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劇道場 致複製黏貼者書

京劇道場 致複製黏貼者書

致複製黏貼者書

不斷看到那些被「京劇道場」編輯發表過的文章,在其他京劇公號原封不動被「複製黏貼」後發表,而且是純「複製黏貼」,圖右下角的「京劇道場」的logo照樣還留著、原文的分段、顏色變化一概如故,可謂「原汁原味」。但是這樣的省工省時的「複製黏貼」對於這些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基本特色的公號來說,是不是在「打臉」?

「京劇道場」的文章除了部分原創,也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各種書刊、報紙、博客、其他公眾號等,京劇道場在使用這些文字材料的時候,都嚴格註明出處,這首先是明確資料的可靠性,讓感興趣的讀者有源可溯;其次也是對於出版物、作者知識產權的尊重。挖掘那些有價值的圖文、視頻資料通過自媒體再次傳播,本身是一種價值的再實現。有更多的自媒體來關注和傳播京劇藝術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尊重原創作者、尊重出版社、尊重編輯都是最起碼的「文品」,也是以傳播「文化」為特色的自媒體的自身形象。

不用說文章作者傾注了他們的研究,將他們的思想、技術、經驗總結出來,形之於文字而值得尊重,即使編輯者也是功不可沒。就「京劇道場」編輯而言,首先選用的文章並非「拖來騾子就是馬」,什麼文章都隨便使用,而是選擇符合「道場」定位的文章,這其中就需要有選擇和甄別,可能看十篇文章最後選中某一篇。其次,對於文章的內容也會有所取捨和裁剪。不少文章要掐頭去尾,只挑選最有「營養」的部分給予再次呈現,這需要編輯具有一定的鑒別的能力,當然也需要投入不少的時間。其三,光是文字呈現顯然已經不太能夠滿足受眾的需要,因此就需要配上合適的圖片、音頻、視頻。這些東西都需要從各種不同的地方去搜集,然後都要經過下載、剪裁、上傳等「工序」來完成。能夠走完這樣一個文章的編輯流程,說它是「二次創作」應該也不為過吧?

遺憾的是現在有部分的公號編輯,不思在自己的園地里好好種自己的莊稼,卻只想去別人田裡收點成熟的莊稼,收就收了,還要冒充是自己種的,這就有點不太君子。說得「痞」一點:天下文章一大抄,許你抄,怎麼不許我抄?抄,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抄也要有品!

什麼叫「抄品」?

哪裡抄來的,給人家明明白白寫出來!這叫「註明出處」,這是禮貌,也是一個文化類公眾號應該有的風度和態度。

據我看到的一些公號,並沒有在尋找「好東西」和圖文編輯精美上下功夫,廣告倒是不少,以至於一篇文章要被無聊的廣告內容打斷好幾次。拿別人的知識成果、勞動成果來為自己的賺錢服務,這個思路似乎也太灰暗了點吧?有些號雖然只是「複製黏貼」,卻並沒有在原有基礎上「升華」、「改進」,反而讓「明珠暗投」,看上去更加凌亂和草率,真真辱沒了原作者和原號編輯的一番心血。所以,要「複製黏貼」就完整「複製黏貼」,要不就進行「三次創作」,爭取編輯得比前一個號更精緻、更符合自己受眾的審美需要。

雖然「複製黏貼」是互聯網時代「快餐文化」的通病,同一種內容在不同的自媒體之間反覆傳播司空見慣。但是自媒體本來就是把自己喜歡的和更多人去分享的一種形式,那我就不明白,自己不願意去發現,找來別人下過功夫的東西冒充自己的,這算是怎麼回事?就為了可以貼幾段廣告賺點騰訊的廣告分成?靠「寄生」過日子的自媒體你們又是何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劇道場 的精彩文章:

TAG:京劇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