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前外長稱她們是「郵筒」?這道閱讀理解,把英政府難住了

英前外長稱她們是「郵筒」?這道閱讀理解,把英政府難住了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丹麥從本月起施行「面紗禁令」,將禁止民眾在公眾場所「遮蓋臉部」的行為,違反者將遭處罰。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對此在專欄上發表自己的看法,無形之中,給全英國出了一道「閱讀理解題」。

他在文中稱某種特定的穆斯林傳統服飾「令人壓抑」,還將穿成這樣的女性比喻成「行走的郵筒」、「銀行劫匪」。讀到這裡,不少反對黨人士、穆斯林政客表示不滿,保守黨內部也有人呼籲他「退黨」,約翰遜「內外樹敵」。就連首相特蕾莎?梅都認為約翰遜需要道歉。

但這些攻擊他的人似乎誤解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約翰遜隨後寫道,「強制讓女性摘下面紗,這種做法本身就違背本人的意願」;「戴不戴面紗」並不是伊斯蘭宗教的「必備元素」,因為《古蘭經》中也沒有「類似規定」;他認為被迫蒙面的女性,才是這些「條條框框」的受害者。

對此,也有不少人覺得約翰遜的觀點在理。有消息稱約翰遜本人也「不會道歉」,認為外界對他的指責「很荒唐」。

鮑里斯·約翰遜 圖自每日電訊報

一篇夾雜「爭議言論」的文章

早前據法新社消息,丹麥議會在今年5月31日通過立法,禁止民眾在公眾場所將面部遮掩起來。法令於8月1日生效,違法者將面臨135歐至1350歐不等的罰款。

8月5日,約翰遜在《每日電訊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部分贊同」丹麥立法者的觀點。

他在文中指出一種名為「波卡(burka)」的傳統穆斯林服飾令他覺得「壓抑」:「想把別人臉蒙住,這也太欺負人了,不是很理解為啥。一些人出門必須穿得像個行走的郵筒,小朋友來上學就像是來搶銀行,這太荒唐了。」

身穿「波卡」的女子 圖自半島電視台

不過他表示,自己還是反對「面紗禁令」了。

他認為,通過立法手段強制讓成年女性摘下面紗,這種做法本身如同「家長教育青春期叛逆少年」一樣,違背本人的意願;如果盲目打壓「宗教符號」,那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我在《古蘭經》上也沒找到有關『女性禁止露臉』的說法」他認為「波卡」不是伊斯蘭文化的全部,也不是伊斯蘭宗教的「必要因素」。他指出,英國社會崇尚個人自由,穿「波卡」的女子只是少數,未來這些人會越來越少。

因此,他覺得丹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每日電訊報報道截圖

他該不該道歉,連梅姨都楞了一下

文章一經刊出,約翰遜因「行走的郵筒」、「銀行劫匪」等言論立刻引來執政、在野兩黨派的夾擊。

工黨6日發布了一份聲明,要求約翰遜道歉,並建議保守黨主席布蘭登?劉易斯(Brandon Lewis)對約翰遜進行「強制培訓」,加強其「平等觀念」;工黨議員菲利普斯(Jess Phillips)表示,她將就約翰遜的情況上報英國平等與人權委員會;而另一位工黨議員拉米(David Lammy)則將約翰遜聯想到「反對穆斯林移民」的美國總統,將其稱之為「低配特朗普」

工黨領袖科爾賓(Jeremy Corbyn)至今未就此事單獨出面回應。《以色列時報》稱,這可能是因為科爾賓在本月初發表了一些「反猶言論」,令其在此類問題上很謹慎。

保守黨方面,英國外交部中東與北非事務國務大臣伯特(Alistair Burt)於6日評論約翰遜的言論「的確有點冒犯」。保守黨主席劉易斯當日表示同意伯特的觀點,「我已要求約翰遜道歉」。

此外,劉易斯還接受了工黨的建議,稱「相關培訓機制已經安排上了」。

約翰遜的言論同時引起英國國內穆斯林政客們的不滿:「這種惡言是對穆斯林文化的赤裸裸玷污」,「約翰遜玩笑其實一點都不好笑」,「煽動民族仇恨的毒鞭」。來自保守黨的穆斯林議員默罕默德?謝赫(Mohamed Sheikh)於7日接受BBC新聞網採訪時,還呼籲保守黨開除約翰遜的黨籍。

每日快報報道截圖

除此之外,身為英國首位穆斯林內閣部長的瓦爾西(Sayeeda Warsi)自6日起,已經通過社交媒體、電視網路等多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指責約翰遜「吹狗哨」,稱其背後必有「政治意圖」。

重壓之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本來在6日的回應中並未責怪約翰遜,只是說「英國政府不提倡(面紗)禁令」,直到次日(7日)才給出明確的官方回復:

「這些(約翰遜的)言論有明顯的攻擊性。官員的言行究竟有多重要,我覺得不必重審。而鮑里斯在文章中對別人的外表指指點點。所以我同意布蘭登?劉易斯的觀點(即要求約翰遜道歉)。」

約翰遜曾是特蕾莎·梅的內閣成員,因不滿政府的脫歐政策,已於7月9日請辭 圖自每日快報

約翰遜「拒絕道歉」 網民稱同意其觀點

用BBC新聞網的話來說,約翰遜的文章一經公開,各路政客不分黨派,「排著隊」來罵他。但似乎很多政客、甚至媒體都忽視了約翰遜文章後半部分的內容。觀察者網發現,包括《每日郵報》、《每日快報》、《獨立報》等英國主流媒體,在報道中並未提到約翰遜文章的核心觀點,只是在「爭議言論」上大做文章。

重讀約翰遜的文章可以發現,其針對的主要是「強制要求女性戴面紗的規定」,而並不是穆斯林女性本身。對於這些被迫戴面紗的民眾,約翰遜反而認為她們「受到了欺負」。

而且,鮑里斯反對的只是諸多穆斯林傳統服飾中的一種。

《紐約時報》曾報道,稱因在教義上的解釋不同,穆斯林女性服飾也發展出極為多樣的變化。文中的「波卡」是所有服飾中「包裹性」最強、「覆蓋率」最高的一種。「波卡」多見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的中亞地區。塔利班組織佔領期間,曾勒令當地女性穿「波卡」出門。

兩種常見的「需要遮臉」的款式

其他需要覆蓋臉部的常見款式也只有「尼卡布(Niqab)」。而類似「哈吉布(Hajib)」、「阿米拉(Amira)」、「沙亞拉(Shayla)」等款式無需遮面。

其餘常見的款式無需遮臉

此外,約翰遜在文中還提到「《古蘭經》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對此,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陳一筠曾有過相同觀點;「在伊斯蘭教法中,婦女能否在公共場合「露面」,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在穆斯林世界最重要的經典《古蘭經》以及其他重要典籍如《艾布?達伍德聖訓集》中均沒有對女子遮面做出過具體的要求。」

約翰遜在文中以丹麥為例,但實際上該國並不是第一個立下「面紗禁令」的歐洲國家。自去年秋季以來,奧地利也禁止在公共場合蒙面。在德國,反對黨選項黨(AFD)也主張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合穿戴「波卡」和「尼卡布」。

他認為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加劇「種族對立」、「宗教對立」的局面。「反過來講,如果丹麥妹子出門選擇把臉遮起來,丹麥政府會去管這事?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他說道。

考慮到這幾點,有不少網民表示雖然約翰遜的話不好聽,但貴在有理:「他不應該為說真話而道歉」,「都2018年,又不是什麼八世紀。」

《衛報》稱,個別保守黨黨內人士也認為約翰遜的文章「並沒有很過分」,無需道歉。

雖然風暴中心的約翰遜至今還沒有親自回應「言論風波」。但一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7日透露,約翰遜「不打算道歉」,認為外界對他的指責「很荒唐」。

「我們必須堅持,不能懼怕部分極端分子的反應,要大膽地表達觀點,維護言論自由。不然以後一些棘手問題就沒人敢討論了。」

約翰遜:我曾曾祖父就是位穆斯林企業家

鮑里斯?約翰遜曾擔任倫敦市長。頂著一頭蓬亂的金髮,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倫敦街頭,約翰遜的形象一度給人一種「桀驁不馴」、「不拘一格」的感覺。

圖自BBC

他的言論也是如此。

2004年,約翰遜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利物浦人利用「希爾斯堡慘案(98年希爾斯堡球場發生踩踏事故,致96死)」來向國家「謀取福利」。這篇文最後逼得保守黨出面向全利物浦道歉。

2006年,他又因「巴布亞紐幾內亞食人族」言論,向該國全體民眾道歉。

今年3月,時任英國外加大臣的約翰遜,還將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比喻成「1936年的奧林匹克」,暗諷俄總統普京是納粹分子,遭俄方強烈抗議。

但對於穆斯林群體,崇尚經濟自由主義的約翰遜態度相對溫和。

他曾表示,自己的曾曾祖父就是一位穆斯林企業家。在2013年的一場活動中,身為倫敦市長的約翰遜還將自己比喻成「穆斯林吸引器」。他表示將大規模吸收阿拉伯國家對倫敦的投資;為此,他還宣布設立1億英鎊的基金,用於鼓勵對方企業來此創業。

圖自每日郵報

他還表示將堅決捍衛英國的移民政策,「將讓倫敦大門敞開」。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約翰遜曾發出「溫和表態」,是因為他坐在倫敦市長的椅子上,「身不由己」。《衛報》寫道,雖然多元文化主義已經成為現代英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且不可能在短期內受到根本性的動搖,但近些年英國社會風氣有向保守主義轉化的趨勢。

約翰遜卸任後,穆斯林移民二代、貧民出身的薩迪克?汗當選倫敦市長一事充分說明了多元文化背景在英國的巨大影響力和英國人尋求多民族、多信仰和諧共融的美好願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俄烏總統電話討論烏東部局勢及雙方在押人員問題
人大學者:美國為什麼狂躁?看這張圖就明白了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