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冰 符號的重構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展評

徐冰 符號的重構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展評

徐冰「文字與自然」墨齋畫廊展覽現場

在徐冰創作的形式多元的作品中,綿延著多條與語言學及符號學相關的線索。在墨齋畫廊舉辦的最新個展中,策展人林似竹從徐冰歷年的創作中抽取出與「文字」及「自然」相關的主題,並通過對該類主題作品的梳理展現其發展、演變的歷程,及其與徐冰有關文化、藝術思考的交織關係。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的徐冰在個人藝術創作的初期階段曾以木刻版畫的形式創作了一系列以鄉村風景為題材的小幅作品。這些被總稱為《碎玉集》的作品約有一百餘幅,展現了徐冰對農村插隊生活的零散記憶與追念。以此作為展覽的開端,畫廊一層入口處的展廳牆面上展示了部分《碎玉集》作品,一幅幅對局部景觀的刻畫拼湊出藝術家對鄉村生活的整體印象。從這些質樸的小畫中可以看到彼時中國新興木刻風格對藝術家所產生的影響,而經過提煉的點與線所構成的簡化符號亦預示著徐冰在日後創作中以作為符號的文字為媒介挖掘圖像與自然關係的創作方法的生成。

《芳草地》7.8×8cm 木刻畫 1990年

《莊稼地》55×72cm紙本1988年

如果說《碎玉集》體現了徐冰對傳統方法的繼承,那麼其後的《五個複數系列》則無疑顯示了一種頗具實驗性的嘗試。從版畫所特有的複數性特點出發,藝術家以邊雕邊印的方式對印製過程的每個階段進行視覺化記錄,並以長卷的形式呈現。從未經雕刻的全黑色印刷,到形象的逐漸生成,再到形象的逐漸隱退,直至最終成為一張空白的圖像,作品滲透著有關時間性及空間性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組創作於研究生階段的作品標誌著徐冰在傳統媒介基礎上向觀念性創作邁出的關鍵一步。此次展出作品為四幅長卷中每一卷的中心版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完整的畫面所展現的亦是有關自然景觀的主題,某種形而上的思考與自然題材在徐冰的早期作品中已然產生了一種潛在的相關性。

畢業後,在經歷了十餘年多元形式及內容的觀念性藝術探索之後,徐冰重新回歸到對自然的表達之中,並試圖揭示存在於漢字、繪畫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聯。作為象形文字的漢字本身與圖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概念。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路途中,徐冰在山水間體察到了漢字的字形與自然萬物形態之間的淵源,並意識到漢字與中國人的閱讀、思維及觀看所構成的某種特殊關係。從這一思考出發,徐冰在《文字寫生》系列中通過傳統水墨畫的形式以接近自然形態的漢字描繪景象,卻又將傳統中既定的書法及繪畫概念一律摒棄,以一種個性化的方式對詩書畫印進行重新演繹,將書法、繪畫與文本的互文關係推回到一種未經規範的質樸狀態之中。

徐冰「文字與自然」墨齋畫廊展覽現場

《芥子園山水卷》(細節圖)32.3×847cm紙本水墨2010年

與《文字寫生》處於同一展示空間中的另一件由地面延伸至天花板的裝置作品《鳥飛了》則以一種實體化的形式將漢字與形象的關係加以展示。地面部分的文字取自字典中對「鳥」的解釋,作為起點的「鳥」字逐漸脫離地面,以多個重複的立體形象向上空延伸,從簡體、繁體,再到楷書、隸書、篆書,直至回溯至象形的狀態。高低錯落而又整體上升的態勢,使懸空的文字有如群鳥飛翔一般。作品以生動的形態展現了文字在中國文化脈絡中的嬗變,及其與符號、形象之間的衍生關係。

徐冰在《文字寫生》系列中以漢字描摹山水的意圖最終在《芥子園山水卷》中演變為從符號學出發的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構成的研究。在繪畫方法層面對萬物形象進行集中概括的《芥子園畫傳》猶如一本中國傳統繪畫的「字典」,代表了中國繪畫最為核心的符號性特點。通過重新拼貼《芥子園畫傳》,徐冰將其中的圖畫重組為一幅帶有圖解性質的山水畫手卷,展現了一種經歷史文化建構之後的規範化的造型方法,從而進一步揭示這種隱藏於傳統繪畫中的符號性所折射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及審美取向。

《背後的故事:夏山圖 (正面)》140×310cm綜合媒材2018年

《背後的故事:夏山圖 (背面)》140×310cm綜合媒材2018年

對傳統文化符號的挪用、重構是徐冰在藝術創作中反覆採用的手法,這既體現了其對傳統文化的偏好,又反映出其對傳統符號在當代語境中的轉化所保有的興趣。同樣是以傳統山水畫作為創作的視覺出發點,徐冰在《背後的故事》中以包括紙張、植物、麻絲、塑料布等在內的現成品及燈箱為媒介,取代筆墨、宣紙,生成山水畫圖像。作品正面古意氤氳的傳統山水「畫面」與作品背面用以塑造「畫面」的現成品及其所呈現出的雜亂無章的場景形成了視覺層面的強烈對比。在這個圖像生成的系統中,樹枝可以象徵樹木,石塊可以指代山巒,中國繪畫的意象性與符號性成為了這一方法生效的前提。通過視覺結構上的相似性以及圖像生成語境的轉換,一種對傳統文化意義及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思考被作品再一次喚起。

梳理徐冰在藝術創作中有關文字方面的實踐定然不會繞過作為其重要代表作之一的《天書》。二層展廳的一個空間以閱覽室的形式展示了這些由徐冰所造之字。漢字是形、音、意的結合,而徐冰則在天書的創作中通過對漢字的拆分、重組,形成以固有認知無法辨識的新字,從而阻隔了意義的傳達。與此同時,在音與意被消解的情況下,漢字自身的形式結構卻被突顯出來。面對這些無解的文字,所有觀者均被置於一個近乎平等的認知權利當中進行形象本身的觀看與解讀。若將《天書》置於此次展覽的主題中進行觀看,便不難體察這些無解之字所可能引發的有關自然與生命的生動聯想。

文:王薇

圖:墨齋畫廊

徐冰「文字與自然」墨齋畫廊展覽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98藝術 的精彩文章:

向振華 那些行將消逝的 |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展評

TAG:798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