈的時期,鄒衍得說是一代翹qiáo楚,他的學說非常時髦,深得各國諸侯的歡迎。


《史記》中講,


鄒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撇piě 席;如燕,昭王擁彗huì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鄒衍首先在齊國暴得大名。因為,當時齊國可以說是天下的文化中心,它有一個稷下學宮,是當時齊國政府官辦的高校,據說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官辦高等學府,諸子百家都來這講學。鄒衍算是首席教授。


然後,他也被邀請到其他諸侯國去講學,到哪都是享受元首級的待遇,到梁國,梁惠王親自出城迎接;到趙國,平原君親自給搬椅子擦凳子;到燕國,燕昭王親自給開道,執弟子禮,鄒老師您上坐。


就夠這麼牛。比孟子,那就是一天一地,孟子是到處碰壁,人家是這樣。


那麼,這位鄒子講學都講什麼呢?他是什麼學說呢?


按《史記》記載,他主要有兩大學說,很有創見,影響深遠。


一個就是,他提出,當時人們所謂的中國,儒家所謂的天下,其實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他說:


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然後,這九州各不相連,都被海洋包圍著。


這個認識太神奇了,跟現在咱都知道的,地球上有七大洲的情況,很一致,他怎麼琢磨出來的呢。

而且,他這個赤縣神州的說法,也傳下來了,成了中國的代稱。


毛主席詩詞就有:長夜難明赤縣天。六億神州盡舜堯。


鄒衍的另一大學說,就是五行,準確地說,叫「五德終始論」,他提出:


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也就是說,從上古以來,不是有很多朝代嗎?堯舜禹夏商周什麼的,一個朝代興起,又衰落,被另一個朝代取代,這個朝代又興起,又衰落,這裡面有什麼規律沒有呢?


鄒衍認為有,這個規律就是,這些朝代的更迭,跟五行相勝的次序是一致的,都是一一對應著的。


比如前面這個朝代對應著火,那下一個朝代就是對應著水的,水克火。


而且呢,既然這個朝代是對應著水的,那麼它就是水德。《洪範》里講了,水曰潤下,潤下曰咸。也就是說,水德有潤下、鹹的屬性,後來這個思想被發展,又有別的屬性被加進來,比如,水德還對應著五色中的黑色,等等的吧。然後這個朝代就應當順應這些屬性,把它們融匯貫徹到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中來。


《史記》講,鄒衍這個學說的本意是,希望對君王有所勸誡和匡正。類似還是想用天命、五行這些神秘思想來嚇唬君王,希望君王能


止乎仁義節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不過,站在君王、執政者的角度,他們樂於接受鄒衍的這套理論,卻是從另一個角度,他們是正好利用這套理論,來強調自身執政地位的合法性,你們看看吧,我做你們的君王,這是天命,是受命於天,按五行輪迴,它就輪到我這了。差不多這麼個意思吧,就是愚民嘛。


所以,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很自然地就採用了這個五行相勝,五德終始的思想,確定秦朝為水德,取代了周朝的火德。


用《史記》里的說法就是,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史記*秦始皇本紀》


然後,五行中的水,對應著五色中的黑色。


為什麼水就對應黑色,這個,我估計沒人說得清。


傳世文獻裡面,最早應當是《逸周書》裡面有段記載,說:


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逸周書*小開武解》


水對黑;火對赤,也就是紅;木對蒼,也就是青;金對應白;土對應黃。


既然,秦是水德,對應著黑色,於是,秦朝就確定,

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史記*秦始皇本紀》


意思就是,黑色就是秦朝最尊貴的顏色,朝服、國旗、軍旗、上朝拿的符節什麼的,都用黑色的。


另外,秦朝還確定,


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史記*秦始皇本紀》


大致就是把六作為吉祥數,很多物件的尺寸數量,都要帶上這個六。


這也是因為,五行的水,對應著數字中的六。為什麼水對應六呢?這個在傳世的先秦文獻里似乎沒有可靠的記載,後面東漢鄭玄註解《易經》,有個說法叫: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易經注》


這個說法很著名。


這與河圖洛書上的數字是一致的。一和六,在一起,都對應著五行中的水。


然後,火是二和七;木是三和八;金是四和九;土是五。

再有,秦始皇對於水德,還有一層理解,按《史記》中記載,秦始皇認為,


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史記*秦始皇本紀》


就是說,他理解的五行中的水,對應的治國手段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大眾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