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仁慈的價值

仁慈的價值



推薦



我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研究人員經過調查發現人「生而為善」。佛法也告訴我們每個生命都具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機會,並且本初的心都充滿了慈悲與智慧,只是被煩惱染污。今天將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加措活佛






人們為什麼做好事?仁慈是大腦的本能?抑或是這種趨勢通過經驗呈現出來?加州大學社會互動關係實驗室主任Dacher Keltner從多個角度調查這些問題,他經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奇和引人深思的答案。在他最近出版的一本名為《生而為善:有意義生活的科學》(W.W.Norton,2009)的書中,Keltner將科學發現與一些個案結合在一起來解釋人類情感的內驅力,將人與人相互聯繫起來,這是他所認為的通往好的生活的途徑。本文中,Keltner與David DiSalvo討論了他在利他主義、神經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他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MIND):簡而言之,對你來說什麼叫做「生而為善」?

 


Dacher Keltner:「

生而為善」意味著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進化涉及了一個具有明顯朝向仁慈、競爭、慷慨、尊重和自我犧牲的趨勢發展的物種——我們。這對進化中典型的任務諸如生存、基因複製和功能群體等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趨勢在美好的情感領域被感知。這些美好的情感包括同情、感恩、敬畏、尷尬和歡快。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我們關心、競爭、敬畏和謙虛的能力被融入到我們的大腦、身體、基因和社會實踐當中去了。


 


科學美國人:迷走神經是我們身體里的一個看起來特別適合推廣利他主義的結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團隊已經發現了這個神經。告訴我們一點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及其啟示好嗎?


 


Keltner:迷走神經是一束起源於脊髓頂部的神經,它激活全身的不同器官(例如心臟、肺、肝臟和消化器官)。當我們被某人的善意感動或者在欣賞一首好聽的音樂時,如果該神經被激活,則有可能在胸膛產生溫暖和擴張的感覺。芝加哥伊利諾伊州大學的神經學家Stephen W. Porges很久前曾認為迷走神經是「同情神經」(當然,它也有一些其它的功能)。一些結果證實了這個觀點。在聲腔中,迷走神經的作用被認為可以刺激某些肌肉並帶來溝通的功能。它降低了心率。最新的科學發現揭示:迷走神經與催產素受體網路密切相關。這種催產素受體網路是一種參與信任並與母體相結合的神經遞質。


 


我們和其他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均顯示:迷走神經的激活與照顧情感和倫理直覺相關聯,來自於不同社會群體(甚至是敵對的群體)的人類擁有共同的人性。我們已然發現,在休息狀態下擁有高迷走神經激活水平的人群傾向於產生同情、感恩、愛和幸福等利他主義情感。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Nancy Eisenberg發現,迷走神經活動水平高的孩子更善於合作和付出。這一領域的研究是關於利他主義的令人振奮的論點的開始:我們神經系統的一個分支正朝向支持這種行為的方向進化。


 


科學美國人:很多時候,當我們研究這類有趣的學術工作在情感、道德及相關領域的應用時,我們會被質疑:「這當中是否真有我們可以應用到實際當中的?」在你尋找出路的時候,你想做什麼工作去影響整個世界?


 


Keltner:在《生而為善》裡面總結新科學,我被它的實用性震驚了。最近的研究顯示,從進化角度來講,我們在品德、合作與道德觀方面的能力是陳舊的,而這些能力在我寫的這些情感中被找到了。


 


一項新的關於幸福的科學發現,這些情感可以以熟悉的方式激發出來,喚起自他向善的一面。以下是最近的一些實例:


 


·經曆本性中或對那些被道德鼓勵圍繞著的人們的敬畏,提高人們與他人聯繫的意識或有意為之。


 


·一種訓練對他人產生同情心的禪修可以將處於休息狀態的大腦左半球激活,該區域與幸福感和增強免疫功能相互關聯。


 


·在教室里、餐桌前或者日記中表達我們的感恩——提升幸福、社會福祉和健康指數。


 


·布施他人而非縱容物慾,則幸福長存。


 


這種科學激發了我對未來的很多希望。在最廣泛的層面上,我希望我們的文化能從消耗型、物質主義文化轉變成一個能夠以社會歡樂為主導(競爭、關懷、感動、歡樂)的文化。這種社會歡樂是我們好的生活的最初(在進化意義上的)來源。具體來講,我看到這種新科學的實踐幾乎涵蓋了生活的各個領域。這裡又有一些著名的範例:醫生正接受同情心方法的培訓——同情的傾聽、溫暖的撫摸——這些絕大多數都提高了基本的健康狀況。現在老師常規性地教授同情與尊重的方法。在監獄和少年拘留中心,冥想開始被教授。行政領導在學習情商的智慧——尊重、建立信任——這些都比利潤或底限更利於公司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forget-survival-of-the-fittest


譯者:樂仁


一審校對:圓韌


一審校對:園心


終審校對:圓韌





有緣請加我個人微信



長按上圖二維碼即可添加


公益網店


長按識別



所有盈利用於藏地

失學兒童的教育



網店地址:jiacuohf.taobao.com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到達我們的微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措上師語錄 的精彩文章:

物理和生物現象中的「無我」

TAG:加措上師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