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颱風過去了,可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颱風嗎?

颱風過去了,可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颱風嗎?

暑假已經過完了,但是沿海地區的朋友們是不是對前陣子的颱風記憶猶新呢?

「天鴿」於8月23日12時50分在廣東珠海南部沿海登陸

「帕卡」於27日9時左右登陸廣東台山東南部沿海

「瑪娃」於3日21點30分前後在廣東汕尾陸豐市登陸

「天鴿」是誰?「帕卡」是誰?「瑪娃」又是誰?名字怎麼聽著挺稀奇的呢?

它們都是颱風啊!

什麼是颱風?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劃分,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六個等級:

超強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 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 41.5-50.9 米/秒,也即 14-15 級

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 32.7-41.4 米/秒,也即 12-13 級

強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 24.5-32.6 米/秒,也即風力 10-11 級

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 17.2-24.4 米/秒,也即風力 8-9 級

熱帶低壓: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 10.8-17.1 米/秒,也即風力為 6-7 級

小夥伴們看清楚了吧?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達到一定級別之後就可以稱為颱風啦!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採用一套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指東經180°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所有成員以及環西北太平洋的WMO有關成員共同貢獻了熱帶氣旋命名表的名字。

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來自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每個成員各貢獻10個名字。

命名表按順序命名,循環使用。對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熱帶氣旋,颱風委員會成員可以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列表中刪去(此名字成為某個災害特別嚴重的熱帶氣旋的專有命名),也可以因為其他原因申請刪除名字。每年的颱風委員會屆會將審議颱風命名表,將用新的命名代替已刪去的命名。

颱風從哪裡來?

請看上圖,近期生成的這幾次颱風,它們的源地有什麼共同點嗎?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它們都來源於幾乎同一緯度帶上的菲律賓以東洋面。這是巧合,還是一般規律呢?看過下圖,你就應該明白了吧?

颱風源地,指經常發生颱風的海區。它經常發生在南、北緯度5°-25°左右的熱帶洋面上。北半球颱風主要發生在7月至10月,其它季節明顯減少。在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加強發展為颱風的初始位置,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地:

(1) 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2) 菲律賓群島以東和琉球群島附近海面

(3) 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海面

(4) 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

這是為什麼呢?難不成真是一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就引來了一場颱風?

颱風形成的條件

颱風發源在特定的地區,是由於颱風的形成需要具備特定的條件。一般說來,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這就是颱風總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原因之一。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颱風以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即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即地球自轉產生的改變風向的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即「地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由於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不致因四周氣流直接流入低渦中心,使之迅速填塞而消失,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颱風生成區,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與一般的氣旋相比,颱風有特殊的颱風眼存在。颱風眼的形成, 系由於颱風內的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造成之離心力, 與向中心旋轉吹入之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強風不能再向中心聚合, 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里範圍內的無風現象,而且因為有空氣下沉增溫現象, 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颱風的移動路徑

颱風形成以後,具有一定的移動路徑。在西北太平洋,在冬春季節(11月至翌年5月),颱風主要在東徑130°以東的海面上轉向北上,在北緯16°以南往西進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陸越南南部,還有少數在東徑120°-125°的近海轉向北上,少數颱風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陸廣東;在7-9月的盛夏季節,颱風路徑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省份在此季節都有可能遭受颱風侵襲;在6月和10月的過渡季節,颱風主要在東徑125°以東海面上轉向北上,西行路徑較偏北,在北緯15°-20°之間,少數可登陸廣東和台灣、福建、浙江。

颱風的影響

1.負面影響

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風。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因此颱風大風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萬噸巨輪拋向半空攔腰折斷,也可把巨輪推入內陸;颶風級的風力足以損壞甚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樑、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亦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使戶外環境變得非常危險。

二是暴雨。一次颱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 - 300毫米,甚至500毫米 - 800毫米的大暴雨。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

三是風暴潮。當颱風移向陸地時,由於颱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 - 6米。如果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此外,颱風還可能造成生態破壞、疫病流行,如颱風引起的風暴潮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颱風造成的泥石流會破壞森林植被;颱風引發的洪水過後常常容易出現疫情等。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2.正面影響

儘管颱風帶來的強風暴雨會對人們生產生活造成危害,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颱風對農業、水庫蓄水等也存在有利的一面,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寶貴的、具有重大社會經濟意義的可能被利用的潛在資源。

第一,颱風這一熱帶系統為人類帶來了豐沛的淡水。在我國華南夏秋季,颱風也是主要降水來源,浙、閩、兩廣地區7、8月份的降水量約有50-70%來自颱風降雨。登陸我國的颱風大多發生在盛夏季節(7 - 9月),而盛夏正是我國南方旱情如火的伏旱季節,因此颱風降雨在可能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危害的同時,也能及時緩解、甚至解除幾十萬至上百萬平方公里廣大地區的旱情。

第二,緩解酷暑和電力需求。颱風帶來的充沛降水在緩解伏旱的同時,也能緩解了當地的高溫酷暑之苦。颱風一方面通過緩解高溫酷暑,節約了因防暑降溫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電量,從而緩解了能源(電力)的緊張程度。不僅如此,登陸後減弱的颱風大風還是潛在的風電資源。

第三,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颱風過後海表溫度明顯下降,其原因是颱風中心的低氣壓、近海面的巨大風力和強烈的氣流旋轉及輻合等作用,迫使海浪劇烈運動、海水上翻。而伴隨海水上翻的是大量海洋深層的浮游生物,為魚群提供了大量的餌料,有利於其生長和增加漁產。

第四,颱風對於調節氣候功不可沒。颱風發展和維持的主要能量來源是水汽凝結釋放出的潛熱能,其水汽主要來自低緯度的熱帶洋面。隨著颱風從熱帶向中高緯度地區的移行,由其攜帶的大量熱量和水汽即從熱帶輸送至中高緯度地區。因此,颱風與海洋中的溫鹽環流等一樣,起著使全球各地的冷熱保持相對均衡的調節作用。

颱風來了怎麼辦?

颱風來臨前的準備要點:

1.及時收聽、收看或上網查閱颱風預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颱行動對策。

2.關緊門窗,緊固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

3.從危舊房屋中轉移至安全處。

4.處於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區的人要及時轉移。

5.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6.幼兒園、學校應採取暫避措施,必要時停課。

颱風來了五不要:

好啦,這次關於颱風的知識我們就說這麼多。不知道颱風有沒有給小夥伴帶來影響,留言告訴小編吧!

來源 北斗地理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老師地理室 的精彩文章:

重磅!江蘇回歸全國卷!網友扎心:全國卷要變難了嗎……
3名學生溺水死亡後校長免職取消班主任評先評優資格

TAG:譚老師地理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