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寧願把黃金和文物歸還給中國,也要留住此物
相關歷史記載:每壹次外國對中國發動侵華戰爭,都會屢奪這裡的文物等許多財富。
英軍燒毀圓明園的時候,就已經把裡面的奇珍異寶掠奪走。
八國聯軍帶走了裡面不少的好東西。
尤其是到了二戰的時候,日本侵華的時候帶走了很多中國的財富。
南宋《無准師範像》(宋代肖像畫代表作,明清前無壹幅肖像畫可出其右)
據了解,當時掠奪走的黃金就有6000噸。而那些古玩字畫文物更是被帶走的不計其數。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並不是日本人最喜歡的東西。而她們只喜歡壹個寶物,那就是——書。
據不完全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破壞的古迹達到741處,搶劫圖書和手稿300萬冊、文物360萬件。
南宋·毛益《蜀葵戲貓》
直到1930年,全中國各大省市都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圖書館。
但這些書籍都遭到了日本兵的洗劫。在日軍未侵華之前,全國共有4747個圖書館,當日軍戰敗後,我們又發現全國只剩下900多所圖書館。
而大部分圖書館不是被掠奪走,就是被破壞掉;為此日本專門組織了特殊的部隊,負責整理和運輸這些掠奪的書籍。
日本博物館展出中國文物
這些被日本掠奪的書籍,很難追回。首先它不像金銀財寶,可以估算其價值然後用等額的貨幣補償,其次,戰勝之後,盟軍對歸還被劫文物的規定過於苛刻。
在當時戰爭背景下,以我國國情而論,對每壹被劫文物要求寫出名稱、尺寸、重量等,並要附有照片;對劫奪情況要寫出何處、何時,甚至要求寫出日軍番號等,幾乎是不可能的。
日本在搶到中國寶貴的書籍後,建立了很多諸如東亞研究所、東洋文化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等專門的研究機構,來分類研究。
後來日本歸還了壹部分書籍,但這只是壹小部分,還是日本「精挑細選」後願意返還的,約佔搶去的圖書的6%。
而剩下的大部分,他們用了各種理由來搪塞推諉。
對於日本人來說,金子可以歸還;器具古玩可以歸還,唯壹不能歸還的就是這個精神食糧。
搶劫金銀珠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日本人用中國的書籍研究中國,彷彿餓狼壹般,虎視眈眈的看著中國這頭東方雄獅,也許隨時就會趁我們不注意撲了過來。
更可怕的是,這反映了日本人對文化的重視,而我們很多時候卻不重視。那本大清不要,卻讓日本掘起了的《海國圖志》,就是最好的例子。
利用從中國搶來的書來研究中國,並且反過來對中國進行文化輸出,由此可見他們的野心是有多麼的強大。
被日本擄掠的中國珍貴文物
商代《猛虎食人卣》
戰國時期、公元前5世紀蟠螭紋鎛
唐代海硯紋銅鏡(被列為日本「國寶」)
良諸文化豬形刻紋玉鉞鐓
元代嵌鏍鈿龍紋漆盤
戰國彩釉壺
唐代三彩雙龍耳瓶
南宋官窯瓷碗
南宋·吉州窯12-13世紀·梅花天目盞
18世紀景德鎮窯出品的藍釉粉彩桃樹紋瓶
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梅樹紋盤
明萬曆景德鎮窯五彩龍牡丹紋瓶
宋代建陽窯曜變天目茶碗(單品,舉世無雙)
16世紀染付鶴紋大盤
15世紀青花束蓮紋大盤(景德鎮窯)
清乾隆·景德鎮窯·紅釉瓶
清乾隆·景德鎮窯·青花紅彩蝠雲紋壺
北宋·佚名《竹塘宿雁圖》
北宋·宋徽宗《鴨圖》
北宋·趙昌《茉莉花圖》
北宋·趙令穰《秋塘圖》
南宋·李安忠《鶉圖》
南宋李生《瀟湘臥遊圖卷》(被列為「日本國寶」)
南宋李迪《紅白芙蓉圖》(被列為「日本國寶」)
南宋·李迪《蜻蜓花狸》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圖》(被列為「日本國寶」)
南宋·馬麟《梅花小鳥圖》
元代因陀羅《禪機圖斷簡寒山拾得圖》(被列為「日本國寶」)
牧溪法師《觀音猿鶴圖》(被列為「日本國寶」)
南宋·馬遠《洞山渡水圖》
南宋·馬遠《寒江獨釣圖》
南宋·馬遠《松鶴高士圖》
TAG:收藏級頑主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