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先生帶你看《小詞大雅》到底「然」還是「不然」

葉先生帶你看《小詞大雅》到底「然」還是「不然」

《小詞大雅》「雅」在修養和境界

導讀名師:殷都玄鳥

河南省骨幹教師

安陽市高中語文

學科帶頭人

國學吟唱化石級愛好者

推薦理由

詞,是一種傳統的文學體裁。因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繪文人眼中難逃浮浪淺薄的美女和愛情,歷來被稱為「艷科」「小詞」。小詞如何從愛情的品格升華到人生的境界,如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修養?讀者又如何能夠從小詞中領略這種修養和境界?讓我們一起走進——《小詞大雅》。

一個人對文學的解讀,很大程度取決於眼界和修養。我們通過《小詞大雅》來說說讀詞的修養與境界。

古典詩學認為「詩庄詞媚」,詞一直被認為是詩餘,是非主流,難登大雅之堂。葉嘉瑩先生則著書《小詞大雅》,她認為好的詞里蘊藏著高潔的修養與境界,看你讀不讀得出來!假如一首詞代表作者修養和境界,那麼能否讀懂作者就代表讀者的修養和境界。錢鍾書說中國詩「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隻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其實中國詞也是如此,葉先生的修養和境界讓她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但這依然可以看出讀者的修養與境界。誠如魯迅所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閨秘事……在我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所以葉先生評價王國維的「人生三境」時說:那三首原來的詞未必有成大事業大學問的意思,是王國維這個讀者的原因,沒有王國維的修養,你不能讀出這三種境界。

「然」與「不然」,全在作者或讀者的修養。古人不說話,任由你解讀。到底是作者的「然」,還是讀者的「不然」,還是二者皆「然」?用莊子的理論來解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中國詞還有這樣一種哲學的趣味在。文章本來就在那裡,你的眼光到了沒有?你的思維到了沒有?你的境界到了沒有?不管讀者讀出來的是作者的境界,還是作為讀者的境界,都可稱之為善讀,都可稱之為有境界。

作家蔣子龍說:現在談詩詞,世界上再無第二人能與葉嘉瑩先生相比。這與葉先生的修養與境界有關,如果王國維的人生三境,全憑他這個讀者的境界而出,葉先生所讀出的那些詞的「大雅」之意,有多少也是因為她這個讀者呢?《小詞大雅》以細膩的文本賞析,深沉的生命體驗,貫通中西的深厚功力,帶我們發現小詞中的修養與境界。小詞的賞析方法是《小詞大雅》的邏輯主線,文中著力解析了張惠言和王國維兩人對於小詞各自不同的看法,把一兩百年前學者對於小詞的看法用西方文學理論歸納起來。葉嘉瑩先生不但看到了張惠言、王國維看到的,也看到了他們沒看到的。她從詞論與創作、作者與讀者、身份與性別、小語境與大背景四個角度闡釋小詞的修養與境界,以及兩位詞學大家修養與境界。

葉嘉瑩先生認為,張惠言的「興於微言」是看重小詞「言外」之意,他從溫庭筠《菩薩蠻》中看出「感士不遇」的情志並非牽強。從溫庭筠所處離亂衰頹的大背景看到張惠言的闡釋的合理性。中國文人自古有以美女與愛情比興寄託的傳統,按照西方的「語碼」理論來解釋,溫詞中「娥眉」、「畫眉」、「懶起」等詞應具有「雙重性別」。張惠言的解讀也和他的修養與境界有關,與他詞人與經學家的「雙重身份」有關。王國維對張惠言的批評正是由於他忽視了「小語境與大語境」的關係。

葉嘉瑩先生認為王國維和張惠言只是欣賞詞的方式有所不同,王國維欣賞詞的方式跟張惠言不同,張惠言是從語碼看出來很多,他喜歡比較具體的、比較切實的語言或者作者的背景來想像小詞的言外之意,他從小詞生髮出很多聯想。

王國維也有很多聯想,但不是從語言的符碼來講,他是從境界來講。他看到小詞裡邊言外之意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從小詞本身的格調高低來看:「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小詞不因題材和體裁而分出高下,關鍵是有沒有精神追求和氣象格調。你可以寫男女情愛,也可以傷春悲秋,但是要有「高格」,即由人一己之真情生髮的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

王國維看小詞言外之意的第二種方法就是斷章取義,他從小詞的相思怨別,看出來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三種境界。王國維「三大境界」的解讀,也與他這個讀者的修養與境界有關。「三大境界」是王國維作為讀者自身的「斷章取義」。正因為王國維的學識和修養,他才能用「探究小詞品格」、「在舊傳統里斷章取義」以及「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詮釋詞學。用西方「詮釋的循環」的理論解釋,讀解小詞受制於讀者自身的經驗、學養和知識背景。王國維有他的「個人視域」,詞作者有「歷史視域」和「作者視域」。讀解小詞就是個人與歷史、讀者與作者視域的融合。這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言,「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生活、讀書、修養的種種背景,所以我所講的是我們,我這一個讀者,我所看到的,我所體會的意境,那不一定是作者的意思,所以是一個circle,就是我從我自己出發,我解釋完了,回到的是我自己。」《蔣勛說宋詞》也反覆強調「生命經驗」,它是貫穿一個人生命始終的思維根據。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中西方所見略同。葉嘉瑩先生的這個「詮釋」來自於她中西貫通的學養和境界。

王國維讀詞的第三個特色,他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地方,他有別人所沒有的感動。他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逐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他看到的不只是字句,而是語言文字之外的一種境界;他看到的不是李後主一個人的悲哀,而是整個人類的悲哀,人類共有的無常的悲哀;而且他看出了李後主在詞史發展中的地位。我們藉此可以看到王國維這個讀者的境界和眼界。

張惠言的修養、王國維的境界與葉嘉穎先生的中西互釋三位一體,告訴我們小詞雖小,修養卻深,題材雖小,境界卻高遠。

生活中並不缺少詩,而是缺少像葉嘉瑩先生這樣的說詩人。一般人賞析詩詞不從理論出發,遇到說不清講不明處,便用「不求甚解」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搪塞。葉先生卻每字每句都熟悉其語境,每字每句都有其生命體驗,才能使讀著心有戚戚;自身有境界有修養,才能解得出境界與修養,才可以雅俗共賞、中西皆贊。

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編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思 考

思考1.本文所言的「修養與境界」包含哪兩方面?

思考2.「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是誰的觀點,你如何理解?

加入《小詞大雅》讀書會

名師和清華學霸伴你讀

即可查看書單所有導讀文章

2018/8/5

今日話題

你是同意古典文學的「詩庄詞媚」還是葉先生的「詞里蘊藏著高潔的修養與境界」呢?

~歡迎文末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課標作文 的精彩文章:

且看杜甫一步步涅槃成鳳
辛棄疾寫的竟是一首反詞

TAG:新課標作文 |